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岔尖轨、辙叉等轨件的特征断面与区间钢轨的特征断面有明显区别,依据传统的轨件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统计方法很难全面地反映全轨头断面的磨耗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径向磨耗的概念,即沿钢轨轨头设计廓形法向的磨耗。通过计算径向磨耗,可得到钢轨轨头各个位置的磨耗量;利用动力学分析结果,分析廓形改变与伤损之间的联系;计算问题轨件的径向磨耗,绘制径向磨耗图并总结其特点,可有效、直观地把理论与现场使用情况联系起来。未来在大数据采集基础上,可利用径向磨耗图对道岔区轨件养护维修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钢轨现行超声检测方法效率低和定量评价难度大的不足,将传统单探头DAC曲线定量方法引入超声相控阵检测领域,研究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全矩阵数据的轨头内部缺陷定量评价方法。对轨头检测断面进行网格划分,模拟各网格节点处缺陷尺寸。利用超声相控阵测量模型,求得各网格节点处的DAC曲线。基于Kriging插值方法,构建轨头缺陷DAC定量评价模型,实现对检测断面内任意位置缺陷的定量评价。通过搭建钢轨超声相控阵检测试验系统,对钢轨人工缺陷试块进行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工业中常用的-6 d B缺陷定量方法,本文方法在轨头内部缺陷检测精度和效率上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青 《郑铁科技通讯》1995,(3):24-30,33
通过对钢轨断面磨耗测量的误差分析,根据《43-75kg/m钢轨供货技术要求》,分析了新轨的制造偏差,并对现场运用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测量钢轨断面磨耗的最佳定位基准应力钢轨非工作侧的轨头侧面和轨轭定位,理论计算和仪器测量证明了该定位基准最合理。  相似文献   

4.
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是我国无缝线路接头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系统的取样试验,分析了U71Mn和U75V热轧和热处理钢轨焊接接头不同部位和全断面不同位置的冲击、拉伸和硬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的冲击功平均值是离散分布的,轨头冲击功明显大于轨底,轨腰最小;相同牌号和交货状态的钢轨,接头全断面不同位置的抗拉强度相差不大;同牌号钢轨,热处理接头轨腰部位伸长率明显小于热轧钢轨;热轧钢轨焊接接头硬度一般大于钢轨母材硬度,热处理钢轨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侯传基 《铁道学报》1990,12(1):82-87
本文介绍50kg/m钢轨全断面感应加热,轨头及轨底同时喷雾冷却淬火的研究,对淬火轨进行一系列试验,并与未淬火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淬火轨具有较高的抗断裂性能,而未淬火轨却脆断严重;淬火轨的抗磨损,抗压溃性能均比未淬火轨有明显提高,轨头及轨底经喷雾淬火后,不仅使钢轨达到良好的强韧化效果,还显著地提高钢轨的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道岔尖轨制造工艺中,国外用特种断面钢轨整体热处理后,再加工成尖轨;国内用成型尖轨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两种工艺各有利弊。本文介绍了道岔热处理采用道岔尖轨非工作面预留,轨底预热和轨头加热相结合的新工艺,降低了轨头与轨底的温差,解决了尖轨热处理过程中上弓变形大、尖轨小断面热处理质量不稳定、与基本轨密贴差的技术难题。道岔尖轨性能指标达到了客专道岔尖轨热处理规定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高速客运专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发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轨道电路原理的一送两受式实时断轨检测技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适应长大隧道的实时断轨检测发送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合成了频率稳定度优于10-4的高精度正弦检测信号,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实现了发送端轨面电压的恒压控制.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对发送系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钢轨断面轮廓检测需要对采样轮廓进行配准处理,传统的配准方法往往采用拟合轨腰、轨颚、圆心等特征部位点,并结合仿射变换实现。然而,这些轮廓配准方法过于依赖某些特定特征点,一旦个别特征点出现干扰或异常时,则无法实现正常配准,导致系统整体鲁棒性下降。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钢轨轮廓迭代旋转配准方法,可以提高配准的鲁棒性和整体精度。研究发现,在钢轨轨颚的内拐线段处利用Ramer多边形逼近算法可以定位到轨头内侧直线;以轨侧中点、轨颚间断点和轨腰间断点3处特定部位作为基准,再通过比对采样轮廓与标准轮廓在同一坐标的相对位置确定旋转方向;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旋转迭代,从而实现钢轨轮廓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采样数据伴随有重度噪声,甚至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满足较高的配准精度,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系统的鲁棒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Railscan是一种以摄像原理为基础的非接触式轨道检查系统,能够同步地提供关于轨道几何尺寸、钢轨断面轮廊、扣件、轨下垫板及轨底坡的测量数据。Railscan系统能够连续检测轨道,经改进其输出信号可达50次/s,能够以0—360km/h的速度完成测量工作。该系统目前已被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爱尔兰的轨检车辆采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轮轨滚动接触,钢轨轨头工作边容易形成鱼鳞纹,若不及时维修处理,将进一步发展形成重伤或剥离掉块,影响行车安全。根据钢轨及道岔的型面,设计一种轨面涡流检测系统,研究辅助机械扫查装置及适形阵列涡流探头等,并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试验。由检测人员在钢轨上推行完成轨头踏面工作边处表面裂纹检测,获得轨头踏面有无缺陷及缺陷深度的定量评估数据。试验及现场应用研究表明,采用该系统检测钢轨试块,对0.5 mm,1 mm,2 mm,3 mm深的人工斜裂纹均能有效检出并显示深度;采用该系统检测在线钢轨鱼鳞纹,能够显示鱼鳞纹的深度评估数据,为钢轨打磨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外线轴温探测的探测角度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宏传 《铁道车辆》2007,45(4):37-38,43
阐述了目前红外线轴温探测角度的优缺点,分析了阳光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结合运用实际,提出“220”探测角度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型车辆的探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用超声波探伤和X射线探伤方法探测罐体焊缝缺陷(如裂纹、未焊透、气孔、杂等)的灵敏度,指出探伤中可能出现的漏探和误判,介绍了用超声波和X射线探伤的缺陷识别方法,提出了对焊缝探伤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奉  周家新 《铁道车辆》2003,41(12):37-38
HTK-391型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自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地替代了红外线一代机,广泛使用在国内铁路干线上,在防燃灭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年来用JL-60l液压顶轮检测装置,对DF4型、DFll型内燃机车轴箱轴承和牵引电动机输出端轴承的顶轮检测,在汇总分析了12l台次的检测数据后,结合故障分析和现场工作实际,论证了铁路局给定的建议性门限值的实用性,并提出了适合本段实际,更加实用的门限值修改意见,为全铁路进一步修改完善顶轮检测门限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内外防止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弓网故障的思路、方法 ,介绍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测尺对接触悬挂进行动态包络线检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在福建山区特殊地理、气候、线路状况等条件下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内探、外探探测方式在对环境的适应性、测量的精确性以及探头的校定等方面的优缺点,探讨了更适合福建山地地区的车辆轴温智能探测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应用LabVIEW对车载减速顶调速设备检测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设计开发,检测系统能实时有效的对安装于现场的减速顶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使维护人员能更准确掌握现场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从钢轨探伤作业标准化的特点和意义出发,阐述钢轨探伤作业标准化的内容、依据和实施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9.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  肖扬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4):129-132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类有效的随机全局优化技术。它利用一个粒子群搜索解空间,每个粒子表示一个被优化问题的解,通过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复杂空间中的最优区域。多用户检测技术是直扩序列码分多址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多用户检测中,能有效抑制多址干扰,实现结构简单、鲁棒性强的目的,在加速收敛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多用户检测器充分利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良特性,与传统的码分多址接收机、基于进化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比较,在误码率和收敛速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和高速、重载运输的分步实施,对机车质量及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行安全和机车质量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体系.近几年来,运行监控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地控制和防止了行车事故,而在机车质量方面,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质量检测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