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蒋向军 《科技交流》2002,32(2):41-47
本通过对物探方法在青藏铁路勘探中的实例分析,试图探讨在青藏铁路冻土勘探中解决各种工程地质和水地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最佳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北起昆仑山北坡西大滩,南至唐古拉山南坡安多560余千米为多年冻土区.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采用遥感技术,通过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和冻土工程地质环境因素的综合判释,以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和冻融活动性特征为基础,通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表水体、水文地质、植被发育以及地形坡向等要素的专题制图和综合分析进行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将多年冻土区划分为强烈冻融活动区、中等冻融活动区和一般冻融活动区.可依照不同等级的冻融活动区制定指导性的工程勘察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昆仑山北坡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南坡安多段 (5 6 0余km)为多年冻土区。这里人迹罕至 ,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采用遥感技术 ,通过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和冻土工程地质环境因素的综合判释 ,以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和冻融活动性特征为基础 ,通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表水体、水文地质、植被发育以及地形坡向等要素的专题制图和综合分析进行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 ,将多年冻土区划分为强烈冻融活动区、中等冻融活动区和一般冻融活动区。可依照不同等级的冻融活动区制定指导性的工程勘察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即使路基下冻土人为上限有所上升,冻土路基仍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来自原天然上限以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升温引起的压缩变形。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升温幅度、高含冰量冻土层厚度和路堤高度越大,路基的沉降变形量就越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满足临界高度,且考虑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条件下,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在未来50年内的总沉降量可能达到30 cm。因此,要控制冻土路基的沉降变形,必须采取主动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单纯靠增加路堤高度的传统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从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减少爆破对高原冻土的扰动、保护环境等要点出发,分析了青藏铁路冻土爆破所应遵循的技术原则,结合试验段工程实践,阐述了新型防水抗冻炸药的性能特点和高原冻土钻爆器材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姚丛立 《铁道勘察》2006,32(6):65-67
根据青藏高原清水河高温冻土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特点及建设监理经验,按照桥梁工程施工的工序流程,对青藏铁路清水河高温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监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勘察比其他任何地区的勘察工作都更有难度,对于勘察工作具有很强的研究性与探索性,因此有必要对青藏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 研究结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不仅需要考虑独特的多年冻土地质条件,还要兼顾环保因素、自然因素等,特别是恶劣的自然因素对勘察工作的影响,这些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对青藏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研究和总结,研究形成了适应于多年冻土区,而且经设计、施工、运营验证的可靠的全套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包括:勘察标准的制定、勘察组织模式、勘察管理、勘察方法和手段、勘察监理、环保勘察等,为青藏高原以及其它冻土地区的勘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施工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加强施工期地质问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是建设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的必然要求。研究方法:紧密结合施工,开展多期次现场巡查和冬季设计复查,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勘探、化验和专题研究,论证其产生原因、工程危害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研究结果:查明了青藏铁路施工中出现的新增工程地质问题,制定的处理措施可行,效果良好。研究结论:青藏高原特殊的冷暖季节气候条件,工程施工对微地形地貌、风沙运移、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改变,是造成青藏铁路施工中各类新增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强化施工地质工作,动态设计、动态补强优化,是保障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长期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现存的地质地貌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部分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冻土厚度较薄,热稳定性较差,冻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上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研究和掌握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工程结构稳定性影响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情况和气候影响下的冻土发展趋势,为青藏铁路制定工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通过对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来看,青藏铁路长期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监测数据真实可靠,能够作为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稳定性评价的依据;(2)利用长期监测系统对多年冻土路基地段进行了多年连续监测,发现了出现较大沉降变形冻土路基的环境特征以及沉降机理、据此拟定出着眼维持路基状态、改善路基系统水热条件、缓解人为上限下降、减缓路基沉降速率的工程补强措施;(3)通过长期监测系统对桥梁、涵洞断面的监测和分析,认为多年冻土区桥涵基础目前整体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热棒技术在青藏铁路试验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冻土地区,采用热棒处理地基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热棒的技术参数,指导工程设计,在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安多试验段布置了热棒试验工程.本文介绍了试验段采用热棒所处理的不良地质类型、热棒的施工工艺、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京沪高速接触网悬挂类型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国家的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 ,对复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和弹性链型悬挂三种悬挂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并建议我国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平板橡胶支座上梁体横向倾覆稳定性的计算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考虑橡胶支座变形梁体横向倾覆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对标准设计中采用平板橡胶支座低高度混凝土梁横向倾覆稳定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橡胶支座的变形将降低梁体的横向倾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海工耐久混凝土在国内应用很少,各种影响因素对其影响作用不甚明了,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对指导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 TM卫星图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地质复杂地区进行判释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工作区的构造单元、地层岩性、不良地质进行了判释 ,并根据影像特征对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介绍青藏铁路望昆至唐古拉段以桥代路特大桥设计方案的提出及其设计特点.通过以桥代路的设计、施工,积极探索青藏高原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铁路工程的合理结构形式及有效工程措施;采用车桥动力仿真分析,全面验证以桥代路工程在运营其间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运用Excel VBA编程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铁路桥墩横向抗震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两种抗震加固方法一墩顶隔震加固法和相邻桥墩组合振动控制加固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推导了其振动及控制方程,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7.
梁格理论在某斜交连续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T型宽实体连续板梁桥受力复杂的结构特点以及用常规的结构分析方式难以对结构的受力行为进行较好把握的问题。研究方法:应用梁格理论对某斜交T型宽实体连续板梁桥进行结构计算简化,利用刚度等效的原则对原结构进行结构模拟以及运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离散,同时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软件SAP2000对简化的粱格模型进行结构模拟分析。研究结果:为求解分析宽、斜受力复杂的连续梁、与此结构类似的箱梁以及实体板梁提供了一种实用简便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结论: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计算,并与板壳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理论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新型材料杜拉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现场施工及试验分析,对防止结构混凝土开裂、渗水的治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连拱隧道两种工法的施工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连拱隧道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围岩坍塌、已修筑的衬砌产生大面积裂缝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渝怀线金洞隧道出口段连拱隧道两种不同施工方法下的洞周位移、衬期支护的内力、安全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作为连拱隧道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藏线多年冻土路基设计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冻土的特点,阐述了青藏线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原则、适用条件和路基设计及全球气温变化对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