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基点基线法计算最短径路里程的车流去向查询算法:全面分析货运列车的行走规律,利用图论中基点基线的概念,将全国货运路网图按照点、线相关的编码规则划分,以适应Dijkstra算法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等代价Dijkstra算法搜索最短里程径路计算的数学模型.将查找车流径路问题转化为寻求发站、车流径路和到站之间的最短径路问题,实现车流去向查询.  相似文献   

2.
铁路客运经由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提出了客运路网划分的原则、实现方法,通过对路网的线形分解,采用K短路算法求得最短径路集,解决了铁路运输中多径路选择的问题,再利用所得的最短径路集结合车次信息计算合适径路。本文介绍的K短路算法广泛适用于网络多短路计算。  相似文献   

3.
铁路货运最短车流径路是发到站的最短里程,选取该径路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短车流径路算法虽然较为成熟,但将算法应用到复杂的铁路货运网络仍是研究热点.以现有"2020全国铁路货运营业站示意图"为基本路网结构,建立里程信息表,利用Dijkstra算法实现铁路货运节点站间最短车流径路、非节点站间最短车流径路、支线上尽...  相似文献   

4.
论铁路车流径路的数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归纳铁路车流径路制定过程中和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车流径路的数学问题。分别讨论容量无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数学模型和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数学模型。结合铁路运输管理实际给出适合于铁路管理方式的车流径路制定参照模型及其算法。针对各种运输管理类自动化系统中普遍涉及的车流径路求解方法给出详细数学模型与算法。  相似文献   

5.
陈希荣 《科技交流》2007,37(2):7-12
以运筹学(0peration Research-“OR”)中的“带权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理论为研究依据,结合乌鲁木齐至天津、上海、广州若干线路为研究实例,运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求单源最短路径方法,在相关路网中求出最短径路,并据此给出研究过程中的算法程序,为进一步开发“最短运输径路”相关软件工具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流径路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苏男  冯育麒 《铁道学报》1996,18(A00):20-24
根据特定径路文件自动化输出的需要,应用集合论的理论,首次引进车流径路域的概念,并对其构成、种类、数据结构及其有关计算机实现等进行探讨,同时阐述 在车 径路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LKJ2000型监控装置“固定走行径路”和“过渡数据径路”是为了适应新的铁路发展要求,更好地实现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确保畅通运输秩序而产生的编制要求。本文从问题提出、编制思路、方法及取得的效果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网状径路里程计算是铁路运输费用计算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其主要难点是运算中所需矢量数据量大而且具有整体性,局部变化会引起整体数据格局的变动,人工难以输入及维护;不能在基点、基线的矢量数据基础上直接运算."自动矢量处理"实现了在自然数据基础上网状径路数据自动产生、快速运算.数据维护一般操作人员即可完成,速度可达到一次直接运算.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短径路、合并径路、适度分流径路三种径路形式研究铁路OD分配问题。通过巧妙地构造合并径路邻域系,设计优化合并径路分配方案的模拟退火算法,解决铁路OD分配的核心问题。进而在合并径路分配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贪婪算法增加分流径路获得适度分流径路分配方案,以解决能力相对紧张的铁路运输网络的OD分配问题。大规模铁路OD分配实例计算表明,这些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优化质量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铁路特殊需求,从径路划分策略、路网表示、计算方法和优化措施等方面,阐述实现全路通用、便于维护、适应性强、运行速度快的铁路运输径路处理系统的方案设计、数据组织及软件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进路搜索是计算机联锁的核心部分,其准确性及高效性对保证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建立铁路站场结构的有向图模型,将站场进路搜索问题转化为有向图的遍历问题;根据铁路站场简化图的特点,从数据存储结方式和队列结构2个方面改进传统Dijkstra算法,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式,提出以最短路径为目标函数的进路搜索策略;编制仿真程序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Dijkstra算法能够正确、高效地完成多种类别进路搜索。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公铁联运过程中承运、中转和交付的3个环节,借鉴Dijkstra标号算法思路,提出一种多阶段定向搜索的标号算法解决集装箱公铁联运费用最短路问题。该算法考虑路网中铁路线路和公路线路的区别,引入了集装箱办理站选择集的概念,并考虑集装箱办理站的中转费用。给出若干计算实例,编程计算的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实际意义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路由规划是轨道交通策划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路由矢量图的轨道交通路由仿真教学培训系统平台,实现用户在矢量图中对轨道路由的动态创建、选择和控制操作,还可对一些突发故障事件进行模拟设置.仿真软件利用ADO.NET技术对后台关系型数据模型提供访问操作,利用GDI+技术并结合相关算法对路由矢量图界...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铁路纵断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纵断面优化问题,基于遗传算法建立铁路纵断面优化模型。研究结论:在初始铁路纵断面方案基础上,基于遗传算法进行纵断面自动优化,可以提高优化速度和优化结果;以变坡点里程及设计高程为优化设计变量,依据对纵断面设计内涵的分析,构建了遗传算法的多目标适应度函数;在种群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操作概率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在纵断面优化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VC.NET和ObjectARX2006编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纵断面优化程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应用于铁路现场的各种计算机联锁系统所采用的进路搜索方法经实践发现其搜索效率低、占用资源大,针对此问题,结合进路搜索的实际要求,采用带启发信息的A*算法进行进路搜索。使用Visual C++搭建计算机联锁软件的实验平台,对A*进路搜索算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进路搜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搜出所需基本进路,动态生成进路表,并且搜索时间短、占用空间小,相较其他算法具有更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铁路列流图自动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列流图目前由手工绘制存在的缺陷,研究铁路列流图自动生成算法。根据图论理论,从列流图中的列流路径由车流组织确定而无需考虑路径长度的特点出发,借鉴最短径路算法,提出站点连通路径标号算法,用来求出起点至终点经历的站点集合。采用点集合及边集合自动生成算法,自动生成路网内的车站、衔接方向、道岔及铁路线。分析不同情形下径点偏移的横纵坐标关系,按列流线等间距绘制的要求提出列流线自动生成算法。依据自动生成算法开发列流图编制软件,运用该软件自动生成具有65条列流线的某路网列流图,证明列流图自动生成算法能够很好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同时有助于实现列流图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合理科学的线路走向会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运输效率,使线路在路网中发挥最佳的作用。为了研究线路走向合理科学的决策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线路走向的各种因素,提取主影响因子及属性特征,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实现属性单元的指标值量化。根据空间多维度相似的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空间相似理论和提取出的主影响因子,构建设计线路方案决策模型,实现基于空间相似理论的线路走向决策。并以兰州张掖城际铁路选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合理的线路走向推荐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到线路走向决策中,可为以后线路走向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铁路行包办理站行李车日装车计划编制流程,结合中国铁路行包运输实际情况,以车次准装区段限制、行包办理站办理限制、行包作业接续时间标准等为约束条件,给出基于行包发站和到站坐标位置网格图的行包运输径路快速算法,按照先行包直达、后1次中转和2次中转的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思想,给出了多层据篮式分缀筛选的铁路行包办理站装运方案编制方法.运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水平和运输管理质量,并且实现了铁路行包运输装运方案和日装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进路搜索算法需要有更高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更快的搜索效率,才能满足高速铁路联锁系统的要求。针对这一需求,采用二叉树结构的进路搜索算法设计高速铁路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基于二叉树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其关键部分就是要将信号平面布置图上的信号点建立成二叉树模型。二叉树模型与站场形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设备间的关系上,二叉树模型的结点与站场的联锁设备一一对应。因此,通过站场的平面布置图很容易建立二叉树模型,为编写程序提供方便,同时二叉树的数据结构有利于进路搜索,为选排进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铁路空车调配问题的随机机会约束模型及遗传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一类特殊的随机机会约束模型来求解铁路空车调配问题。这类随机机会约束可转化为相应的确定性等价类,应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对实际空车调配问题的数值计算和分析,表明了不确定性优化模型和所设计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并在铁路运输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