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介绍我国高速铁路固定设备维修管理发展趋势,详细列举了目前专业段、综合段2种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实际建设效果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之处。对比2种模式,客观评价优缺点,指出: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发展必然趋势;其中专业段模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综合段模式应是进一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高铁基础设施维修中,传统的属地维修、分专业维修管理模式已愈发不能适应现实需求。从国内外高铁维修管理模式研究入手,对比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国外高铁维修管理模式,介绍我国高铁维修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结合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实践,总结其具体做法,对驻马店西综合维修车间模式及其启动必备条件进行系统阐述。通过实践探索证明,实施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是高铁维修管理模式发展的大势所趋,车间在一体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铁路积极创新铁路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模式,推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模式。天窗维修防护作为维修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维修生产安全及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阐述铁路"生产一体化"集中防护流程现状,从天窗维修准备阶段、作业阶段和结束阶段分析"生产一体化"集中防护流程,提出既有流程问题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一体化"集中防护流程优化原则,探讨"生产一体化"集中防护流程优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集中防护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工区是电务系统最基本的维修组织。提速、普速铁路点多线长的特点以及设备用修矛盾突出、结合部问题多、设备老化磨损严重、跨站跨区间作业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等原因,决定了传统的小型化、分散化的信号工区设置方式更能适应提速普速铁路设备维修需要。本文在分析提速普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存在问题、高速铁路电务维修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集中、融合的管理思路推进高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在综合维修管理方面迈出电务维修管理改革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及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面向高铁工务、电务、供电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需求,按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综合应用"原则,融合发展综合巡检和搭载式检测设备、统型固定监测装置和小型专业检测仪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检测监测体系;与此同时,加强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数据处理、融合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掌握基础设施状态演变规律和预测其变化趋势,并依据设备技术状态进行预防式维修养护。最后,针对我国现有检测监测体系,从综合检测技术、综合维修管理技术和检测数据分析应用方面提出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化维修组织模式,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创建综合维修一体化管理模式,满足高铁维修发展需求,确保高铁运输生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车务与货运结合部管理,提升货物运输效率,保障货运增量,阐述车务与货运结合部管理现状,分析在既有车务与货运分离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管理的角度出发,从统一工作重心、建立管理制度、监督考核、问题协调等方面入手,探讨南宁局集团公司车务与货运结合部专业管理规范化方案,提出强化日常生产管理、落实日交班制度、推行联劳会制度、实行专题分析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及联动考核、细化问题管理等对策,为南宁局集团公司车务与货运结合部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现状,对路内分专业维修、"生产生活一体化"综合维修、"三位一体"综合维修3种模式的人员配置情况进行研究,从配置结构、配置规模、配置效率等层面分析各模式特点,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建立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倪琍 《中国铁路》2012,(4):34-37
论述分专业维修管理模式、综合维修管理模式和属地化维修管理模式。采用IFE矩阵对3种维修管理模式的16个评分因素进行分析,证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较适合客运专线的维修管理,实施时应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客运专线维修采用属地化维修管理模式需要对内部一些评分因素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初步建成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庞大的路网规模对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分析我国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影响因素;基于组织结构理论,提出"检、养、修"分开的维护管理模式,将技术管理专业化和生产组织综合一体化统一起来,满足我国高速铁路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进行设计,提出综合维修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制。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运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随着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不断增长,设备状态、安全环境不断变化,维修工作量不断增加,既有的铁路养护维修体制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建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管理体系迫在眉睫。2017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及综合维修体系"改革和发展重大课题;2018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工电供专业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及综合维护管理体系研究"重点课题,组织多方专家共同开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生产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商平台对铁路非专业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数据支撑+信息模型+专业管理"为手段,融合"互联网+铁路物资专业管理"理念,架构赋值B2B电商平台,整合平台的线上线下管理,创新物资管理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提供高效的养护维修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基于目前养护维修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逐步形成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管理模式。介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铁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体系、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组织管理、资源利用等4个方面的组合调整、优化完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和企业文化塑造等保障措施。应用实践表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确保了管内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和设备质量,逐步提高了高速铁路维修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系统作为铁路调度生产和辅助决策的重要支撑手段,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充分发挥运用与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提高铁路运营管理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安全装置现状要求并具有高度扩展性的"车对地"、"地对车"、"地对地"的机车运行安全监控闭环系统,全面实现列车实时状态追踪,为运输组织和机车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指挥依据,为维修、救援等提供决策支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的监控。收稿日期  相似文献   

15.
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投用,以其编组形式、运维方式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对管理模式、作业方式、生产组织、应急处置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统一高效管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员交流、生产组织、乘务作业、信息管理等方面充分融合机辆资源,探索和实践了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胶济线在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中,采用了计算机联锁、微机监测、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CTC、列控中心、JT-C(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GSM-R等大量新技术、新设备。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胶济线电务维修实行设备供应商或研发单位一级维修、铁路局电务检测所二级维护、电务段电子设备车间三级维修的管理模式。在电务维修管理模式上实行综合天窗修,以及状态修与集中修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电务维修管理办法和作业标准,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胶济线在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中,采用了计算机联锁、微机监测、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CTC、列控中心、JT-C(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GSMR-等大量新技术、新设备.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胶济线电务维修实行设备供应商或研发单位一级维修、铁路局电务检测所二级维护、电务段电子设备车间三级维修的管理模式.在电务维修管理模式上实行综合天窗修,以及状态修与集中修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电务维修管理办法和作业标准,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TPM和RCM一体化的维修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地铁2007年推行全面生产维护(TP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两种维修管理方法以及对TPM和RCM协同运作理解的基础上,具体介绍TPM和RCM协同运作项目规划目标、项目一体化设计及其TPM和RCM一体化推进策略,旨在将传统的以计划检修为主的维护方法向TPM和RCM相结合的现代维修管理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19.
谢保锋 《中国铁路》2009,(11):57-60
基于GIS的铁路信号动态检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突破基于检测的传统维修维护管理模式,在管理、维修、检测等各级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公共、一体化基于GIS的信号动态检测综合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检测车的实时定位跟踪、列控基础台帐数据管理、检测数据和维修数据的综合显示及远程可视化辅助维修功能。介绍该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系统功能及开发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中,传统的属地维修、分专业维修管理形式已愈发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结合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的实践,介绍阳新综合维修工区和驻马店西综合维修车间2种模式的具体的做法及创新性成果。从高铁综合维修车间、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的基本定位、生产组织、资源调配和综合管理考核等方面对比2种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分析进一步推进构建综合维修段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建立综合维修段模式需要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