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谈起15年的服务经历,海格客户服务总监谢江宏频频提到创新,“服务上要创新很难,但没有创新的服务犹如一潭死水,创新激发了活力,集聚了发展的正能量,海格服务的15年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是的,海格的贴心服务理念、呼叫中心、保姆式服务、智慧服务等已经成为客车业服务创新亮点,并获得商用车售后服务“年度服务创新奖”。  相似文献   

2.
<正>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无论是目标、体系构成,还是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核心都是科技创新,或者说是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支撑了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奠定了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建设的基石。因此,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运转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设计一套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的创新机制,选择合适的创新路径成为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民航业创新体系的设计以及创新路径的选择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依靠创新和改革,才能提供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本文结合我国处于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跨越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我国实施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按下交通转型发展的"加速键",实现向高水平交通供需平衡跃升。同时抓好交通发展的战略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提高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还要从纵深推进"放管服"、深化市场化改革等入手,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在交通要素配置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创新创业提出的新要求,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对解决就业、提高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激发创新活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改革举措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强调,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更加合理、完善、高效。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智慧交通发展主动权,需要深刻认识、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菏泽地区交通集团总公司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创新——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生命在于运动,企业贵在创新。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缺少创新意识的人很难有大的作为,一个没有创新机制的企业很难保持长久的兴旺。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近几年走过的历程,正是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不断取得突破的历程。 该司是在原盐城汽车运输总公司基础上依法改制而成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下辖21个经营实体和3个参股、合资经营单位,拥有固定资产2.4亿元,职工6000余名,年创收2亿元,上缴国家利税费4600多万元,经济规模列全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公路运输业第35位。目前已形成了以客货运输为主的运输业,以汽车修造为主的交通工业,以地产、房产、物产开  相似文献   

8.
根据发改经贸〔2015〕2008号,义乌拟被列入国家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本文从义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机遇挑战出发,明确了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空间布局、智慧物流平台、物流新兴业态、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体制机制等六大领域创新示范,探索形成了"五个一批"可复制借鉴与推广全国的物流创新发展经验,将为国内其他城市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9.
正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新技术轨道车辆、中低速磁浮列车、储能式轻轨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饥公司)80年创新不止,从零起步到诸多世界第一,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自全创新"的"三步曲",走出了一条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的创新之路。从1936年  相似文献   

10.
正创新,使产业的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有较大幅度提高,也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第29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表明,我国排第18位,均处于第二梯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在安全管理理念上求创新,实现了从固有方法管理到务实求新管理的转变、从被动防范到源头治理的转变,从事后处理到提前预防的转变,从阶段性集中整治到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求创新,实行查危速报制、查危奖励评比制、推广查危工作法;在安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细化作业办法,强化源头治理;在安全保障装备上求创新,坚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一直都是成就先行者的首要条件。创新是源泉,创新是动力,创新是突破。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走多远,决定了企业在行业发展中是"领航者"还是"追随者"。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交科院")始终以科技立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逐步由一家小小的科研所发展成为集科研、设计、咨询、施工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于一体,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优秀交通科技服务企业,成为广西交通系统最重要的科  相似文献   

13.
"物流企业的战略目标要用工业工程的方法论来实现,工业工程可以解决物流企业现场管理、系统整合、专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培训中心主任李牧原在9月15日的"清华IE大讲堂一中国制造业、物流业管理技术论坛"上如是说。本次论坛的主题围绕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展开,"创新"、"现代工业工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2008年新成立的年轻企业,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轨交")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万事开头难,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在运营管理创新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闹心事":缺乏长效创新机制、运营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2013年,郑州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初期延续了前期一切以"保开通"为目的的工作氛围下,工作重心仍放在生产任务上,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机制,没有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造成创新工作得不到制度支撑。而1号线运营时间不足两年,运营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影响到运营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使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探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介绍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在管理创新方面,主要涉及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创新。分析国内外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合作和交流的加强。探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创新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月18日,"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创新示范区"成立发布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工信部、北京市、河北省共同签订"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框架合作协议,15家企事业单位发起设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联合创新中心",4家企业发起设立北京未来车联网创新基金。据了解,创新中心将通过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用示范建设,突破与沉淀一批智能汽车与  相似文献   

17.
正行业水深火热,企业营收逐年下降,何以解忧?大众出租积极探索企业的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路径,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降低成本、创造供给和开拓市场。行业自身存在的诟病以及新业态的冲击,正在让出租汽车行业经历寒冬,唯有改革,实行一组漂亮的"组合拳",才能让企业摆脱困境,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当"小车轮"转动"大经济"之后,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更加充满期待。"对于"共享"时代而言,总有一些突破,让人们充满惊喜。我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出行领域成为颠覆式创  相似文献   

19.
以产业创新主体的微观视角,结合轨道交通产业存在的创新能力薄弱、效率不高、动力不足、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探讨轨道交通产业企业间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的演化稳定条件,研究各损益参数对策略选择动态演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企业创新能力、合作创新收益、创新延误损失、成果复制难易程度、成本降低系数、惩罚力度、政府和学研方的支持均属于正向影响参数;合作创新成本、沟通交流成本均属于负向影响参数。为最大限度发挥正向参数的促进作用,减小负向参数的抑制作用,提出轨道交通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期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交通运输部提出开展交通运输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策略研究。"十三五"期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交通运输部提出开展交通运输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策略研究。部科技司在广泛征集、国际对标、梳理凝练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大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