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朱广宇 《综合运输》2006,(11):50-54
本文根据北京城市交通和交通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结合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目标与重点任务,围绕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智能化为核心,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综合信息平台的智能交通系统、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对“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部交通科技》2014,(3):I0003-I0003
据悉,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RAI国际展览公司主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展览会,将于2014年5月13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展会将深入探讨我国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科研需求,促进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诱导,文章提出一种基于GIS与情报板发布的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应用模式。该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情报板自动发布技术的运用,结合广西高速公路管理的需求与应急处理机制,形成高效自动化的智能交通诱导体系。同时,依托工程项目进行了系统的应用与创新分析,可为未来广西高速公路的智能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基本上形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科技发展的基础。但业内有专家认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尚处于基础阶段,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科技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有待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现代交通运输作为独立领域纳入国家科技计划,智能交通在现代交通领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同时,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的建设日益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建设。随着国内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新技术、新产品在智能交通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大力推广和采用,在交通运输管理、指挥调度、安全保障、对外通信等各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强。虽然各地在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达…  相似文献   

6.
智慧交通是充分融合了智能交通与数字化交通的一种更为高级的现代城市交通模式。文章基于国内城市交通发展实际需求,分析了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并从智能化新技术装备以及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智慧交通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黄山风景区旅游交通工作如何与"加快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要求相适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及广大中外游客便捷出行需求。笔者认为应该着重探讨黄山旅游交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交通工程设计行业单位相互竞争加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加快,加之交通建设市场将面临瓶颈约束,对于设计单位更是雪上加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交通建设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与交通建设的矛盾,得出现阶段的交通发展不是结尾,而是开篇,更需要转型。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将是目标区域范围的朝发夕至、多维层次网络和综合立体智能交通等理念,分析了当前设计行业单位之间竞争思路和所采取的策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交通运输规划及设计行业机构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逐步深入,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相关概念的讨论之中,而是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在能否真正给用户(包括交通管理者、交通出行者以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带来便利与快捷。因此,本文结合科技部ITS示范工程有关要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研究内容集中在建设城市智能交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广义完整运输产品的概念并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划分为主体层、客体层、载体层、组织层与制度层。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体系供给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产品结构,创新要素供给环境,完善供给制度,满足广义完整运输产品的要求,实现有效供给与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之间的时空匹配。同时,在北京交通供给侧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化北京综合运输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加速成网,纷纷迈入线网运营阶段,对线网指挥系统(COCC)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但已有部分城市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系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系统时,应找准系统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建设基础,突出重点要素和核心功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型多功能组合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强调将多种体育项目以及其它商业功能项目适当地融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多功能整体效益,满足城市与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多功能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中一个特别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体育场馆对大型体育比赛或娱乐活动的交通要求。本文从体育场馆内外交通系统便利化的视角初步探讨体育场馆多功能化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是大型多功能化体育场馆选址布局要充分利用城市公交或轨道交通系统;二是多功能体育场馆的设施规模及空间布局需要内外交通组织的便利性;三是大型多功能化体育场馆要发挥整体功能,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桥梁工程中智能化机械施工设备的功能需求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当前智能预应力机械施工设备的种类,并以智能真空压浆机的施工为例,研究了智能压浆机系统结构以及核心功能特点,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智能真空压浆机的施工效果进行论证,证明了智能化机械施工设备在桥梁施工中所具有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面对“十一五”宏观经济“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开局,公路交通部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公路交通建设与道路运输发展相互协调,交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态势。展望2007年,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围绕如何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这个核心主题,我国公路交通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发展、运输市场监管、行业管理改革、交通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交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出行方式出行结构发生了变化,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对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管理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公路和城市道路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结合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趋势,探索适应未来道路应用要求的技术应用体系。智能道路应用的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管理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智能道路是集感知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材料、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6.
信息速递     
正1李小鹏:统筹谋划凝聚合力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11月23日,交通运输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研究体系、规划体系及分工方案。领导小组组长、部长李小鹏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求真务实、统筹谋划,凝聚发展合力,奋力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交通智能化需求愈加迫切。据专家预计,2014年我国智能交通应用投资将达500亿左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目前,我国从事智能交通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带动下,智能交通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方向,迎接企业发展新机遇?2014年5月13日,"城市智能交通产品推介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产品推介会分为四个议题,分别由深圳蓝普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剑利、北京旋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王向峰、北京欧迈特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  相似文献   

18.
交通对于旅游景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自然旅游景区的特点,明确自然旅游景区公路交通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景区群公路的规划理念及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交通用地需求预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成 《综合运输》2009,(11):23-26
本文根据交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预测2006~2020年新增公路用地需求290万公顷、铁路用地需求26万公顷。我国未来交通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公路用地需求,对交通建设速度和发展模式产生影响。提出建立健全交通用地统计制度和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保障合理的交通用地需求,交通发展要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加强建设土地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多年来开展了大量战略、规划实践,但与建设交通强国系统工程的要求相比,战略规划体系建设工作仍显任重而道远。本文考虑到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背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借鉴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交通运输业战略规划体系现状特点,提出了交通运输业战略规划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交通运输战略和规划体系的新要求,阐释构建战略和规划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思路,提出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框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