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红岩段,大面积出露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既有南岭隧道发生了严重的涌水、突泥及不可逆转的环境病害.依据本段线路地质选线的原则以路基通过为主,辅以低桥跨暗河通道、短隧道穿"孤峰",进行了3个方案的地质选线比选工作,确定了短隧方案为本段线路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联平 《科技交流》2000,30(2):66-71
芦山隧道地区是西南线草坪街垭口越岭方案岭北引线的控制地段,地形地质复杂,地质控制选线。本根据笔在初测中地质工作实践,结合本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本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对线路方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杜宇本 《铁道勘察》2004,30(1):65-66
在地质复杂的地区进行地质选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文章主要从地质的角度 ,并综合考虑了造价、线型、运营等对大丽线上村至北衙段CK、BK、B1K线路方案进行了比较 ,为线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对类似条件下的地质选线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宝中铁路增建二线线路方案比选重点为六盘山区越岭方案的研究工作.由于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控制线路方案主要地质因素有滑坡、泥石流、地质构造、高烈度地震区、地应力、软质围岩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选线成为线路穿越六盘山区方案的主要依据.研究结论:根据各方案的地质条件比较,均衡坡西方案以两座特长隧道穿行于六盘山基岩山区,避开了滑坡等不良地质,隧道工程躲避了主干断裂的影响,围岩为岩性单一的白垩系地层,洞口少,浅埋段短,在地震频发的六盘山区,铁路工程的修建和运营风险明显降低,工程地质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5.
河流峡谷地段地质选线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河流峡谷地段,不良地质极为发育,规模大,又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发育区域性暗河;线路设计同时受技术标准、投资影响;控制选线的因素极为复杂。本文以渝怀线乌江峡谷地质选线研究为例,对经受施工、运营、汶川地震检验,证明合理的地质选线的经验、成果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指导类似河流峡谷地段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先期进行河流左、右岸地质选线;峡谷段不良地质极发育,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有条件时,线路内移避开沿岸不良地质;线路绕避不良地质困难或代价极高时,只要地质探明,工程措施到位,线路完全可以通过不良地质;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及暗河标高,宏观指导选线,线路最好尽量选择通过岩溶发育安全带。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黔桂铁路改扩建工程地处西南山区,穿越贵州、广西两省区,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线路方案选择往往受到地质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在该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大力开展区域地质选线工作对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地质灾害和工程病害、消除运营隐患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方法: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调绘、钻探、静力触探等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选线段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质角度确定线路方案。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案地质条件必选,最终确定了地质条件好的线路方案。研究结论:西南山区地形地质复杂,线路方案比选中应充分研究沿线地质条件,绕避复杂、严重地质不良地段。本文系统介绍了黔桂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几处典型的、成功的地质选线,概括性地总结了地质选线应绕避的重大地质问题,其选线思路、比选条件及评价意见等可作为其它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方利 《科技交流》2006,36(4):1-6
重点研究了越岭地区地质条件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对各垭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越岭隧道的地质选线原则,对不同垭口的越岭隧道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选,结合两端引线和接轨点方案提出了地质选线意见.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过对拉日铁路地热隧道不同的地质、地热条件的分析,确定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线原则,并为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择和完善提供依据.研究结论:从选线来看,拉日铁路色麦至仁布段地热隧道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区河谷地热铁路选线的特点.选线时,线路要尽量绕避雅江两岸的滑坡、错落、泥石流、岩堆、危岩落石、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特别是要绕避地热发育地段;线路要尽量与地热分布带大角度相交,以最短距离通过.选出的线路应符合安全、可靠、合理、经济的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拉日线色麦至大竹卡峡谷地段地质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金城 《铁道工程学报》2008,25(1):22-25,40
研究目的:通过对本段地形、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线路方案的选线原则,从而为线路方案的选择和完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从拉日线色麦至大竹卡段地质选线来看,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区河谷铁路地质选线的特点.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使线路方案具有特殊的考虑因素,我们通过分析研究,选出了一条安全、合理、经济的线路方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相似文献   

10.
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主要受制于地质因素、环境因素,实现沿线区域地质环境建模是减灾选线及线路优化设计的基础。为提高沙害区线路方案设计的效率与水平,借助遥感技术实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信息识别与提取,设计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的入库规则与存储方式,建立基于GIS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不良地质信息库,实现灾害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获取的选线区域矢量、栅格、专题数据,基于GIS建模功能构建风沙区选线地质环境模型,实现不良地质信息的多维表达与空间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立体选线方法进行线路方案的优化设计。以格库铁路某沙害区选线为例,建立线路三维地质环境实体模型,通过分析风沙流对平面穿越和立体绕避2个线路方案的危害程度,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果。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够为今后风沙地区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西南线芦山隧道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山隧道地区是西南线草坪街垭口越岭方案岭北引线的控制地段,地形地质复杂,地质控制选线.本文根据在初测中地质工作实践,结合本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本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对线路方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卫斌 《铁道勘察》2012,38(3):27-30
黔张常铁路地处中低山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其中岩溶、滑坡、采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详细分析了本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线时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及原则,对局部两段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推荐地质条件较好的DK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兰渝线张家庄至杨家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测区范围内的不良地质及对线路的影响做了详细描述,对长隧道DK方案、长隧道D1K方案、水坡路基D2K方案及白土坡河右岸D3K局部方案进行了地质条件比较.从地质角度分析,各方案所经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病害,经综合考虑,推荐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DK长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铁路越岭段工程艰巨,且直接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投资和施工安全等重大问题,往往有多个方案进行比选。越岭段线路高程大、隧道埋深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靠大面积区域地质调绘和钻探等地质手段很难查清方案地质问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发挥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的作用是我们铁路勘探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集通线越岭段勘探为例,研究物探技术在铁路隧道选线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论:物探技术能够查明隧道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岩性分界、地下水发育情况,为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依据;科学指导钻孔布设并大量减少钻探数量;大大地降低勘测成本,缩短勘测周期,提高勘测质量。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吕梁山越岭选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占东 《铁道勘察》2009,35(6):79-81
山西中南部铁路吕梁山越岭段选线方案需绕避煤矿采空区。对两个主要方案:(1)北绕采空区短隧道方案;(2)下穿采空区长隧道方案;从矿区规划、线路长度、运营费用、工程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选,推荐下穿采空区长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永东 《科技交流》2002,32(2):36-40
本通过对多年冻土区现象,特性及其危害性的阐述,以青藏线部分地段选线为例,着重说明线路通过多年冻土不良地质地段时,地质选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黔桂线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极其复杂,根据新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结合沿线复杂地形、地质情况,在可研、初步设计等阶段,对一些重点方案重新进行了综合地质选线.如金城江~纳朝段线路方案比选,纳朝至大山绕避采空区线路方案比选等,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工作的回顾和总结,能对不良地质地区,特别是岩溶、软土等地区扩能改造的选线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研究结论:经过大面积、多方案比选研究,并在岩溶、软土等地区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如绕避采空区,绕避软土地区等,改善了线路条件,消除了施工、运营安全隐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地区线路方案比选情况,认为地质复杂山区选线要以地质选线为主。该研究结果可为如何在复杂山区选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9.
现代选线设计更为注重地质选线、环境选线的理念,需要对选线区域的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可视化表达。基于Arc GIS对三维数据处理及其可视化功能,在建立三维地形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不良地质的矢量、栅格数据以及钻孔数据,建立不良地质实体模型,并将其叠加到三维地形中得到三维地质选线环境,从而对经过不良地质区域的线路进行更加全面地平立面绕避方案比选,解决单一平面绕行引起的方案缺失问题,使线路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兰新线兰武段增建二线富强堡崩塌特征的分析,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进行隧道选线,成功地躲避了崩塌对线路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