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控制普遍采用单线运行控制模式,在调度指挥管理成本、组织效率及建设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不足随着线网运营规模扩大而日益凸显。针对该问题,北京地铁尝试探索更为科学和经济的集约化线网调度指挥新型模式。从运营控制和调度管理角度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度指挥模式特点,并选取国外典型地铁“分散控制、集中管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线网调度指挥模式为对象,详细分析其调度指挥组织架构及其系统建设特点。最后,通过对比北京地铁线网调度指挥模式与国外典型地铁的差异,指导北京地铁集约化调度指挥模式建设,为行业高效、集中、节约的调度指挥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俄罗斯地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运营管理工作,分析规划指标、建设预留与运营效益关系的规律,对比两国的差异,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线网模式,以及决策、建设与线网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读写器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对非接触式IC卡进行读写的终端设备,随着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运营,读写器必将随着线网收费策略、票卡业务规则而不断升级改造.但按现有的先招标,再由承包商进行设计、开发的模式,易受到招标方式、承包商研发水平、建设管理及后续维护等各方面的影响.本文建议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在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运营模式下,AFC系统采用线网统一读写器的建设模式,并且建设方首先掌握读写器关键技术,再开展招标、实施等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线网运营控制中心是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后,基于线网层面建立的地铁运营集中管理中心,有助于实现线网运营指挥一体化、资源集约化、信息共享、线网协调统一运作等功能。阐述了线网运营控制中心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外的功能定位,从控制中心物理建设、控制体系建设、功能整合及设施构成等方面,提出影响线网运营控制中心建设的关键因素,并对调度大厅设置方案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建线网运营控制中心合理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和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开通运营要求,通过对自主运营、部分委托运营、完全委托运营3种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结合城际轨道交通特点和管理模式选择原则,提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应采用自主运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述中小规模城市线网AFC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认为传统大城市AFC系统的建设模式存在着标准较高、资源利用不合理、灵活性差等问题,不适合于经济实力较弱、线网运营规模较小的中小规模城市。根据中小规模城市的线网规模和资源投入情况,分析线网AFC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要求,并从线网AFC系统资源共享、AFC系统架构比选、AFC系统互换性等多个角度提出线网AFC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以指导中小规模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网络的建设与运营。  相似文献   

7.
在“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推进网络化运营。文章以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网络化运营调度指挥业务流程为主线,建立基于混合式大数据架构、标准化接口的跨平台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智能调度系统(简称:智能调度系统),初步完成线网运营指挥、线网应急指挥、线网乘客服务、线网辅助决策等主要应用功能设计;通过实现轨道交通线网级运营调度指挥与应急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支持轨道交通线网日常运营调度指挥与应急响应业务的高效协同,提升轨道交通线网协调运营决策及评估分析能力,有助于引导轨道交通行业线网指挥中心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京轨道交通生产业务云平台及大数据中心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开展线网级设备运行状态监视体系 研究,分析提出线网级数据共享平台及线网级设备集中监视平台系统架构及建设方案,利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 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设备系统海量数据的采集与交互,通过统一的线网级设备数据采集、数据 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展示和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积累运维数据资产。研究成果可支撑实现城市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一网统管”,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线网级的智慧化管理,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维 成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联网运营,线网层面的网络化调度指挥需求逐渐引起运营企业的重视。虽然各城市线网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岗位设置和管辖范围不同,但其在线网层面的调度与协调的功能需求是一致的。从线网指挥中心网络化调度管理角度出发,对线网指挥中心职能定位、网络化调度管理特点、内容等进行阐述,提出了建设"线网指挥中心网络化运营调度管理系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如何衔接尚存在争议。分析国际化大都市区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衔接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国内外大都市区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衔接的4种模式,即进入火车站、进入城市中心区、截止在外围区、与城市轨道直通运营模式,并分析4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重庆实际,提出适合重庆大都市区的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的衔接模式,即市郊铁路网利用城市轨道快线网进入城市中心区,与快线网贯通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_2线车辆选型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具有明显的市域轨道特征,目前我国还没有市域轨道交通的相关规范。R2线是线网内第一条建设的线路,其车辆选型不仅是确定本线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线网内后续建设线路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根据东莞线网的特点及R2线的客流特征,对R2线车辆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定员标准、座席布置及列车编组等车辆选型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推荐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地铁B型车,站立定员标准为5人/m2,车门数量为3个/侧.辆,座席为横向座席与纵向座席混合布置,初、近、远期分别采用5、5/6混跑、6辆编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铁线网建设的不断扩大和运营事业的发展,地铁所带来的噪声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以广州地铁修造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采用声学分析仪对广州地铁修造车进行运行内部噪声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其噪声水平及分布规律,并进一步为修造质量控制以及新线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车辆车钩的基本配置和组成情况.对机械钩头、电气连接、能量吸收装置和钩尾连接等车钩主要模块的结构和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路和新开通线路的车辆车钩选型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下了多项世博历史新记录.世博期间上海地铁网络的单日客流创出了754.8万人次的最高纪录.从路网运能、安全防范、运营服务等3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地铁保障世博会交通的情况.从事先研判预测、多种运行图应对、增加备车及时调度等7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上海地铁应对大客流的主要措施.结合世博会前地铁网络建设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分析研究,长期以来多是采用等效静力法来模拟地震对区间隧道的作用,由于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分析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未能真实反映区间隧道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地铁区间隧道抗震研究及相关规定,提出地铁抗震验算方法,可为地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巴黎的地铁系统构成,包括线网结构、设计和运营管理技术,分析巴黎地铁的运营组织,并针对巴黎地铁票务结构进行重点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巴黎地铁的成功经验对国内地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4号线地面制动电阻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4号线直线电机车辆制动过程和制动能量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地铁4号线的工程设计,系统地给出了地面制动电阻设置的基本要求、电气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制动电阻网络的控制要求,比较了4号线3个典型牵引变电所地面制动电阻的技术参数,提出制动电阻应根据各地面制动电阻在其工作的有效区段内列车的制动特性、行车要求及线路特征分别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广州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级组网方案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站内通信局域网、PLC控制器、现场总线等的配置结构和特点。分析现有组网方案的优点及不足,提出对今后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级构成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地铁网络中客流流量和流向的多方位全过程动态监测是提升网络运营安全和效率的关键,也一直是网络化运营中的难点问题。Wi Fi嗅探数据可以对携带Wi Fi设备的对象进行动态跟踪,实现乘客出行时空轨迹的精准化识别。在对Wi Fi嗅探数据的采集原理、采集方法、数据结构、预处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上海轨道交通Wi Fi采集的嗅探数据质量、数据特征以及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对Wi Fi嗅探数据获取和特征分析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Wi Fi嗅探数据采集和挖掘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采集的数据质量也能满足客流特征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s)MAC标准用于地铁公安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业务传输,能够优化LAN、MAN和WAN拓扑环上数据包的传输。介绍RPR在地铁公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RPR在计算机网络的适用性、特点、系统结构、功能、系统配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