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基于地铁列车线缆布线的复杂性及其对车辆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和品质性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列车线缆布线的总体原则,以及底架布线、车顶布线、车辆间跨接布线3种设计方案。同时对布线线槽材质、固定方式和安全接地进行探讨,确保列车布线从设计到后期运营维护整体规范、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2.
底架布线作为地铁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技术及模块化设计理念已被各公司重视。文章以苏州地铁3号线车辆底架布线为例,对地铁车辆底架布线模块化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标准地铁车辆底架统型布线方案,是在国内外现有城轨车辆底架布线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以提高平台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工艺性为出发点而设计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标准地铁车辆底架中部、转向架区域和车端布线方案:中部采用集中出线的中央线槽方案,转向架区域采用从枕梁开孔进行穿线的方案,车端采用安装式车端跨接箱的方案。该方案既满足设计运用要求,又提高了车辆的维护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城轨车辆底架设备布置重心控制二次规划数学模型,针对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车辆设备布置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车辆限界、布线布管、设备干涉等因素的前提下,优化设计后车辆轴重轮重偏差显著减小。将优化方法用于车辆底架设备布置工程设计中,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铁车辆传统电气布线工艺及其缺点,提出建立布线模板的制作标准,并以南京地铁10号线底架电气布线模板为例,阐述了利用ELCAD、AutoCAD和CATIA产品三维设计软件制作电气布线模板的具体过程。该模板具有目视化、集成化的特点,在节拍式生产过程中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运行的列车与障碍物相撞时,通常来说,头车和中间车都会受到可能损坏端部结构的冲击。由于车体底架的强度高于车辆其他部件的强度,因此,就意味着两相邻车辆底架在同一高度碰撞和一辆车底架跨骑在另一辆车底架上2种情况车体的变形模式是明显不同的。因此,在讨论碰撞中列车的安全特性时,弄清楚列车中中间车端部结构的碰撞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底架结构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设计中最重要且难度最大的部位。基于纽约资质审查项目(NYCT),从端底架吸能结构、底架边梁、底架中梁及整体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基于ASME RT-2—2014《重型轨道交通车辆结构设计的安全标准》的地铁车辆底架结构的设计方案和设计重点。阐述了所应用的碳钢及不锈钢材料的机械性能及焊接标准,对底架钢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吸能计算及相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底架的强度、刚度和吸能值均满足车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全自动驾驶地铁列车调试过程中,启动空调紧急通风功能测试时由于信号干扰导致车辆唤醒失败,文章通过分析车辆电磁干扰原理,.找出造成开门模式信号被干扰的原因为电缆重叠,并针对后续车辆设计和布线施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节省列车车厢内部空间、方便快捷地安装配置设备的电气线路和空气管路,高速列车普遍将车辆设备安装布置到车体底架下部。文中结合车下设备的紧固和检修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锁紧装置,该装置有效提高了锁闭系统的疲劳寿命,有效地保护列车的行车安全,并降低了生产和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10.
底架设备布置是地铁车辆设计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项目车辆,通过分析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及其底架设备特性,研究出一个合理的设备布置和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仿真器无法满足密封箱体、无人机及多人并行使用同一仿真器系统进行不同软件仿真调试等问题,从硬件、软件及关联设置等方面入手展开基于多用户无线仿真器系统的技术研究,并详细阐述了无线仿真器系统的模型、硬件设计、软件配置及应用步骤等。该研究方案已在新一代列车运行监控系统(LKJ)软件仿真测试系统中成功试用,实现了在LKJ集成机箱内并行对多插件软件远程联调仿真调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城轨车辆钩缓装置配置与头车前端底架的碰撞吸能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需提高车辆前端结构的防撞能力,城轨车辆需满足2列空载列车相对速度25km/h的碰撞要求。主要阐述如何合理配置车辆钩缓装置中的前3级吸能结构能量,并通过ISIGHT软件,优化第4级吸能结构,即头车前端底架的碰撞吸能区,使车辆4级吸能结构能够合理有序变形,吸收更多能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从事地铁车辆技术工作的体会,从车型及列车编组选择、列车最高速度选择、车辆客室布置设计,以及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决策等方面阐述理念对地铁车辆技术决策的影响。不同的理念选择的车辆技术有全然不同的结果,合理和最佳的选择取决于设计工程师的理念。优秀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师的理念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分析了中低速磁浮车辆起浮前后抗侧滚片梁吊杆的受力情况,并结合在单模块悬浮架试验台上进行的不同刚度吊杆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刚性吊杆和弹性吊杆对悬浮架静态起浮能力的影响.为抗侧滚吊杆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TR08高速磁浮车辆运行中铝合金悬浮架弹性变形较大的问题,采用ANSYS建立了悬浮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结构模态分析;为了提高悬浮架动力学数值计算效率,依据等效变形原则建立刚性悬浮架模型,计算等效弹簧参数.基于弹性和刚性悬浮架建立磁浮车辆整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曲线通过时2种悬浮架模型动力学响应.计算结果表明:车辆以速度100,250和430 km/h通过半径为2 260m的曲线时,2种悬浮架模型铰点垂向位移计算值之差不超过0.5mm,悬浮间隙计算相对误差小于2%,悬浮架扭转角响应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建立的等效刚性悬浮架模型是合理的;应用于整车动力学性能仿真时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其计算效率远高于采用弹性模型时的计算效率,但弹性悬浮架模型能更准确、全面地模拟其弹性变形和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铁路客车在载客前的空调预冷(热)时间,有必要对车厢内的热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针对铁路客车的车体围护结构特点,建立了车内热平衡方程与围护结构导热微分方程的耦合数学模型,用该数学模型对高速铁路客车与普通铁路客车的车厢热响应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用该数学模型来模拟铁路客车车厢内热响应是可行的;用数值模拟来部分代替试验,可以降低列车设计费用,从而选出一种较好的车厢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介绍慕尼黑地铁只用头车和中间车2种类型车辆的第三代C型列车设计特点,阐述了电气部分、机械部分采用的新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参数,描述了列车以电子主控层级为基础的列车控制和数据交换方式以及列车诊断特色。C型列车头两列车已在试验线上进行了型式试验和功能试验。  相似文献   

18.
城轨列车故障救援与停车线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广州地铁的列车故障救援分析,总结城轨列车故障救援的组织原则,从列车故障救援组织的角度,提出停车线的设计应考虑列车故障救援,并对停车线设计的原则和《地铁设计规范》的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EN 12663:2010《轨道交通—铁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和TB/T 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选择更适合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底架工况的EN 12663:2010进行评价。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底架进行静强度分析和疲劳分析,计算出底架各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对底架结构强度不足的部分进行优化设计,预测结构使用寿命,并与静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认为底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铁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车内使用的材料释放TVOC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影响乘客舒适度,甚至危害其身体健康。文章利用紫外光解联合常温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设计出一种单体VOCs净化设备,并使用该设备对未出厂的车辆内部VOCs进行净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净化设备对车内TVOC的去除率可达到80%,净化效果良好;且对整个车内TVOC的去除率随着紫外灯功率、入口风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受紫外灯排布位置的影响,越靠近灯箱出气口(灯箱两端口的灯管除外)对车内TVOC的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