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双碳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合理量化其碳排放水平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某新建地铁线路,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定量计算新建地铁线路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同时,对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降碳措施做出分析,定量评估其降碳潜力。对全长81 km新建地铁线路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建设阶段碳排放量为257万t CO2eq,运营阶段为5.35万t CO2eq/a,50年运营周期总计碳排放量524万t CO2eq。建设阶段使用可再生材料及预制结构可减少碳排放量7%;运营阶段综合采用多种节能降碳措施后,可降碳27%;50年运营周期降碳潜力总计17%。该模型的建立对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有指导意义,降碳措施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城轨交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特性,对系统RAMS进行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综合监控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关注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在系统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决策,进一步优化成本和整合资源,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为实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定权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3种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建立的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定性指标的主观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计算,应用熵权法求算定量指标客观权重;综合主客观权重得到评价指标最终权重矩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隶属度,通过模糊算子将权重矩阵与隶属度进行模糊计算,获得各个规划方案的最终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最优方案。方法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过程中方案权重赋值的主观不确定性,为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及优选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EN 50128标准提出轨道交通车辆软件系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策略。在遵循国际标准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内,定义适合轨道交通车辆软件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及各阶段质量保证任务。针对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不同质量任务,全面阐述软件需求、架构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及维护运营等各阶段保证软件质量的管理方法和措施。通过制定并运用软件需求检查清单、安全性设计技术、编码规范、验收测试标准、维护变更管理等质量审核手段,来保障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成本构成;从企业视角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LCC估算方法;通过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统计产晶LCC的各项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归一化估算,并定期进行回归迭代,规范化实施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产話的LCC改进建议,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保险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产物,其风险研究很少.对轨道交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理念.针对客户在轨道交通系统生命周期各主要阶段的风险管理需求,设计开发了系列化风险管理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7.
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特点,基于物元可拓数学方法、熵权理论和关联度函数,建立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决策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该方法首先结合熵权理论,根据指标差异度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其次通过客观标准对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进行区间界定,利用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决策;然后依据定量测算的加权综合关联度值综合判定建设时序,最后以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决策算法所确定的结果与实际建设时序一致,且该算法可以极大拓展研究范围,表征更多分异信息,有效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在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客运站绿色等级进行科学评价是指导绿色客运站规划、建设的基础。根据绿色建筑定义,结合铁路客运站特点,提出绿色客运站及客运站绿色等级的概念;基于全生命周期原则,构建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营各阶段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客运站绿色等级物元评价模型,运用G1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H客运站进行绿色等级评价,利用MATLAB实现评价过程中的矩阵运算。结果表明:物元模型适用于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应用结构化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全生命周期内总体规划阶段的车辆选型、设计阶段的2条接口主线、制造阶段的工艺控制与试验、调试阶段各系统接口匹配到运营维护阶段的最终实际验证等5个关键阶段的工作要点,以利于车辆系统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直到最终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轨网络系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业务大数据系统及其开放性会对传统地铁通信设计维护管理带来巨大影响;轨道交通网络各子系统为相对独立自治域,均由OCC控制中心统一指挥分级控制,形成了不同的业务域和域间的业务交互,与业务应用同构的安全功能即网络空间域内管控和跨域互联安全保护存在体系建设离散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而导致被入侵概率增加。针对这种客观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探讨影响相关业务系统域内和跨域网络安全要素;其次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构建模型,并对其传统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将每次梯度向量模长列出从而对目标进行更新,使得更容易寻找区间最优解,提出工程数据相似性度量方法,得出损失函数越小模型的性能越好;最后通过分析推演模型完成对轨道交通大规模工程数据网络跨域安全降维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轨道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关键控制性过程,实现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可视化过程管理.通过建立施工进度控制的闭环管理模型,融合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对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项目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实现对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的有效控制管理.该系统具有电子沙盘、可视仿真、3G、光纤网络接入、从接到管连续应用等先进的技术优势,已在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中正式投入使用并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建设过程的管理和建成后的工务系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潘永杰 《铁道建筑》2020,(4):115-119
针对高强度螺栓现行施工工序繁杂、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研发了由数控定扭矩电动扳手和应用系统2部分组成的螺栓连接施工管理系统。系统的实施减少了班前班后标定,实现了对螺栓施工全过程和"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有效管控,构建了新的施拧流程;工程部、试验室和物资部的任务分工基于系统进行了精准定位,形成了基于业务流程的协同管理机制;升级了螺栓连接施工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螺栓连接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组成;给出了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施工原因引起运营期螺栓断裂的发生概率。本文结合算例对施拧流程的施工期成本和运营期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智能高铁的特点,提出智能高铁联调联试的技术特征,设计各系统评价、系统间接口评价、多专业综合评价、全生命周期状态评价的系统框架,明确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规划联调联试技术发展阶段及目标。通过对智能高铁联调联试技术的深入研究,为联调联试技术迭代升级及有序实施提供指导,为智能高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建设完成之后的运营工作则需要更长期的不懈努力。从设计到施工到后续的长时间的运营,在轨道交通系统从孕育到完成使命的生命周期里,在每个阶段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服务。以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子系统为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CRH型动车组关键配件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RFID的CRH型动车组关键配件全生命周期跟踪系统解决方案.为快速、准确、及时地完成动车组关键配件各种业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加强动车组关键配件全生命周期内各业务环节的管控,为动车组的高效检修、安全运营和维修成本管控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刘彬 《中国铁路》2023,(10):15-22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理念,从模型管理角度出发,构建一套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将其划分为规划设计、研发验证、运营维护3个阶段,并对技术、过程、质量等内容进行全流程把控。在模型应用中将框架进一步扩展:一方面,通过构建共享知识库,形成图形拓扑结构,提升知识图谱可视化,为模型研发人员提供工作支持;另一方面,提出模型个性化定制新应用方向,为模型应用人员提供便利,提升PHM系统建设的柔性化,为动车组PHM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每年排放的 CO2 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25%,而建筑物化阶段和运营 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因此对这部分碳排放量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某轨道交通车站 为案例,将建筑物化阶段进行分解,建立单元工序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再对运营阶段的能耗进行分析,最后集成 得到整个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筑物化阶段中钢材的碳排放量占总材料碳排放的 50.84%; 机械碳排放中柴油占比最大,为 70.62%;而在人员碳排放中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所占比例达到 78%,在车站运营 阶段通风空调系统碳排放占比最大,为 48.2%。根据计算结果,从机械使用、施工方式、能源来源、运营方式等 给出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工作中由要素众多、变化动态、关联密切等系统集成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构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系统模型,以描述多专业协同、外部需求满足、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静态截面最优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的系统目标;构建高铁系统与信息系统双螺旋融合促进模型,分析智能高铁系统管理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建立包含技术、数据、标准等维度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三维支撑技术体系,研究智能高铁系统底层支撑技术内容及技术体系内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系统管理在推进高铁系统横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无缝衔接、纵向管理界面全要素协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的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紧邻既有线施工维修天窗优化配置关键问题,系统地分析新线施工与既有线运输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和潜在风险,综合考虑抢修封锁施工对新线施工作业进展影响、对封锁施工成本和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既有线列车运行的影响3个关键要素,建立紧邻既有线铁路施工天窗最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建立的优化模型算法,考虑未来可能发生垮坡事故的各种状态,结合沪宁城际铁路Ⅲ标建设管理实践经验,以既有丹阳站与沪宁城际车站并行施工区段为典型案例,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对比,验证该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模块划分理论将城轨列车划分为9个系统,以故障发生频度以及故障严重程度、探测度、维修成本为评判因素,并根据历史数据及模糊理论对其进行量化,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关键度的计算模型,并根据主次图法确定城轨列车的关键系统为牵引电制动、空调、车门、走行部、辅助系统等。分析结果可为现场维修决策提供支持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