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流体力学理论,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两相流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在描述气液两相管流水力计算、热力计算和流型判断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研制出适用于海洋、沙漠、丘陵地区,原油与伴生气、凝析天然气与凝液混合输送工艺的一套新的计算模拟软件TFTCS.对TFTCS的结构、功能、适用范围作了介绍,用该软件对某湿天然气管线进行了模拟计算,同管线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并与国外同类软件PIPEPHASE进行了对比验算。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计算结果可靠,能满足油气混输管线的设计计算和生产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含蜡原油降凝减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青海原油为例,对高含蜡低胶质沥青质原油的降凝减阻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含蜡低胶质沥青质原油,蜡晶多且大,在低温时能够形成可逆网状结构,热处理温度高,处理效果差,而且处理温度选择不当还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恶化。采用降凝剂降凝减阻效果明显优于热处理。加剂处理原油的物性受加热历史和强剪切速率影响很大,多次重复低温加热或在析蜡高峰进行强剪切,会严重影响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由于高合蜡低胶质原油组分的影响,降凝剂的降凝作用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黄岛油码头至齐润油库的DN800原油管线的设计,施工和投运,论述了目前国内最大管径管线的埋地敷设和间断输送原油管线的设计方案,敷设方法,管道保温、防凝措施的选择,并介绍了该管线投运后的概况。  相似文献   

4.
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管流实验装置,测定大庆原油流变特性以及进行停输再启动的实验研究。对原油流变特性的测定大多是在旋转黏度计中进行的,而原油在旋转黏度计中是拖动流,在管路中为压力流。管流实验装置测量的原油流变特性曲线更符合实际管道原油的流变特性。分析了停输前流量、启输流量、原油出站温度、环境温度对启输过程的影响。由试验结果以及模拟结果分析可知,对停输过程温度的计算偏低,再启动压力值偏大。对解决东北管网的低输量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清洗设备在原油储罐清洗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的原油储罐清洗设备由清洗装置、回收装置、惰性气体发生器、污水处理装置、废油渣(污物)处理装置、自动油水分离装置等部分组成。叙述了该套设备在黄岛14^#原油储罐清洗中的应用,分析了该套设备在安全、环保、成本、劳动强度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集肤电流加热技术首次在国内原油管道上进行大规模工业试验的情况,推荐了该项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许多关键环节的解决方法,并和现有的几种加热技术作了经济费用比较,提出了该项技术用于原油管道的伴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洛管线停输再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了中洛线加剂原油的流变性及建立热油管道领袖输再启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中洛线偏旁输再启动过程,并轩进行了工业现场实验,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含蜡原油管道的停输降温过程,对确定安全停输时间、提出再启动方案以及制订停输检修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利用FLUENT软件模拟求解含蜡原油管道停输降温问题的方法,将双边壁面设为耦合壁面,不需要再单独设定边界条件;将析蜡潜热转化为附加原油比热容,不需要跟踪固液相界面的移动.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任一时刻管道横截面上各点的温度,而且能表现出降温过程中自然对流的变化和固液相界面的移动,使得此类问题的求解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9.
研究原油在储存过程中的升温和降温规律,确定合适的加热方式,对于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实现长时间低温储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以传热学为基础,运用数值计算方法,以大庆原油储罐为例,对其温降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导热微分方程的离散、控制体积分等数学方法以及数值模拟,得到了原油储罐温降规律的数值模型,运用Visual Basic软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找出储罐的温降规律,对现场油库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鲁宁输油管线主要承担着胜利油田原油和黄岛进口原油的外输任务 ,但由于来油量不均衡造成了运行方式的频繁调整 ,加大了输油成本。针对这种状况 ,提出了应用不同运行方式组合的优化输油运行方式 ,降低了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核电厂硼伴热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核电厂的工艺要求和实际设备情况,建立了管道热损计算模型,对管道支撑件、阀门等管道附属件的热阱效应进行了折算考量,并应用于某核电厂硼酸再循环泵出口管道电加热装置设计缺陷处理,确保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的稳定运行。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热损计算模型以及基于经验得出管道附属件热阱效应折算考量模型正确可靠,其为硼伴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电化学和热力学两方面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机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模拟数据,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热源分布情况以及化学反应热、相变热等热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热在阴极、阳极吸放热的变化规律,热源与电流密度、工作温度等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分析存在牛顿和假塑性流体流型热输原油管的流动特征,本文给出管道中可能出现的43种流型流态组合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数值方法计算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稠油掺稀后混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对水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对混合原油的黏度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以及计算图表,且大多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的,每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得出稠油掺入稀油黏度计算需分段选择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情况下管流的水力计算。当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时,其压降计算按传统方法采用达西公式计算;当含水原油为非牛顿流体时,介绍了幂律流体和宾汉流体的本构方程、流态判别方法、层流和紊流压降计算公式。还介绍了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时黏度计算的一些经验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回归含水原油黏度(牛顿流体)、表观黏度(非牛顿流体)计算公式的新方法,将回归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热油管道输送含蜡原油的轴向温降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含蜡原油热油管道输送工艺计算中,根据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得出3个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比热容表达式,分别将其代入能量平衡方程中,推导出热油管道输送含蜡原油的轴向温降公式,将其与苏霍夫温降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该公式能更精确的计算出热站间距、出站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伴热管线冷热介质终点温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热管线冷热介质终点温度计算,传统计算方法是根据热平衡方程式进行的,计算过程非常繁琐。本文仍按热平衡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了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18.
南海原油密度大、含蜡量高,对南海原油采用沿程磁处理,可降低聚集度,从而达到降黏输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磁处理对油品有降黏效果,使用仿真软件模拟磁铁摆放得到磁感应强度分布,再通过搭建沿程磁处理输油实验管道,以南海原油为介质进行实验研究.将有无磁处理的压力数据进行对比,并结合使用流变仪测定的油品黏度变化,综合分析得出使用2...  相似文献   

19.
井筒与输油管线的物理防蜡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目前各大油田常用的物理防蜡技术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适用环境以及使用条件进行了归纳、介绍,并对这些防蜡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和近年来油田使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这些防蜡技术的分类介绍为各大油田在实践中面临不同采油条件和原油组分时筛选防蜡方法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也为防蜡技术的进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简化集油工艺、降低工程投资,对于外围油田的低产、油气比高以及原油凝固点较低的油井,通常应用树状电加热集油工艺,其中电加热保温管道是该工艺的关键部件和设施。传统的电加热管道存在着接头数量多、过热烧损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行。文中设计一种可更换电伴热体的新型伴热保温管道结构,使电热体接头数量显著减少,实现了不开挖更换和修复伴热体,延长了管道整体寿命,增强了电加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