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候月线桃坪隧道自建成运营以来,病害持续不断,且从2013年起病害加剧发展,危及行车安全。文章通过对桃坪隧道病害进行系统的专项勘察,采用查阅资料、洞内调查、地面调绘、沿线走访、物探钻探、室内试验等综合手段,对隧道各时期的病害类型、段落、规模及病害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和统计,查明了隧道病害成因,其主要受建设标准、工程缺陷、围岩软弱及膨胀性、煤矿采空区等多种因素影响所致。结合隧道病害情况,文章提出了天窗点整治、封闭一孔倒换整治、新建一座双线隧道、新建一座单线隧道及封闭一孔扩挖整治等改造方案。综合研究后认为:既有隧道病害整治应采用单线行车、封闭施工的方案,新建隧道宜采用单洞双线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庆市八一、向阳隧道出现的病害,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稳定状态,并对隧道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在病害严重区段安全储备不足,必须及时进行整治。对两种不同支撑点的套拱整治方案在施工阶段隧道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分析后,最终确定拱部套拱病害治理方案。隧道整治结果表明:隧道的安全系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构安全危险被彻底消除,达到了安全、经济,合理的预期目标。该隧道所采用的整治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同类工程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介绍了福建省三明市南口岭公路隧道的病害情况、产生病害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病害的综合整治方案,对整治后的隧道衬砌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的整治方案可供同类隧道病害整治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降雨引发的铁路隧道仰拱隆起病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隧道运营安全.文章以某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案例为依托,综合降雨作用、地形地质条件、防排水系统实际效果等多因素对病害原因进行探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现病害的发生,进而探究病害发生时隧道结构应力场、渗流场的特征规律,并结合病害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5.
裸洞隧道病害整治及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裸洞隧道病害形成的应力场分析,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裸洞隧道病害的不同形式、病害表现和发展状态将整治防护措施分为五个等级,并给出了相应的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实例,提出了裸洞隧道病害整治最为常用的三种方法,其中通过注浆改善围岩条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较为吻合,显示了裸洞隧道病害整治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大垭口隧道病害整治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垭口隧道位于万县市以北22 km万县与开县交界处,全长1 475 m,单洞双车道.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隧道产生开裂、漏水等现象,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需要进行整治.病害整治的方法为对隧道衬砌裂缝进行环氧树脂嵌补和注浆,对衬砌薄弱环节进行套衬补强,对地下水则用高分子丙凝注浆、水泥-水玻璃注浆、凿槽引排等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某高铁隧道在运营期出现隧底开裂、上拱变形等病害,极大影响行车安全,文章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地层岩性、地下水及施工因素等方面对隧底结构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隧道基底注浆挤密加固、轨道板裂缝壁可法注入处理、基底纵向裂缝水泥浆高压灌注处理等综合整治方案。整治施工监测表明,隧道仰拱及道床板整个观测断面处于上拱趋势,上拱速率较小,累计上拱(180 d)基本分布在0.5~1.6 mm之间,变形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中铁科研院西南院针对国内外目前在运营隧道病害整治作业中存在病害分级不够明确,整治材料选型不够合理,整治通用设备与施工方法和工艺配套不够科学,缺乏系统全面的病害综合整治方法和工艺研究,病害整治作业中施工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先后在国家科技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委进行了立项研究,课题"既有线铁路隧道病害综合整治技术与设备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股份公司特等奖在内的各类省部级奖励4项,入选2018年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建设发展,近年来旧隧道病害问题随之显现,在既有隧道运营多年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在隧道排查时,发现隧道洞身多处病害,主要体现在拱顶防水板出露及衬砌后空洞的问题,对列车运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通过地质雷达探测、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对既有铁路隧道洞身标400-500m范围全面检测后,结合营业线施工特点,针对性的提出相应钢筋混凝土全环锚喷等方案进行整治,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某运营公路隧道的衬砌和路面状况、衬砌厚度与其背后回填状况、衬砌混凝土强度、隧道净空断面、风道吊杆和吊顶板、隧道路面横坡及抗滑性能等的调查与检测,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下行隧道病害严重,已达到“2A”级,需要尽早对隧道衬砌背后的空洞、隧道衬砌裂缝和渗漏水等问题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文章介绍了该隧道安全评估的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  相似文献   

11.
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及病害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角田公路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隧道,最小线间距为20 m,隧道围岩为膨胀性岩体,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拱墙错台、钢支撑变形、钢筋折断、拱底鼓起等多种病害。文章重点介绍了隧道的施工方法和对病害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向莆铁路雪峰山等4座隧道底部出现的道床积水、轨道隆起等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通过对病害的探查,提出了"泄水降压、底部加固、水流归槽"为原则的整治技术方案。工程实施效果表明,整治后的无砟轨道道床隆起段轨道标高恢复正常,重新精调后的无砟道床结构稳定,道床内基本无积水或归槽后仅有少量水。最后针对铁路隧道底部渗水、承压水导致的无砟轨道道床开裂、隆起病害,提出了加强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严寒地区渗漏水病害整治应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渗漏形式分类进行治理。以东北某客运专线运营隧道工程为例,介绍和分析了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为严寒地区隧道工程渗漏水病害整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某隧道穿越高水压煤系地层时,多处出现仰拱隆起问题。通过现场观察和衬砌结构变形监测,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仰拱隆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底围岩软化和高水压力是隧道仰拱隆起的两大因素,且围岩软化对仰拱结构安全的影响更大。结合工程特点和病害成因,现场采用增设边墙卸水孔、横纵向排水管加强排水系统来减小水压,在拱脚施作注浆钢花管来加固基底围岩以及换拱等联合整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彭培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1):137-143
针对茜阳隧道病害的形式、表现和发展状态,对其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隧道开挖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证明偏压、浅埋隧道的施工工序与管理对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和裂缝起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两种隧道病害整治方法——初期支护拆换扩挖法和明挖法。结果表明,初期支护拆换扩挖法是改善围岩条件、处治病害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隆隧道通过地段岩溶发育、岩溶水量大,对施工造成了很大影响.结合对岩溶整治方案的研究,从施工安全防护、岩溶水处理、岩溶地段隧道结构、基础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岩溶地段隧道设计构思和经验教训,阐述了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并对隧道内岩溶暗河的整治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病害的综合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的病害情况,并根据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合理的整治措施.效果明显.为高原高寒隧道施工提供了可借鉴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清连一级公路107国道六甲洞隧道病害原因、整治原则、注浆加固、静态破碎拆除原结构以及信息化施工的情况.实践证明,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隧道出现的大范围结构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隧道工程施工中,很多隧道工程都是在岩溶病害发生比较多的地区建设,隧道岩溶病害给隧洞施工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贵州隧道施工中,必须加强对岩溶病害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病害的产生,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鉴于此,介绍了贵州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岩溶病害形式,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岩溶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隧道病害常常给隧道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潜在安全隐患。文章结合目前隧道出现的病害情况,分析了隧道病害产生的机理与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治的方法,以期为隧道安全运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