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月7日,京港地铁公司举行遇突发情况"根据指挥、有效疏散"的乘客安全主题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首次发布了突发事件的疏散方案,介绍了地铁遇突发情况时乘客有效疏散的9个步骤:一是出现突发情况时,如列车迫停于区间内无法运行时,司机会通过广播安抚乘客;二是车厢内乘客应等待工作人员的通知,根据工作人员的指挥进行疏散;三是确定无法运行且需要对乘客进行疏散  相似文献   

2.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闻乘客疏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州地铁1、2号线的线路、接触网和列车等设备特点,介绍了广州地铁1、2号线列车被迫在区间隧道停车后在隧道内疏散乘客的执行原则和组织办法。  相似文献   

4.
地铁疏散平台及轨旁设备布设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在空间狭长的隧道或者桥梁上运行,人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当地铁列车遇到恐怖袭击、输电系统故障以及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为了能迅速、有序地从区间组织乘客尽快疏散至车站,地铁区间需设置应急疏散平台。针对地铁疏散平台不同的设置方法与区间轨旁设备的敷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疏散平台对设备安装空间的影响及优缺点,为后期施工设计及设备安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第一条高架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探讨故障导致列车被迫停在区间时乘客的疏散和救援问题.介绍不同情况、不同区间乘客疏散救援的各种方法,以及列车区间救援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时,一旦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将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针对UTO(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的地铁列车的疏散问题,分析了疏散场景和相应的疏散方式,介绍了疏散授权建立流程和疏散防护区域建立规则,梳理了保障疏散安全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州地铁1、2号线的线路、接触网和列车等设备特点,介绍了广州地铁1、2号线列车被迫在区间隧道停车后在隧道内疏散乘客的执行原则和组织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铁站火灾疏散演练与实验多采用人与火分离的方式进行,所得结果能否反映乘客在真实火灾中的行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此,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集成走步设备、视觉设备、火灾仿真、地铁环境系统建模等技术,构建适用于地铁大空间的沉浸式火灾疏散仿真软硬件技术框架。其中地铁列车、车站、隧道等环境采用UNITY建模,而火灾动态发展则加载SMARTFIRE仿真结果导入。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车站及隧道为案例,应用系统框架开发具有丰富交互功能的火灾疏散演练综合平台,设计并开展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乘客行为及体征参数在虚拟火灾中均有明显变化,体现虚拟环境较高的还原度;大部分乘客在逃生过程中较少观察疏散标志;双洞隧道疏散中乘客通常会错过横通道,VR技术在地铁疏散领域非常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GoA4级的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取消了列车司机的设置,造成在异常或降级情况下列车迫停区间时救援人员上车救援困难且耗时较多,因而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营.根据具体的故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故障软化技术,在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时,会保留部分自动运行功能,尽可能避免列车迫停于区间,以实现异常和降级情况下服务乘客、降低救援难度、对运营影响最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GoA4级的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取消了列车司机的设置,造成在异常或降级情况下列车迫停区间时救援人员上车救援困难且耗时较多,因而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营.根据具体的故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故障软化技术,在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时,会保留部分自动运行功能,尽可能避免列车迫停于区间,以实现异常和降级情况下服务乘客、降低救援难度、对运营影响最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地铁区间环境复杂、空间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为了快速、准确地联动区间疏散指示设备,同时配合隧道风机的排烟,对比研究了地铁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介绍了3种类型区间疏散指示设备,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两种关系,进行了区间火灾时乘客疏散流程及疏散方向分析。经过对比研究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不同关系下的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推荐了最优的的区间疏散指示联动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铁车载视讯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铁1号线列车采用只需一人操作或监控的自动化列车控制系统,3辆车为一组列车单元,6辆车为一列车编组,右侧线路行车,列车两端装设可开启的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牵引系统采用变压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14.
依托敦格铁路(敦煌—格尔木)高原高海拔隧道工程,通过计算火灾不利场景下人员疏散时间,验证了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疏散救援通道设计的可靠性,提出了列车在隧道内着火情况下,车内火灾处置方案及人员安全快速疏散策略。开发了具有二级架构的新型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提出了基于新型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乘客在紧急救援站内定点疏散救援应急预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为类似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的设计和安全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仿真技术存在的软件购置成本高、二次开发性有限、展示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发基于虚拟现实(VR)的地铁应急疏散仿真系统。系统通过Unity开发平台,借助SmartFire、3DS Max作为辅助工具,融合火灾数值模拟数据、社会力–智能体仿真模型,以青年路站为例,实现沉浸式仿真系统并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可有效地仿真地铁突发事件场景下的客流疏散状态变化,降低疏散演练与仿真试验成本,提高仿真配置灵活性与仿真过程可视化效果,为乘客安全逃生教育与基于乘客疏散行为特征的应急处置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与实践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恐怖袭击情境下地铁车站的乘客应急疏散仿真,首先建议基于疏散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乘客群体进行科学分类并差异化地赋予不同类型乘客相应的行为仿真参数,以提高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其次,在简要分析恐怖袭击情境下地铁车站乘客应急疏散心理与行为响应过程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情境问卷调查研究了特定恐怖袭击情境下乘客的典型应急疏散选择行为,并根据乘客不同的应急疏散行为反应模式对乘客群体进行了科学分类;然后,在分析给出乘客应急疏散心理与行为相关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项logit模型分析,标明了乘客分类的显著影响因素,并利用本次情境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和上海市人口普查相关数据,估算了特定恐怖袭击情境下上海地铁车站乘客群体分类比例;最后,运用Massmotion人群疏散仿真软件,基于乘客的科学分类,对照进行了相应的实例疏散仿真,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对乘客群体进行科学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乘客赋予相应的行为仿真参数会对应急疏散仿真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影响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突发火灾时确保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方案中的疏散路线难以根据火场情况动态调整。针对地铁车站疏散路径固定单一的弊端,基于地铁车站内的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人员分布信息和火灾发生位置,建立空间拓扑模型,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出耗时最短且转弯次数较少的疏散路线,实现站内乘客更科学高效的疏散,最后通过3个场景的案例应用验证本文所提疏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的场景,详细阐述了无人值守模式下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应急处置方法、区间疏散方式及救援方式。结合专门的自动应急或远程应急功能,使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线路应急处置能兼顾运营效率和安全,避免列车迫停区间。建议做好多职能队员的相关培训工作,并合理选择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的应急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第5章给出了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方法,要求站台疏散设施能保证乘客在4min内撤离站台,6min内抵达站厅或安全区域。该标准提供了撤离站台的时间计算公式及疏散控制原则。结合国内外规范中关于疏散计算的要求,分析其疏散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乘客疏散全过程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在进行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时,提出如下建议:乘客撤离站台时间应以《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为准;撤离至安全区的时间可按抵达安全区最长疏散路径分段步行总时间与乘客在楼梯、扶梯、闸机、通道等疏散设施处的滞留时间之和进行验算,超过3层或疏散路线通过多个楼层等复杂工况,建议在静态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疏散模拟进行分析研究;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建议验算疏散乘客通过车门到站台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列车火灾逃生通道狭小的特点,首先利用Pyrosim仿真软件结合真实燃烧试验所得的材料参数,进行了列车的火灾仿真。通过火势扩散程度、温度、热流量和烟层高度变化,确定了火灾状况下列车内乘客的极限逃生时间。然后通过人群疏散演练试验,并用Pathfinder软件对疏散情况仿真建模,确定了人群实际的疏散逃生时间。在列车中部起火后,引导疏散方案与自由疏散方案均能满足仿真所得的极限逃生时间要求,但引导疏散方案的效率更高。通过对整列列车的轨道面疏散仿真发现,若配有逃生梯的车厢起火,应及时将逃生梯转移,以大幅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