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属于国家统一调配物资的运输范围大大缩小,按照市场需求组织水路运输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面对开放的水运市场,作为我国航运业主体的国有大中型航运企业,在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的过程中,显得有些被动与不适应,导致不少大中型航运企业的经营出现亏损。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外,还与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紊乱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对高速公路客运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客运应运而生,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新的天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沿线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掌握高速公路客运市场行业管理主动权,只有站高望远,超脱一般汽车客运的习惯,充分认识高速公路客运带来的人们观念的转变,才能对高速公路客运市场有所理解,从而避免就事论事、陷在具体事务中纠缠不休,争论正确与失误。本文就准备从宏观上来探讨高速公路客运的几个主要特点,以求得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总体实力稳步增长,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产品市场由供给约束型转变成为需求约束型。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经营思想的束缚,代之以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一部分先进的企业已经自觉导入物流思想,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供给者,在某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物流市场。1996年以  相似文献   

4.
浅议铁路运输产品组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产品组合策略”在市场营销学中则通常被定义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产品组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或变换。铁路运输企业身临竞争空前激烈、消费者运输需求多元、内部经营状况欠佳等市场环境,为实现增运增收,更需要注重和加强对其运输产品组合策略的研究。 一、现行铁路运输产品组合策略扫描 在过去长达40年之久的时间里,我国铁路运输产品基本上呈现为单一结构的格局,在计划经济及卖方市场条件下,这种产品组合格局及其策略尚且能够维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当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地由计划转向市场,消  相似文献   

5.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交通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如何改革和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关键在于理顺关系。对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下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旅客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最为激烈的经济发达地区,铁路客运更是面临着失去市场份额的危险。公路对铁路的短途旅客运输形成强烈的冲击;在中长途客运市场,民航也与铁路展开了竞争。在如此严峻的态势下,铁路客运若想保持其在客运市场中应有的地位,占有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实现经营观念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全面提高铁路客运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处赣西的江西宜春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春汽运”)并没有南国风情特有的秀气,而是显得狼性十足。60年来.不管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策的“宠儿”,还是作为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改革风浪中的弄潮手,宜春汽运始终坚持“拓展市场、加强管理、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8.
物流这一概念,随着人们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物流公司、物流中心等不断出现。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者心理日趋理性、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仅仅向顾客提供高品质的实物产品和满意甚至是愉悦的营销是不够的,只有打造一支有高度共同价值观、行为模式与习惯的售后服务体系,发挥协同效应,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顾客,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以此形威特色,创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粮食物流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经田 《综合运输》2003,(12):26-27
<正> 粮食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合理运输”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在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配置方面起主导作用得以加强,政府的具体管理职能进一步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已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包办粮食物流,也不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公路运输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行业外部,还来自行业内部不同性质的企业间的竞争。在这双重压力之下,如何通过创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持续发展,就成为公路运输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由于公路运输企业不同于制造业,它给市场提供的不是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产品而是运输服务方式,这就需要在对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从经济学、技术学、管理学等多种视角,根据行业和专业特点进行应用研究,从而实现运输产品、运输技术、运输市场、运输组织与管理以及运输企业制度的创新。一、运输产品的创新公路运输企业向市场提供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运输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公、铁、水、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铁路,面临的市场形势日益严峻:客流、货源正在持续下降,市场份额逐年减少;运输经营十分困难,资金短缺矛盾突出;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亟需转变、提高。对于这样的市场形势,铁路又应采取何种对策呢?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深化公路客运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进程中,抓好客运运力的宏观调控,把握客运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求得客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一项关键性工作,而这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准确地分析目前客运市场中供需平衡度,制定客运运力增长的控制总额,这是我们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确定公路客运运力供给量的原则 1.以符合运输业自身规律为原则。运输生产是特殊的生产领域,它融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于一体,其产品不能储存,不能调拨,因此,运力发展规模的速度必须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需要,必须有更强的计划指导性。我们对公路客运运力进行总量控制,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作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制度安排,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首先是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市场制度建设开始的。交通运输领域的融资创新和市场培育,实际上从运输供给面开启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沥青检测方法有很多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沥青的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沥青智能检测仪,从沥青的微观化学组成入手,通过特定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确定、辨别和区分沥青,数据真实可靠。沥青对道路质量的影响巨大,据调查我国沥青市场仍存在不合格的沥青产品,使用假冒伪劣沥青的现象时有发生。识别沥青,传统的简  相似文献   

16.
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是现代企业打造品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企业没有产品的质量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支柱。质量战略已成为世纪摆在世界各国和我国企业面前的发展战略上的跨世纪选择,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正>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产品走上了各行各业的舞台。交通运输领域也受益良多。在"四个交通"理念的指引下,智能交通大步前行。而作为智能交通技术的代表之一,车联网技术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出行方式。"车联网"全猜想未来,车联网将突破仅与网络技术相连的束缚,实现车辆和车辆相连、车辆和路相连以及车辆和人相连。打开互联网,似乎关于智能化的话题十分火热,各行各业对于进军智能化显得激情澎湃,对于跨越智能化时代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交通运输,这个与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盘活空载资源,向游客市场寻求效益道路客运市场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车实载率不断下降。如果继续因循守旧,传统经营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应该突破思想禁锢,大胆改革尝试。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加快,道路客运市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车实载率在下降。如果继续因循守旧,传统经营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创立于1989年的广东长隆集团能够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溪市道路运输市场同全国一样,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运方为主向用户为主的体制转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道路运输市场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家竞争,运输装备得到调整,营运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格局。但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道路运输市场还存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制约着道路运输市场  相似文献   

20.
怎样理解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传统的战略联盟诞生于工业化初期,那时候产品的差异性并不明显,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也比较强,导致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体现为价格之间的竞争,因此行业间开始形成了最早期的战略联盟,其本质是价格联盟。这种联盟最早以卡特尔(Cartel)的形式出现,后来逐渐演化成经济联合体,如辛迪加(Syndicate)、托拉斯(Trust)等。由于这种联盟被认为是以共谋来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原则,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法规来限制类似的行为。在我国,这种价格联盟是违背《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