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基于森林公园慢行交通系统的构成及特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森林公园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框架,并以鹿寨香桥岩森林公园为例,探讨了森林公园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构建内容。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是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慢行交通的特点、定位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慢行交通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缺陷和不足。然后结合2012年慢行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和城市慢行交通现状问卷调查数据两方面,分析慢行交通的问题和事故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交通安全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保障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出行。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慢行交通以其绿色环保、便捷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探究成都市的慢行交通现状,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划分出八大功能分区,针对不同慢行方式使用者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同时在不同功能分区对其街道慢行交通设施进行实地勘测。通过调查,取得4908份慢行使用者数据及问卷结果,248处街道的慢行交通设施现状调查数据表。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成都市慢行交通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提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措施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慢行交通与公交优先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慢行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设置的必要性,对安全岛、人行横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置展开探讨,并列举了实现交通宁静区的交通工程办法,以期对我国构建成熟的慢行交通系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游丽  穆艳  赵光辉 《综合运输》2023,(10):84-89
骑行是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简称骑行系统),是在慢行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中所分化形成的新型交通概念。城市交通问题是关乎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居民每日出行都要面临的问题,慢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文化。我国现有的骑行系统,既呈现出高比例、高增长的良好态势,也呈现出对应的问题和缺陷,在不断完善骑行系统的同时,慢行与骑行发展为我国绿色交通发展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受城市中心区用地限制,近年来各大学因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在城市郊区兴建校区。然而,现有城市郊区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空间尺度过大、人车冲突隐患严重、校园缺乏活力等问题。慢行是大学校园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对慢行系统的改善规划设计成为提升校园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厦门、上海、昆明和天津等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校园规划实例,研究校园慢行规划的特殊性。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例,基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查方法对慢行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安全、便捷、舒适、活力的规划目标;将慢行交通设施与公共空间改造相结合,提出步行和自行车改善策略和方案,并对重点片区进行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川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缓解银川交通拥堵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选择银川BRT沿线为调研区域,对慢行交通系统作出具体研究。通过对BRT沿线两侧用地性质调研分析,确定银川BRT沿线典型站点,总结当下银川BRT沿线现状交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慢行设施结合的状况和街道人性化设施布置,在实际经验和具体数据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银川BRT沿线现状交通的街道绿化,步行走道,节点空间及相关慢行设施提出具体改善措施,以此配合银川创建公交都市,减少机动车出行使用率,缓解当下银川交通拥堵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多数大城市仍存在用地功能布局欠佳、公交服务水平不高、方式调控措施不当、慢行交通环境较差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避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加剧和蔓延,我国大城市应立足既有问题,综合考虑机动化、老龄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趋势,从加强用地交通融合、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引导私人汽车出行、打造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慢行交通网络和技术标准体系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规划和立法层级、慢行交通空间、慢行静态空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介绍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发展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建议。以打造"安全畅达、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网络,让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相似文献   

11.
在庞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下,驾驶员为了寻求更快的速度,常常采用主动的换道行为。由于汽车使用量逐年增长,换道引起的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研究车辆变道行为,寻求有效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道路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多车道系统中车辆变道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单向单车道、单向双车道换道行为,并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变道交通流的相关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学、系统工程学、区域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优先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殊背景,以荆门市交通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城市交通、过境交通、旅游交通及其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对荆门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行总体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本文结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各大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浮动车数据,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交通信号控制辅助优化机制。研究发现可利用互联网路口拥堵报警数据及时有效发现问题路口,利用路段拥堵指数及路口交通流参数变化趋势辅助评估配时方案的优化效果,并通过成都市应用实例证明该机制适用于当前交通控制场景需求,可有效辅助交通信号优化工作,是传统交通模式向真正智能交通模式过渡的阶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单向交通的发展概况及实施条件,阐述了城市区域性单向交通设置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单向交通系统设置中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实行单向交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能耗、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绿色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交通环境噪声对人体生理心理两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轻则致人抑郁,严重可致人死亡。本文通过实地监测宁波市某小区交通环境噪声,使用SPSS分析其与楼层高度之间的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发现整体环境噪声成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层以上的交通环境噪声随楼层高度的增高而下降。由此结合该小区周边环境以及已建成设施,提出三方面的防噪降噪的措施:(1)建立合适高度长度的隔声屏障;(2)使用绿化景观设计;(3)给房屋室内安装吸声降噪材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交通方式的合理比例分配问题,提出了交通级配的概念,构建了城市交通级配体系,并基于对西部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特征的分析,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为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的实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部中小城市老城区交通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中小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特殊的地理背景,决定了其交通改善的特殊性。文章介绍了西部中小城市老城区综合交通系统现状和城市规划现状,分析了其特有的城市交通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e urban parking and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s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overall urban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The short-term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systems can be highly significant and influential to their individual performance. The urban parking system, for example, can affect the searching-for-parking traffic, influencing not only overall travel speeds in the network (traffic performance), but also total driven distanc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urn, the traffic performance can also affect the time drivers spend searching for parking, and ultimately, parking usage.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to model macroscopically such interactions and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urban congestion.The model is built on a matrix describing how, over time, vehicles in an urban area transition from one parking-related state to another. With this model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based on the traffic and parking demand as well as the parking supply, the amount of vehicles searching for parking, the amount of vehicles driving on the network but not searching for parking, and the amount of vehicles parked at any given time. More importantl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total (or average) time spent and distance driven within each of these states. Based on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d evaluate different parking policies, to improve (or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systems.A simple numerical example is provided to show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is type. Parking policies such as increasing parking supply or shortening the maximum parking duration allowed (i.e., time controls) are test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raffic are estimate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ime control policies can alleviate the parking-caused traffic issues without the need for providing additional parking facilitie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arking policies that intend to reduce traffic delay may,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driven distance and caus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Hence, caution must be exercised and multiple traffic metrics should be evaluated before selecting these policies.Overall,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system dynamics of urban traffic, based on its parking-related-states, can be used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the urban traffic and parking systems macroscopically.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both, how parking availability can affect traffic performance (e.g., average time searching for parking, number of cars searching for parking); and how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e.g., travel speed, density in the system) can affect drivers ability to find parking. Moreover,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to study multiple strategies or scenarios for traffic operations and contro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or parking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来阐述个人导向功能的实现原理,提出了利用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体技术,设计一种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个人导向功能的移动通信体,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中个人导向功能薄弱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