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线接入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性等特征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相关线路的客流分布,进而需要对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做出调整.分析不同类型新线接入的影响,采用站点进出站客流量数据来表征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站点分类与匹配,构建站点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起讫点矩阵进行区域划分,结合每个区域客流的特点,分别构建相应的客流起讫点预测模型,并以深圳地铁11号线接入作为实际案例,来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新线接入后的客流分布预测以及客流影响评估,有助于运营管理部门分析掌握新线接入后的实际客流变化情况,以制定与优化相关线路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枢纽城市,提出综合考虑"外围发车,中心停靠"的客运铁路列车开行模式,构建以提高旅客出行便捷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转换为经典线性规划模型利用算法求解器求解,以深圳为例研究列车开行计划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外围发车,中心停靠"模式下的列车开行计划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车站的能力利用率,并明显提升旅客出行便捷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城市地铁网络客流分布预测的准确性,结合乘车阻抗、进站候车阻抗和换乘阻抗等出行阻抗建立综合出行阻抗函数,基于阻抗函数对有效路径集进行搜索与筛选,建立基于综合出行阻抗的多路径客流分布计算模型,并设立换乘惩罚系数对不同路径的客流分配进行合理修正.以深圳地铁新开通的11号线为契机,结合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分析网络客流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新开通的11号线使各线路中的换乘客流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加了乘客出行的可选路径,且11号线车站附近形成新的人口及岗位聚集圈,进一步增加了11号线自身的客流,使得线网客运总量增加,与实际运营中的客流特征相符,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事故故障是影响其运营安全与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为加强历史资料的规范保存和有效利用,实现事故故障信息的准确录入、快速查询和科学统计,并做出预警提示,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统计及预警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着重论述了事故故障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铁运营施工资源有限、时间严格、任务繁重等特点,本文以地铁运营施工任务调度为研究对象,建立运营施工调度优化模型与算法。模型以任务优先级、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区限制等为约束条件,以完工时间最小化、施工人员工作负荷均衡化为目标;设计一种联合线性规划与资源交叉(CPLEX-ROC)的混合求解算法;通过对某实际地铁运营线路展开案例研究,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人工调度、遗传算法(GA)、教学优化算法(TLBO)方法,最大完工时间分别降低32.90%、15.11%和10.75%;施工人员工作负荷均衡指标相较GA、TLBO分别优化了15.44%和10.62%。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模型能够提升地铁运营施工任务整体作业效率,同时实现施工人员工作负荷均衡。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市域通勤客流欲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需求问题,以乘客的出行时间节约值最大为优化 目标,建立大小交路条件下的快慢列车停站方案模型。基于乘客出行时间效益优先原则,考虑乘客候车时间、乘客在车区间运行时间、乘客在车等待时间以及越行对慢车乘客的延误和快车乘客 的时间变化影响等因素,构建了目标函数,同时以列车开行密度、满载率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 0-1 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在实际算例中运用遗传-禁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快车的最佳停站方案,并将计算所得方案的乘客出行时间与相同交路条件、发车间隔以及开行比例下的普通站站 停开行模式的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节省总出行时间约8 062h,节省人均出行时间约8.5min,人均延误时间约0.86min,总体提高了乘客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应急处置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应急处置的机制及基本原则。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是应急处置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反应机制中,提出建立由高技术支持的轨道交通应急处置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做好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实现事故故障预警;在应急处理机制中,构建完整规范的事故故障预案体系,实现预案的及时更新、有效管理、方便学习和考核以及预案效果的评价和仿真。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客流的日益增长使乘客在网络上的出行可达性受到影响,当轨道交通处于客流饱和时乘客存在无法上车而被迫留乘的可能性。为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考虑客流饱和条件下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的评价模型;模型以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果作为可达性的空间特性,以列车运行计划作为其时间特性。在深圳轨道交通网络上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网络客流和列车运行计划,得到乘客在网络上的期望旅行时间,继而得到OD对及车站的可达性指标。结果表明,目前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客流需求更大的车站往往配备较好的列车运输能力,以提高可达性,但是受限于列车开行间隔,客流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热门车站动态可达性较低。提出可达性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价网络中的客流需求与列车运行计划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体现了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组成的出行系统特征分析为出发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各自的运营特点,以最优化出行者出行耗时为目的,通过概率论和计算机仿真的技术,优化二者间的运营组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协同运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地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集疏效率,为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安全、高效的应急处置业务需求,引入多部门协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重组。以深圳地铁为例,构建四层十级多部门协同体系,并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优化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组织结构进行描述。该应急处置结构有助于实现应急指挥过程中各部门的多点联动及协同处置,提高运营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响应速度及处置效率,达到节约处置时间、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