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以纳黔高速公路叙岭关隧道工程为依托,运用迈达斯GTS分析软件,建立了隧道结构及围岩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位置、大小的顶部溶洞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围岩位移、应力、塑性区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助于现场水化学动态监测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叙岭关隧道的涌水来源进行识别;并将模糊聚类分析法利用Excel编程,使识别计算简便、准确,在隧道涌水来源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为涌水来源识别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可为隧道涌水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地表物探技术之一,其对含水性地质病害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文章依托岗头山隧道和叙岭关隧道项目,介绍了富水性区域病害、充填粘土型溶洞病害和断层破碎带等三类典型工程实例的成功经验,并且对漏测、检测结果的多解性和异常信息缺失等常见应用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岩溶区隧道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隐伏溶洞,由于隧道的开挖、卸荷改变了隧道与溶洞间岩柱的应力状态,溶洞中的高压岩溶水进一步恶化了其稳定性,造成隧道突水、突泥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重大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除施工扰动、高水压作用外,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厚度不足是引起这一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安全厚度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针对常见的中、小尺度的侧部高压富水溶腔,综合考虑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以隧道周围的塑性区和溶洞周围的高渗透带的贯通与否作为中间岩柱稳定的判断标准,建立了中间岩柱安全厚度力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以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例,利用最小安全厚度预测公式判断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其结果同基于现场量测判断的结果一致,从而说明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特长隧道防灾通风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行山隧道防灾救援具有多个进、出口通风的特点,运用网络通风理论,建立隧道复杂通风系统的计算模型.针对1号救援站防灾救援利用5号斜井送风、专用竖井排烟的纵向式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通风方案可以优化为取消专用竖井,利用5号斜井或隧道排烟,这样既减少了工程投资,又便于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隧道在衬砌完成后,多处发生渗水现象.根据实地调查,隧道内最主要的出水点主要集中在3个地段DK976+283右侧避车洞、DK976+793左侧避车洞和DK977+573左侧避车洞.根据隧道内出水严重程度、地表示踪剂投放条件,以及水害治理的紧迫性,分3个阶段进行昆仑山隧道渗漏水连通试验.试验研究认为,因施工扰动局部改变了隧道穿越区域多年冻土的水-盐循环条件和水流场,并对隧道穿越区域的温度场造成较大的影响,以至于隧道内渗(涌)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隧道衬砌背后与破碎围岩之间的地下水连通,造成隧道内多处发生渗(涌)水的现象.文章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害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弹性力学基础上,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岩溶隧道开挖时掌子面与隐伏溶洞安全距离的非线性-尖点突变模型。将岩梁假设为固支单位宽度的弹性梁和周围固支的弹性圆板力学模型,给出了不同尺寸溶洞与掌子面斜交和正交(溶洞的跨度大于和小于隧道直径)空间状态下的突变理论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对隧道掌子面与不同空间状态溶洞安全距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新建沪昆客专(贵州段)岩溶隧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尖点突变模型描述隧道与不同空间状态下隐伏溶洞安全距离的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对岩溶隧道的施工建设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盾构隧道统一土体移动模型基本假定,建立了隧道上浮作用下的两圆顶部相切土体移动模型;利用Melan公式计算得出了隧道上浮引起的土体变形(上浮力作用下的土体变形,再叠加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二维解;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在建南昌地铁1号线抚河桥区段工程,建立计算模型,对隧道上浮引起的土体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推导的土体变形二维解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吻合;越江隧道上浮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是河底表面呈"倒沉降槽"形,深层土体呈"双弓"形,且其幅度随距隧道轴线距离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圆梁山隧道粉细砂充填型溶洞注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圆梁山隧道2号粉细砂充填型溶洞注浆施工为例,介绍了在高压、富水、粉细砂充填型溶洞注浆施工中其注浆材料、注浆参数以及注浆工艺选择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注浆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的有关技术问题,介绍了空间数据模型、建模要素和建模流程,分析并比较了各类方法和流程的优、缺点;基于离散光滑插值等技术,提出利用地质钻孔点、地质剖面线上的特征点和由特征点插值出剖面线上的点三者共同参与插值的方法,提出基于任意形状空间多边形生成地下隧道的方法,并解决任意地下隧道与地质体相互裁减的问题;最后以岭脚隧道工程为实例,建立包括地层信息、三维隧道、断层信息等地下结构的全景三维地质模型,将研究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602溶腔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DK124+602高压富水溶腔的规模与处治技术.602溶腔影响隧道纵向达20 m,向上与3号暗河连通,最大涌水量48万m3/d,实测水压1.0 MPa.该溶腔段施工采取了高位排水降压、帷幕注浆、管棚预支护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压、加固、堵水、肪渗的目的,防止高压渗水直接传递给隧道结构,为隧道开挖通过溶腔及运营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管道型岩溶突水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致灾具有突发性。为揭示管道型岩溶突水灾害的发生机理,文章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理,开展了不同溶腔水压、岩溶管道内不同填充介质、不同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长度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管道型岩溶破坏模式下发生的突水灾害,根据填充介质透水性能的异同而表现不同;(2)流体从富水溶腔中流出时流速较小,流经岩溶管道后流速逐渐增加,进入隧道后达到最大值;(3)影响突水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富水溶腔水压、岩溶管道或断层裂隙带内填充介质的种类、岩溶管道的宽度、隧道与水源的距离,其中,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内填充介质类型对突水影响大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3.
跨孔电阻率CT在岩溶专项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洞是可溶岩地区公路、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其发育范围勘探是溶洞治理的首要任务。文章介绍了跨孔电阻率CT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并结合勘探实例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跨孔电阻率CT对溶洞发育范围探测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存在的大型溶洞对施工的威胁非常大,如何确定开挖掌子面前方合理的岩盘安全厚度,并及时进行超前支护或对溶洞进行处理,是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对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盘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分析法)及计算图式,给出了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隧道设计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昌宇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1):90-93,116
岩溶地区隧道修建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岩溶水对施工安全、结构安全、运营安全的危害,并严重影响建设工期和工程投资。为此从岩溶发育的类型、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和危害等方面,通过近年在株六、渝怀、宜万等铁路项目的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隧道工程设计理念、设计技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选线应尽量避开岩溶水的径流带及深部缓流带的建议;针对岩溶危害,在隧道结构设计时应结合安全评价,采取适宜的加强措施;岩溶水一般宜按"宜疏不宜堵"原则治理,辅助坑道、洞口设置等应重视对岩溶水引排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柳州地区多个工程的溶洞数据,运用K-S检验法对各岩溶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形式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出了不同地层年代的不同岩溶特征参数的分布类型及概率密度函数,为岩溶地区参数优化和可靠度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贵州省崇(溪河)遵(义)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施工中所遇大型溶洞(季节性暗河的一段)处理方案的比选,介绍在该类溶洞处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可供类似隧道处理溶洞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帷幕注浆技术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大河边特大桥大规模溶洞施工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岩溶地区帷幕注浆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要点,对同类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We use Bayes’ estimator of a consumer-surplus probit model to study the relevance of the prior in a discrete choice model. We take random subsamples of varying sizes of stated preference data regarding ultra-low emission vehicle purchases in California and focus on the willingness-to-pay for improvements in driving range. Prior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from a meta-analysis of consumer valuation of driving range. We find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of the willingness-to-pay using a tight and a weakly informative prior, and also analyze the nonparametric estimates of the posterior compare these with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of the problem. It is found that the weight of the prior is relevant for very small samples, but for standard sample sizes the prior vanishes. Thus, the Bayes estimator of a static discrete choice model is in general equivalent to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although for some intermediate sample sizes the prior provides more realistic values.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广西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介绍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处理的要点,并结合探测实例分析了项目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溶洞、断层带、裂隙密集带)的雷达反射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