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武汛 《中国铁路》2009,(6):11-15
通过对大秦线运输组织系统的研究,对大秦线集疏运通道能力、大秦线现有运输能力、大秦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制定年度运输方案、加强贷源组织和战略装车点建设、组织增开2万t列车、调整列车运行图和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做好施工组织、抓好卸车工作等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探索大秦线运输组织系统,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秦线运输组织系统的研究,对大秦线集疏运通道能力、大秦线现有运输能力、大秦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制定年度运输方案、加强货源组织和战略装车点建设、组织增开2万吨列车、调整列车运行图和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做好施工组织、抓好卸车工作等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探索大秦线运输组织系统,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3.
将重载线路装车端作业区域按其货源供给水平及运输组织方式划分为战略装车点、装车区及装车域3个层次,并根据装车域列流组织的特点,以组合列车总组合时间及走行时间之和最小为目标,考虑线路年运量、通过能力、机车车辆数量等约束,并引入组合映射关系式表示组合站的列流接续关系,构建基于重载运输的装车域列流组织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统筹优化组合站组合作业组织方案。最后以大秦线装车端的装车域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组织装车地重载列车开行条件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构建装车地重载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非线性0-1规划模型,针对车流在装车地的各种开行方案和经济效益设置模型参数、定义变量、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以系统总效益最优来确定列车开行方案,并且提出相应的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来大秦线运量增加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煤炭装车点现状,建立万吨煤炭装车点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呼和浩特铁路局现有煤炭战略装车点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择适宜改造的煤炭装车点。  相似文献   

6.
武汛 《中国铁路》2007,(12):12-15
按照铁道部统一部署和要求,太原铁路局从制定年度运输方案、加强货源组织和装车点建设、组织增开2万t列车、调整列车运行图和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做好施工组织、抓好卸车工作等方面入手,积极进行研究探索,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加强集疏运一体化建设,使大秦线年运量从1亿t的设计运量提高到2007年的3亿t。  相似文献   

7.
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铁路货物运输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装车地直达运输是一种现代和高效的车流组织形式。它不但能够加快货物送达、加速车辆周转,而且可以减轻编组站作业负担、降低运输成本。本文对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可能性、合理性及费用参数选择的基础上,构建了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非线性0-1规划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车流在装车地的各种组合方案,并将运输与库存成本纳入同一目标函数,以物流系统成本最优来确定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构建的模型能够更全面地描述装车地车流的各种组合,最后给出的构模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大秦线重载列车机车交路优化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输的特点,通过对大秦线的运输组织、机车运用、机车整备、机车修制、人员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优化大秦线机车交路的现实意义以及近年来优化机车交路所取得的成效.并就当前大秦线增运方案实施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条件,如何通过进一步优化机车交路以有效缓解运输增量与设备、人员使用的矛盾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秦线是中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双线电气化运煤干线,2002年贸运量突破1亿t,2003年达到1.2亿t。根据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的调查分析和铁道部审查通过的运量,大秦线近期(2010年)年运量将达到2.24亿t,远期(2020年)将达到2.75亿t,因此大秦线进一步扩能改造十分必要。现根据运输需求,提出大秦线分去向的列车重量方案,检算行车密度和需要的通过能力,并从装车组织、列车运行、卸车组织、空车回送等4个方面探讨了大秦线的运输组织方案,据此提出部分车站、装卸地、相关线路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吴建文 《铁道货运》2012,30(8):19-22
大同车务段云支线各装车站是大秦线的主要装车基地,通过对云支线运输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通过能力不足、机车运用效率不高、装车设备不配套、列车到达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修建云岗—云岗西双线铁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改变装车作业方式和合理安排机车运用等对策,满足云支线运量增长的需要,确保大秦线完成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1.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了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问题,在充分分析组织始发直达列车的必要条件及参数选择基础上,构造了装车地编组计划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与现有工作相比,该模型更全面地描述了始发车流的各种组合开行方案,从而避免丢失更好的始发直达方案,此外,文中还给出了模型的复杂性分析及构模实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秦线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阐述,提出大秦线2万t列车开行的必要性。综合分析湖东站车站概况、2万t列车开行情况、车站运输量增长情况、通过能力紧张原因等,阐述湖东站确保重载列车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的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技改扩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郑州铁路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规划、严格技术标准等措施,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制定列车工作方案、车辆作业组织、机车运用组织等完善运输组织方案;严格日常考核、加强站点整合等不断提高战略装车点作业效率和效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车流组织以列为单位调整以及对线路通过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对开行组合重载列车和单元重载列车的重载铁路装车区车流组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以组合时间耗费最小化和重载通道流量最大化为目标的重载铁路装车区车流组织优化模型,并引入组合系数的概念,以解决由于列车组合作业造成的列车流输入输出不均衡的问题;为降低多目标优化求解的复杂度,将其转化为网络流模型并验证其解的等价性,并采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大秦铁路为例,研究其装车区车流组织问题,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所给出的模型简单而实用。  相似文献   

15.
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列车,采用4台机车分散联挂的形式。湖东编组站重、空车到发场到发线的布置形式应为:2条重车线或2条空车线夹1条机走线为1束,每束到发线和机走线之间沿列车到达方向设置3处9号道岔,咽喉区至腰岔、每处腰岔和相邻的腰岔之间的有效长度为700m。以C76,C80及性能更好的适型车辆检算湖东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应达到2800m及以上。现有技术设备的特征、相邻线路技检作业分工方式、2万t重载列车的机车连挂方式、机车运用和组织方式、列车到达均衡程度、列检能力等是影响湖东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优化和合理安排相关线路的行车组织方案,并对现行的技检作业分工方式和机车运用方案进行重新调整。采用重车方向列车在湖东站不换挂机车,各装车点到达湖东站的2万t、1万t列车均在装车地或集结地进行全面的技术检查方案。在此条件下,湖东站重车场到发线数量设置为6条基本可以适应远期大秦线运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秦线3万t重载组合列车试验期间调度指挥及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大秦线常态化开行3万t重载组合列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并提出近远期常态化开行3万t列车的可行性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在大宗散堆装物料装车站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研究分析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列车在装车站的技术作业流程和作业时分标准等,提出采用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铁路货物线装车能力计算方法,并以现场常用的装车系统为例研究确定一条装车线的装载能力,意在为合理确定货物线和装车设备数量提供参考,在满足能力需要的前提下,避免投资浪费。研究结论:(1)提出了装车线能力计算公式;(2)煤矿装车线采用装车效率为5 000 t/h的快速定量装车系统时,一条环形装车线年装载能力为2 500万t~2 800万t,一条尽端式装车线年装载能力为2 300万t~2 600万t;(3)煤炭集运站和铁路货场的装车线年装载能力比煤矿装车线提高约10%;(4)提高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装车效率是提高装车线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朔州工务段管内的北同蒲线,是大秦线万吨、两万吨重载列车的主要装车基地,共有40多条运煤专用线,其中开通两万吨重载列车的专用线共8条,开通万吨重载列车的专用线共17条。  相似文献   

19.
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2.1万t重载列车在湖东站至柳村站间成功开行,2014年大秦线年运量4.6亿t运输方案拉开帷幕。据介绍,要实现年运量4.6亿t目标,大秦线日运量将达130万t以上,这意味着必须在同等时间内开行数量更多、载重更大的重载列车。作为太原铁路局优化运输组织的一项重要举措,大秦线实施了将单元万吨列车由编组102辆提高到105辆,2万t列车由编组  相似文献   

20.
朔州工务段管内的北同蒲线,是大秦线万吨、两万吨重载列车的主要装车基地,共有40多条运煤专用线,其中开通两万吨重载列车的专用线共8条,开通万吨重载列车的专用线共17条。近年来,大秦线煤运量的递增和万吨、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加大了对线路设备的冲击。特别是道岔磨耗、几何尺寸变形等病害日益严重,成为了制约重载列车提速和运行安全的"咽喉"。面对严峻形势,朔州工务段从技术人员中选派精兵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