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基于既有研究大多局限于站站停列车运行条件下的地铁节能坡优化,为解决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问题,在对列车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行下列车运行能耗表达函数,并构建以运行能耗最小和列车运行时间偏离最小为目标的节能坡优化模型,并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设计快速求解算法。通过广州市域快线18号线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与算法能够有效求解节能坡设计方案,相对于原始方案,优化方案在保持运行时间小幅变动的前提下,使列车牵引能耗降低了15.2%~25.2%。并发现快慢车的不同比例对节能坡设计方案和节能效果有影响,慢车比例越大,方案的节能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开行快慢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上,根据客流潮汐化、向心性的特点,选用合理的列车停站方案,对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开行跨站停、部分停站、直达列车的组织形式及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快慢车的越行问题。并以上海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对开行快慢车后越行地点的选择以及列车始发的均衡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运用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原理,以成都地铁18号线路为例,建立基于快慢车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在快车和慢车不同发车比例、不同发车间隔情况下,列车在线路中的越行情况。通过MFC编写列车运行仿真系统,动态直观显示列车的运行状态,输出的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通用的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实际运营数据,计算特定条件下的线路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快慢车开行数量相等时的线路通过能力最小,此时越行模式和追踪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20和13列·h-1;越行模式下,线路最大通过能力为28列·h-1,且随着快车开行数量的增加,通过能力逐渐降低;追踪模式下,以慢车为主和以快车为主的2种开行方案的线路最大通过能力分别为26和30列·h-1,且以快车为主的开行方案的线路通过能力大于以慢车为主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市域(郊)铁路具有高速、公交化运行的特点,相比在地铁线路上研究快慢车运行的停站策略,市域(郊)铁路具有多次越行的特征。首先分析市域(郊)铁路多次越行的原因,然后以多次越行对乘客待避时间的影响为基础,将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1︰N开行比例下快慢车停站策略的优化模型,并采用郊狼优化算法进行建模,最后基于实际线路运营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发车间隔一定的条件下,相比于站站停运行方式,采用快慢车多次越行的停站策略,乘客在车总时间可减少22.25%,乘客总出行时间可减少8.82%,从而验证了市域(郊)铁路快慢车运行停站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为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织提供可能,有望缓解传统模式中慢车旅行时间增加、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等问题.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列车运行的典型作业过程,给出虚拟编组条件下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编组技术下无越行和有越行两种快慢车的运行组织策略,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列车的开行效果,并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一些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中,部分市域线已采用快慢车的运营模式。根据现有信号系统特点及需求,结合现场工程实施经验,优化快慢车混合运行对越行站的配线设计要求,以解决相关运营组织的问题。从信号角度出发,对现有的配线方式进行分析,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新思路,即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作业虚拟为列车在一个长距离闭塞分区内运行,分别求解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此方法消除了列车停站作业对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的影响,只需计算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来确定线路通过能力。此外,利用这种虚拟化处理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快慢车模式时快车越行慢车的问题,给出越行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求解快慢车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距离长、站点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为提升运营组织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需制定多样化的列车停站优化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客运需求。乘客旅行时间是市域轨道交通列车停站优化方案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快车越行对慢车乘客待避时间的影响,以及大小交路模式下不同起讫点乘客搭乘快慢列车出行引起候车时间差异的基础上,以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构建大小交路条件下的快慢列车停站优化方案的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的缺点是运营组织复杂,一定程度降低了系统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快慢车模式下系统能力的损失问题。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快车不停站所节约的时间可取1 min(含慢车停站时间),即快车每通过1个站,相比慢车节约1 min;(2)在传统平行成对的运行图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营对系统能力损失的影响公式;(3)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越行方案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选择市域快线出行的乘客量将增加16.71%,总运营效益将提高13.26%。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在国内尚无运营实例,避让站配线设计也无设计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避让站的行车功能、越行速度、配线道岔等分析,确定避让站的配线形式;结合越行线安全防护距离和安全线有效长度的计算分析,研究地下单岛、地下双岛、高架侧式、高架双岛4种常见避让站形式的越行线配线设计,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避让站配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算铁路客运专线闭塞分区长度与列控系统的符合性,设计基于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的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平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Vue.js,Node.js和Koa等Web技术进行开发,使用MySQL作为后端数据库,构建B/S架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列车运行仿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闭塞分区检算和统计分析5个功能模块。其中,列车运行仿真模块为牵引计算平台的核心,由线路信息、列车动力学模型、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和速度控制组成;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具备列车超速防护功能,根据移动授权和列车速度距离信息生成允许速度和制动指令,实现列车运行仿真的闭环处理。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列控工程数据和CRH3A型动车组参数进行列车牵引计算,得到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验证闭塞分区设计长度满足列控车载设备制动距离要求。结果表明:该平台可用于闭塞分区长度符合性检算,从而验证闭塞分区设计与列控系统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4.
张忠 《铁道知识》2006,(4):26-27
铁路上列车运行速度的快慢,决定于牵引动力的种类和型号、列车重量、列车全阻力及运行区段的线路断面、停站时间等情况。严格地讲,列车运行速度又与列车组成的车辆种类(客车、货车、超长、超限、集重等)和辆数,车载货物品种,空重车情况以及司机操纵方法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市域(郊)铁路建设,除新建市域(郊)铁路外,鼓励优先利用既有线铁路,通过优化运输组织等创造条件开行市域(郊)列车。针对市域(郊)铁路运营需求特点和既有线铁路CTCS-0级列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在CTCS技术体系框架下,提出基于地面应答器的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重点对主要技术设计原则、系统总体方案、功能实现、典型运营场景,以及车门/站台门联动控制和自动折返作业等ATO功能扩展方案进行论述。经过多项试验验证,表明该总体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利用既有线开行市域(郊)列车的运营需求,提高了现有CTCS-0级列控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单线铁路列车运行调整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列车运行调整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是铁路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环节。本文构造了单线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混合0-1线性优化模型,该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列车运行计划调整、机车交路调整和车站到发线利用的协调与配合。鉴于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为NPC问题,结合问题的实际背景,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大系统分解算法-动态区域局部优化算法。该算法应用分枝定界法实现局部问题的优化。讨论了同向列车越行优化问题,并给出了同向列车越  相似文献   

17.
ADtranz公司接到订单为c2c铁路(从前的LTS铁路公司)提供28列Electrostar,包括维修合同在内总金额达1.6亿欧元。列车上装有空调、空气弹簧、残疾人用设备和旅客通讯系统,列车运行速度为160 km/h。 预计2002年开始交货,届时将与其他46列Electrostar车组一起运行在c2c线上。列车的维修将由ADtranz公司负责。 刘晓艳译自《LE RAIL》2000, №81,47 魏晓东校  相似文献   

18.
到发线有效长度是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合理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有利于控制车站规模、减少土建工程投资。介绍国内外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确定原则,借鉴城际铁路和地铁的设计经验,提出按照市域铁路采用的列控系统制式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的方法。具体给出:CTCS-2级列控系统下市域铁路贯通式车站和尽端式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算例、图示和说明;CTCS-0级列控系统下市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算例;ATC系统下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的方法以及无配线车站正线股道、有配线车站的侧线股道、岛式站台等多种市域铁路主要到发线形式的有效长度图示和算例说明。市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与列车长度、安全防护距离和附加余量有关,其中安全防护距离与列车进站允许速度和列控系统关系较大,设计时应重点关注。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市域铁路设计,也是对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在超大城市中大客流组团间的功能需求,以深圳轨道交通市域快线为例,从快慢车运营模式、车站布设形式、工程可行性和工程投资四个方面,分析研究适合该线路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并根据线路实际条件提出单向三线快慢车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席璋 《铁道知识》2010,(3):50-51
按照国际惯例,当列车运行时速大于160公里时,必须装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由通号集团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及通号集团合资企业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单位完成的车站列控中心系统,根据调度命令、进路状态、线路参数等生成进路及临时限速等控车信息,控制应答器将信息传给列车,控制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