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上平安交通是平安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个交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从韩国"岁月"号客轮翻沉事故教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探析影响水上安全的要点和难点,力求突破管理"瓶颈",提出加强水运安全新格局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构建水上平安交通,促进航运安全健康发展,对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支持保障工作起到有益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4: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在介绍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广域交通信息平台、智能化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资讯     
《西部交通科技》2013,(12):I0005-I0005
福建渡船航线有了“海上斑马线”;我国首个水上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在海口成立;全国首个交通应急救援训练保障基地建成;安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实施指南出版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07,(8):94-94
7月5日,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积极发展水路运输,狠抓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障。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会上就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和贯彻落实曾培炎副总理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国水路交通现代化建设作了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我国水运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水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水路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十一五”期间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5.
构建长三角统一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为实现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提出构建以3G(GIS、GPS、GSM/CDMA)技术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交通统一信息基础平台,以此作为长三角交通信息化的核心和公共平台,以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统一共享,交通业务的规范管理,交通规划决策的科学合理,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跨行政区域的交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是由交通部主管、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期刊。杂志定位于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报道我国公路水运发展中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交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阐述交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出发,提出交通信息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和"眼睛向下",要紧紧围绕和密切关注交通信息系统服务对象的要求。在对国内外交通动态信息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旨在为我国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是由交通运输部主管、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期刊。杂志定位于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报道我国公路水运发展中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法等。主要服务于广大从事交通节能与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是由交通部主管、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期刊。杂志定位于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报道我国公路水运发展中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交通信息平台内涵和发展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斌 《综合运输》2007,(5):57-59
<正>一、交通信息平台现状分析交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实现交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础,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部门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这一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南京水运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水上消防中的矛盾和问题也频频发生,与南京水运经济的地位、乃至全省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大局极不适应。因此,当前在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急需采取有效办法、措施,切实搞好南京水上消防安全工作,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拟就水运经济的发展与强化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论述如下: 一、水运经济的发展,要求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是由交通部主管、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期刊。杂志定位于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报道我国公路水运发展中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法等。主要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信息化高速公路一直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的发展方向,许多重要的信息系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先后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从最早的监控机电系统到ETC不停车收费,从线圈车辆轴型检测到高清牌照识别、视频监控、气象检测,从LED情报板到互联网交通信息服务等等,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为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进而成为了国家建设"数字高速、信息高速、智慧高速"的显著标志。随着道路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4.
<正> 水上交通安全与运输管理是复杂、多环节、既密集又松散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了水运业的迅猛发展,为推动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现行管理中的管理机构多、牌证卡薄多、证费项目多、违章经营多、交通事故多、企业滑坡多,又制约了水运业的发展。交通部在2000年开展的“交通安全与运输市场管理年”活动,在贯彻执行中,只有在管理机制上深化改革,才能焕发生机。 一、现状与问题 现行的水上交通安全和运输管理在运作中出现了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主要可归纳如下: 1.体制不顺 我国水上安全和运管体制以条块结合双重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是由交通部主管、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期刊。杂志定位于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报道我国公路水运发展中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法等。主要服务  相似文献   

16.
西江水路是云贵、两广货物运输的黄金通道。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交通人探索出一条“航电结合,以电促航”的内河航运建设新模式,实施了西江航运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建成了桂平、贵港两大航运枢纽,渠化了西江干线,使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极大地促进了西江水运事业和沿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世界加速步入信息化时代,如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正成为日益迫切的需求。新年伊始,以"融合创新——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电子收费支付技术与出行信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运行监测与自动跟踪、识别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及车(船)联网和主动安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议题被提出并得到深度剖析和解读。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科技创新浪潮,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者和服务者早已意识到,要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必须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引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三角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迅速增长。为了探讨珠三角城市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LEAP模型,以珠三角的佛山市为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交通总量、陆运和水运的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由2011至2030年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珠三角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水运在交通运输中所占份额逐渐被陆运替代,将形成陆运为主、水运为辅的交通模式;在交通总量、陆运和水运等的交通能耗及碳排放方面,低碳情景均小于基准情景,且呈水运小于陆运的态势;而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的增加则有利于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珠三角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需关注陆运交通,提高清洁能源在陆运中的使用比重,优化陆运与水运的交通布局,提高运输及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我国交通电子政务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我国交通行业进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刚刚起步,由于缺少行业标准和技术经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少整体规划、各系统各自为政、标准不一、“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重复建设、浪费惊人。本文结合交通行业的具体情况,对实现交通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加以探讨,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水运建设行业如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之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认为,应当创新港口规划、设计理念,着力建设"五型"港口,建立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内河运输,促进水运建设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