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武广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问题,应用共振柱仪对沿线石灰岩类红黏土进行了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得到了Gd/Gdmax~γdandλ~γd关系曲线,给出了红黏土的Davidenkov模型参数、阻尼比经验公式及其相应的拟合参数。动剪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大非线性减小,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大非线性增大。围压对动剪模量及阻尼比的影响规律因动剪应变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低剪应变水平下,动剪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高剪应变水平下,动剪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对比分析表明:红黏土动剪模量大于一般黏性土动剪模量平均值,阻尼比大于砂土阻尼比平均值。研究成果为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评价提供动力参数,也为红黏土动力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几何模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在满足承载力前提下以变形控制为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尤其要考虑桩体模量、地基土模量、路基填筑高度(即荷载水平)和长径比等因素对复合地基变形的影响,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布桩优化,及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推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目前也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大都凭经验而定,设计理论和规范亟待完善。结合某城市典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针对粉土和粉质黏土地基中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通过进行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得到桩与土荷载、沉降、应力比的试验数据。据此研究了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和破坏形式,并探讨了桩与桩间土之间的荷载分担变化规律,以期为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Duncan-Chang模型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对水泥土桩的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围压、水泥掺入比等因素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力—应变、孔压变化规律的影响。通过对经典的Duncan-Chang模型进行修正,获得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Duncan-Chang模型参数,为今后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WF循环单剪试验系统进行3组单一粒径和2组级配含水率为7.2%~16.2%的非饱和重塑砂土在正应力25,50,100,200和300 kPa下的循环剪切试验,对比分析含水率与粒径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粒径砂土与级配砂土的动剪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均先增后减,而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增大均较为稳定;较小粒径的单一粒径砂和级配砂动剪模量更大,而阻尼比更小;粒径分组相同的级配砂,其动剪模量大于单一粒径砂,但是其阻尼比较小;5组试样中,粗砂的阻尼比最大,级配中砂的动剪模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紫金港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次数、循环应力水平、初始偏应力对动弹模量及动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动弹模量逐渐减小,而阻尼比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与循环应力水平有关。循环应力水平的提高、初始偏应力的施加将加快动弹模量的衰减,从而导致阻尼比逐渐增大。与动模量不同,偏应力对阻尼比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泥及石灰改良土填料动力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俊彪 《铁道勘察》2006,32(4):39-41
通过水泥及石灰改良土的振动三轴试验,分析了水泥及石灰改良土的动力特性,证明了水泥土和石灰土动力特性的不同,指出了水泥和石灰土在列车动力作用下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对路基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软土地区隧道基底水泥土加固材料的性能,分别进行了冻融循环条件下玄武岩纤维水泥土的静态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同时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玄武岩纤维水泥土试样的高度、质量以及超声波进行了测试,探讨冻融循环作用对新型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材料的物理及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0、1、3、6、9和12的依次增加,玄武岩纤维水泥土试样的高度、质量和波速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样先减小后缓慢增大,6次冻融循环后的试样强度最低;冻融循环作用影响着玄武岩纤维水泥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且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可为季节性冻土区隧道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合黔张常铁路项目对水泥土进行一系列的室内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的重度较原状土有所增加,幅度为1.7%~7.4%。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而增大,破坏模式为脆性破坏,呈现倒三角锥形。水泥土的压缩模量随着龄期和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浸水后的时空变形特征是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和浸水试验为手段,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条件下的复合地基变形。研究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随着桩数的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群桩效应均随之增加;不同深度处的湿陷变形速率曲线规律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土体湿陷变形呈现时间早、速度快、变形量大的特点;在浸水试验试坑竖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变形分析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