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工程前湾站—桂湾站盾构区间隧道上跨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隧道重叠区域位于滨海淤泥软土地区,附近众多工程群坑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极大。为确保上跨施工时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不发生超量变形或者破坏,在前桂区间隧道施工前采取了地质补勘、区间土体加固、补充加固、袖阀管注浆加固等施工准备措施,盾构推进过程中综合采用分段施工和参数调整、严格控制盾构推进和管片拼装质量、改良土体、同步注浆和补浆等措施,确保了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可靠。施工监测结果表明,前桂区间盾构施工引起的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最大位移为5.0 mm,满足地铁保护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铁9号线某区间隧道近接既有铁路桥梁施工为背景,文章基于Hardening-soiJ本构模型采用三维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对比的方式,研究卵石地层地铁隧道近接既有铁路桥施工的位移特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卵石地层岩体较为松散,胶结性较差,围岩稳定性较低,可引入Hardening-soil模型模拟其应力-应变关系;(2)区间隧道开挖引发的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隧道拱顶部位,并随着向地层深部的发展逐渐衰减;(3)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可认为是两条单洞隧道地表沉降曲线的叠加,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得出的规律一致;(4)既有铁路桥结构最大位移值小于《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容许位移,现有开挖方式和支护参数满足既有结构安全运营条件;(5)地铁区间隧道开挖引发的地层、既有桥梁结构水平位移整体较小;(6)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扰动主要集中在隧道洞周5.4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铁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将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影响既有地铁正常运营。文章以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为工程背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零距离"穿越既有车站全断面开挖、台阶法开挖及CRD法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主体结构、既有10号线轨道及区间隧道支护结构等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案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变形特性;以既有线轨道的变形量为控制标准,结合施工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受力变化,确定了区间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开挖方案;同时对采用CRD法施工时的不同加固措施对既有车站及轨道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施工中地层加固范围及加固长度等注浆加固参数。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并实施的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方案以及在左右线隧道间的夹土层、隧道掌子面地层及隧道左右外轮廓3 m内地层进行加固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了既有线轨道变形速率不大于0.04 mm/d和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累计变形量小于10 mm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铁7号线浦江站—耀华站中间风道基坑工程位于地铁区间隧道的上方,坑底距隧道顶的最小距离为9 m。基坑开挖对该地铁区间隧道上浮影响的分析与计算成为该工程的关键,为此建立了该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实际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动态地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开挖卸荷对地铁区间隧道上浮的影响,并对不同级别和不同施工步加载处理下隧道上浮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堆载大小与地铁区间隧道上浮成线性关系,最佳堆载大小为120~160 kN/m~2,施做两道支撑之间堆载整体上浮最小,故为最佳堆载时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密集化程度越来越大,运营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与城市其他工程的交叉不可避免。在软土地区,区间上方大面积土体卸载会导致隧道结构上抬,土体开挖前需对盾构区间隧道采取保护措施,同时需优化施工工序,将土体卸载对区间隧道的附加影响降至最低。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浦东段某区间隧道上方河道开挖为工程背景,分析研究了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确保轨道交通区间隧道附加位移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第三标段拦江路站—钟家村站区间隧道与轨道交通6号线区间隧道钟家村站南端头井2处叠交进洞。详细介绍了隧道叠交进洞的施工技术,采取对重叠段土体注浆加固、同步注浆加固、隧道内设支撑加强等措施,保证了上下盾构顺利进洞。其做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铁路站场设计与施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郑州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至二七广场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国铁站场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 mm,这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地铁下穿既有线和扩大基础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东大桥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二号线朝阳门站和二环主路朝阳门桥施工,工程难度极大,施工安全控制极为重要。为研究新建隧道施工过程对围岩与既有结构的影响,保证施工期间既有结构的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针对本工程拟定了不同施工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分析其对围岩与下穿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效果。依据既有结构沉降控制标准,最终提出采用新建隧道与既有车站零距离刚对刚接触、自隧道两侧同时开挖、在既有车站两侧同时施做水平旋喷桩的方案。该方案将为六号线下穿既有车站和扩大基础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大基坑施工诱发的运营隧道变形以及周围土体沉降等施工问题,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中受到日益关注。文章基于上海市交响乐团在建基坑工程,结合运营隧道以及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不同开挖阶段周边地表沉降、地下连续墙变形、运营隧道收敛变形以及竖向位移的规律和特点。实测结果表明:周边地表总体呈下沉趋势,大致呈抛物线型分布;坑外土体侧斜和围护墙体侧移具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且均向基坑内侧移,开挖深度对土体侧移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隧道的水平附加收敛表现为向外拉伸,随基坑开挖的进行,收敛变形增幅明显;隧道净沉降曲线与基坑周围土层、围护结构变形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下连续墙两侧SMW工法加固可有效控制隧道、坑外地表以及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研究成果可为正确制定软土城区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的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在深圳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2):114-118,141
在深圳地铁安托山站—侨香站区间矿山法隧道超前支护施工中,由于采用了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安-侨区间暗挖隧道在饱和粉细砂层及砾砂层中近距离穿越大断面雨水箱涵及φ500 mm次高压燃气管线的难题,节约了施工成本,充分显示了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在富水砂层浅埋暗挖隧道开挖预支护工程应用上的经济优势。文章论述了水平旋喷桩的工艺机理、适应性、优缺点以及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地铁黄沙上盖物业建筑群深基坑施工对一号线黄沙至长寿路站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为例,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对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首先,应用三维渗流数值分析手段,对基坑施工过程的渗流场和变形场进行了三维模拟,预测了场地的水位下降规律;然后,采用盾构隧道修正惯用法,探讨了影响盾构隧道受力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了隧道外壁侧向土压力、水位降、土层基床系数和隧道上方超载四种因素不同组合工况下的隧道结构受力;最后,利用区间隧道三维变形监测数据,从隧道绝对位移、道床绝对位移、道床与隧道中心相对位移、各测点与隧道中心相对位移、隧道收敛以及隧道变形曲率半径出发,详细分析了区间隧道的实测变形规律,并解析了诱发区间隧道道床开裂和水沟翻浆冒泥病害的原因。研究成果对认识地铁上盖物业深基坑施工对紧邻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规律和制定相关地铁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铁运营隧道上方深基坑开挖卸载施工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车站的北风井基坑工程位于运营中的1号线区间隧道上方,基坑挖土深度9.1m,隧道上方因土体开挖引起的卸载达16t。根据计算分析,若不采取特殊设计施工措施,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将不能满足地铁安全正常运行。地铁运营单位、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跟踪监控,克服诸多困难,在工程进展顺利的同时保障了地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对管线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铁开挖对近邻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地铁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隧道支护结构-土体-地下管线耦合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深圳地铁大剧院至科学馆区间并行小间距隧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结合有关管线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对地下管线的安全性进行了预测,得出了对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施工引起的结构及地表沉降变形问题,文章以成都地铁8号线新建暗挖区间隧道近接交叉下穿既有7号线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提出了既有线注浆加固土体、新建暗挖段施作超前支护、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监测预警手段反馈施工的综合控制措施,并详细阐述了施工降排水、管棚及小导管注浆施工要点。研究表明,监测数据表现出强烈的施工过程相关性,其中地表沉降量值最大达9~10 mm,而采用综合控制措施区域内的地表最大沉降则小于7 mm,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最大沉降小于6 mm,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明挖法施工的浅埋地铁隧道箱涵平移工程为例,介绍了建筑整体平移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平移系统布置和平移施工过程;并对箱涵基底摩擦力和平移推力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千斤顶分级平稳地进行顶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反馈,是平移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为例,就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时周围环境的调查及其控制地层位移已设定的要求,讨论了监控设计的要点,针对环境土体变形位移不同的允许限值,提出了制定有关土体施工变形控制的指标体系,谋求实时调整构各设计、施工参数以保持土体稳定,并通过对变形的控制与防治,维护施工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静态爆破法在深圳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  郭伟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2):110-113,131
静态爆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爆破施工技术,它可在无震动、无飞石,无噪音、无污染的条件下破碎或切割岩石或混凝土构筑物。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工程安托山站—侨香站区间矿山法施工竖井系选用此工法在2 500 mm×3 000 mm雨水箱涵附近成功地进行了中、微风化花岗岩开挖施工,确保了雨水箱涵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南昌地铁2号线雅苑路站施工为例,基于小应变硬化土体(HSS)本构模型,建立从端头井始发的双线盾构隧道掘进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与双线盾构掘进共同作用下的土体沉降规律。结果表明:(1)加固盾构始发区土体可有效减弱区域范围内地表沉降,该区域内地表沉降量远小于区间隧道沉降量;(2)在同一埋深条件下,先建隧道地表沉降最大值高于后建隧道地表沉降最大值,地表横向沉降槽呈现非对称W型;(3)基坑开挖与盾构掘进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可以由二者单独作用产生的沉降值叠加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软弱围岩三线大跨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变形不易控制的难题,文章以深圳轨道交通工程新莲区间隧道斜井进正洞段挑顶施工为例,提出了适用于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垂直挑顶进洞的施工方法,阐述了垂直挑顶进洞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要点。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所提出工法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交叉口处加强支护,采用小导洞爬坡挑顶进正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2)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可解决因斜井及正洞断面尺寸差距大造成的施工难题;(3)小导洞爬坡挑顶施工为正洞拱架初期支护安装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正洞施工快速转换为双侧壁施工工艺;(4)交叉段拱顶围岩存在应力松弛区,通过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该工法对围岩位移控制较优。  相似文献   

20.
小间距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工序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广州地铁二号线间距仅0.85 m的双洞区间隧道的施工进行模拟分析.通过5种开挖工法的模拟,并考虑中隔土体注浆与未注浆对隧道稳定的影响,以推荐合理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