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系横向止挡作为轨道车辆转向架二系悬挂关键零部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其刚度特性对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的舒适性影响较大。对采用不同刚度特性参数的二系横向止挡的动车组,在线路不同曲线条件下进行试验,通过分析高速动车组平稳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二系横向止挡刚度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线路试验结果表明,止挡刚度对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大,而对转向架稳定性及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指标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一、二系横向止挡非线性特性对32t大轴重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6轴机车动力学模型,在实车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机车在不同工况下运行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横向止挡弹性间隙和止挡刚度的合理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考察稳定性、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可以得出一系端轴横向弹性间隙和止挡刚度分别在1~3mm以及5.0~10.0MN/m范围内;一系中间轴弹性间隙取16~20mm,二系横向止挡间隙和刚度分别在10~12mm以及4.0~8.0MN/m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以尾端圆弧接触重载车钩结构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车钩,在车钩尾端两侧添加挡肩止挡,以提高圆弧尾端接触车钩的稳钩能力。分析改进车钩的运动及受力特性,并建立车钩连接的三节重联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到车钩挡肩止挡的回复作用,研究车钩的稳钩能力及其与机车悬挂参数匹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挡肩止挡并保证较小止挡间隙,以及增加机车二系横向刚度可以明显提高较大压缩载荷作用下尾端圆弧车钩的受压稳定性。止挡间隙值较大时,由于车钩失稳引起的冲击作用,即使止挡接触,也不能保证较大纵向压缩力作用下的车钩稳定性。挡肩止挡间隙为5 mm、机车二系横向刚度为100kN/m时,车钩满足最大纵向载荷为2 500kN计算工况稳定性的要求;当止挡间隙为7mm时,机车二系簧横向刚度需提高一倍才满足该纵向载荷作用下车钩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日本铁路公司以降低空气弹簧横向刚度、增大横向橡胶止挡刚度方式提高车辆横向乘坐舒适度方面的台架及线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转向架构架局部结构的修改和优化的效率,提出结构局部参数优化方法,对构架横向止挡的支撑筋板进行结构优化,使横向止挡支撑筋板的最大von_Mises应力从最初结构方案的445.019 MPa降低到342.054MPa,满足构架静强度评估标准的要求。从优化结果和整个优化过程可以看出,承载结构局部参数化优化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高效性,为提高结构优化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摩擦式车钩受压偏转行为,分析了重载机车二系横向止挡纵向间距对车钩偏转角的关系,通过建立由2台8轴重载机车、1台虚拟货车与4组缓冲器具有迟滞特性的摩擦式钩缓系统组成的列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制动条件下机车二系横向止挡纵向间距对车钩稳定性能与列车运行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二系横向止挡纵向间距对车钩受压稳定性能及列车运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在500 kN压钩力作用下,当二系横向止挡纵向间距为10 m时,车钩最大偏转角和车体横向错位分别为10°和60 mm,列车安全性指标超出安全限值;当二系横向止挡纵向间距增加至14 m时,车钩最大偏转角和车体横向错位分别减少了70%和67%,列车安全性指标远低于安全限值。在机车设计中,应该适当地增加二系横向止挡纵向间距提高制动条件下列车安全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HXD1型机车为研究对象,通过止挡动力学模型、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二系横向止挡最佳横向限值。再对焊接结构、定位尺寸等进行研究,找到影响横向限值最直接的因素,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恰当的工装配合,最终可以在工序执行前确定加垫量,保证二系横向止挡满足横向限值。  相似文献   

8.
一系悬挂刚度对车辆非线性稳定性、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优化一系悬挂刚度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通过根轨迹法对某转向架的一系纵向、横向刚度进行了优化,并以最优一系刚度方案对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以及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力学评价。车辆采用优化后的一系刚度参数后,具有良好的舒适度,运行高速度与曲线通过性能也满足实际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9.
杜尚  刘万强 《铁道车辆》2012,50(4):27-29,6
介绍了重庆单轨车辆用空气弹簧的技术要求及结构特点,根据技术要求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了胶囊及橡胶堆工艺制造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承载力、垂向刚度、横向刚度、最大横向变形能力、最大外径、疲劳耐久性、耐压强度、耐环境性能等型式试验,并随后装车进行了线路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空气弹簧满足技术要求,达到了替代原型空气弹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橡胶弹性车轮的常见结构和应用特点,进行了橡胶材料、刚度和噪声降低对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橡胶弹性车轮能较好地满足设计降噪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我国现有驱动装置刚性架悬方式的六轴提速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提出了在端轴电机端采用2个橡胶元件弹性悬挂的改造方案,给出了2种驱动装置止挡间隙方案.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详细的2C0轴式弹性架悬机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三轴转向架端轴驱动装置刚性悬挂与2种改造方案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说明改造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机车的直线运行横向性能和大、中半径曲线通过横向性能,增强机车提速后对线路的适应性,降低其对参数的敏感性,同时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可能选取大的驱动装置止挡间隙.  相似文献   

12.
SW-160型客车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性能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  孔军  程海涛 《铁道车辆》2003,41(11):7-11
针对SW—160型客车转向架运用中横向动力学性能的现状,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提出了转向架悬挂参数的优化方案,并对采用新型小横向刚度空气弹簧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室内现车动力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横向刚度与横向阻尼的适当匹配可以有效提高转向架的横向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京地铁10号线车辆近期发生的风缸挡铁断裂故障,对现有挡铁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评估,并使用Nastran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现有挡铁不能满足强度要求。重新进行选材和结构设计,并对新挡铁进行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挡铁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车辆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板式橡胶老马识途人在曲线梁板上应用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梁将有较大的横向 移或振幅。通过对专桥8148防梁横向移动方法分析,提出了在度及以下地震区采用增强现有的挡轨的措施,限制 横向 移,从而保证橡胶支座在曲线梁桥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抗侧滚止挡进行静强度分析,文章以EN 13749和UIC 515-4标准为基础,结合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实际受力情况,分析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抗侧滚止挡的加载条件,并设计模拟超常工况的载荷组合。通过ANSYS软件对其进行静强度计算,结果表明:抗侧滚止挡受力最大位置为支撑筋板顶部,其结构满足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既有线桥墩在提速后普遍发现桥墩横向刚度不足、墩顶横向振幅超限,不满足列车安全运营的性能要求。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几种有效提高常见桥墩横向刚度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减振理论和橡胶减振器性能特点,提出了一种车下系统设备悬挂参数、减振器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以解决某地铁车辆空压机启动时地板异常振动问题为例,将使用上述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为设计输入对橡胶减振器进行结构设计、仿真计算、配方设计等,设计制作了样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橡胶减振器静刚度、动刚度等满足文中所提出方法的设计要求。将设计制造的减振器进行装车振动测试并与车辆原吊挂方案及其他备选方案进行对比,减振降噪效果明显优于原吊挂及其他备选方案,解决了空压机启动时车体异常振动的问题。此方法可应用于其他车下设备橡胶减振器的开发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机车车辆上的空气软管是确保机车车辆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重要部件。从现用的机车车辆上回收的制动空气软管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些软管在使用6年后,其破裂强度,抗拉强度等性能值仍能满足指标值的要求,但部分软管的表层橡胶已发生裂纹,为提高空气软管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开发了A,B2种长寿命软管,A软管的外层橡胶采用乙烯-丙烯橡胶,B软管的外层橡胶采用氯丁二烯橡胶,对A,B软管分别进行运行试验和加速老化试验的结果表明,其使用寿命可达13.5-16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普通转臂节点刚度恒定的弱点,文章介绍一种适用于轨道车辆的新型变刚度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重点对该型转臂节点的结构型式和工作原理进行论述,测试分析漏液和温度对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的静态刚度、动态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漏液对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静态径向刚度特性影响较小,对动态径向刚度特性影响明显;温度对满液状态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动态径向刚度特性影响明显,对漏液状态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动态径向刚度特性影响不明显。相关研究为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的性能优化提供支撑,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的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对于改善轮轨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锥形橡胶弹簧实际工况,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映射网格模型,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刚度计算.通过动刚度测试试验对有限元计算刚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正确、产品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