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时易发生折叠等危险工况的现象,采用Truck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实车道路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设计了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稳定性的控制器和模糊控制策略,并选择高、中、低三种附着系数路面对模糊控制策略和传统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在三种附着系数路面上转弯制动时,模糊控制比逻辑门限控制在车辆制动稳定性能上有所改善,可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和预防折叠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建文  李学登 《汽车工程》1998,20(2):118-123
本文研究罐装部分液体汽车在转弯制动工况下,由于液体货物质心位置的变化对行驶稳定剂性的影响,文中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分析研究的罐体内装载不同量液体对汽车转弯制动时横摆角速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汽车在高速转弯工况下的稳定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制动力控制系统。将控制目标设置为车辆的质心侧偏角与车辆的质心侧偏角,通过差动制动产生的补偿力矩进行对车辆行驶姿态的调整。根据CARSIM数据库中以有车型建立整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差动控制系统,并采用CARSIM-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针对不同路面、不同车速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速度、不同路面下均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从而提高在高速转弯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虚拟仿真软件ADAMS应用到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力学研究中,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整车26自由度(DOF)动力学模型,对半挂汽车列车直线制动及转弯制动进干亍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在车辆无ABS转弯制动时,即使按照理想抱死顺序实施制动,半挂车也会出现瞬态“甩尾”的危险工况。  相似文献   

5.
史培龙  赵轩  陈子童  余强 《汽车工程》2023,(1):104-111+146
针对长下坡路段行驶的重型载货汽车因驾驶人路况不熟悉而行车制动系统使用不当引发制动器热衰退风险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道路行驶工况辨识的重型载货汽车排气制动系统主动控制策略。考虑到山区路段道路纵向坡度信息难准确获取,且制动踏板动作特征与其他路段存在显著的差异,文中选取时间窗内制动踏板平均开度、持续作用时间和制动踏板作用时间比例分别建立了下坡路段行驶制动工况和其他路面制动工况,利用制动踏板动作与开启排气制动系统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具有连续时间序列特性隐马尔可夫模型。考虑到时间窗长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文中建立时间窗长度为30、60、90和120 s的4种模型,利用京昆高速雅安-西昌段K25-K174左线和右线试验数据进行离线训练和在线辨识验证。道路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准确辨识车辆行驶工况,能够实现排气制动系统主动控制,降低了对驾驶人的高度依赖,从而提高了重型载货汽车下坡路段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车辆转弯制动横向轨迹控制驾驶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车辆转弯制动工况,建立了含Pacejka"魔术公式"非线性联合工况轮胎模型的4轮8自由度车辆系统模型,并基于预瞄跟随理论、加速度反馈控制和模糊PID控制技术建立了车辆转弯制动横向轨迹控制驾驶员模型。针对不同初始速度和制动强度,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横向轨迹控制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控制模型能很好地跟踪横向轨迹,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同时不同仿真条件下结果的一致性也说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为进一步研究复杂工况下的驾驶员模型及横向轨迹控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布式电动汽车,在弯道制动过程中,既能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又能兼顾制动能量回收,文章提出一种带稳定性加权系数的制动力矩分配方法,以驾驶员制动意图和路面附着情况为参考条件得出稳定性加权系数,将系数代入系统目标函数中,求出各车轮的最佳制动力矩,最后利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对分配算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文章所提出的分配策略能使分布式电动车辆在转弯制动时,制动力矩分配既能满足稳定性需求又能使在当前工况下经济性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模糊控制器,来控制自适应巡航系统中的自动制动系统,它能够自动判定汽车行驶安全状态并在危险时自行制动.模糊控制器模仿人类思维方式,根据自车和前车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输出不同的制动强度,以保证制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与驾乘舒适性.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系统模型,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制动效果并可保证减速过程中汽车行驶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9.
CVT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过程中发动机反拖制动和CVT速比控制对车辆再生制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低制动强度下仅由电机再生制动、高制动强度下电机与制动器共同制动和紧急制动时发动机参与制动的再生制动策略。对典型工况进行了再生制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CVT速比控制可使电机运行在高效区,从而获得了比传统手动变速混合动力汽车更好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动轮汽车)在复杂工况下紧急制动时易发生侧滑、甩尾和激转等问题,提出了电动轮汽车电液复合制动方向稳定性分层控制策略。该策略的决策层包含总制动转矩和修正横摆力矩的计算,分配层包含制动转矩最优分配和修正横摆力矩分配算法;协调层则对分配结果进行稳定协调。通过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分别对低附着路面转弯制动和对开路面紧急制动两种工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层控制策略在保证车辆制动效能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改善车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袁清珂  董增前 《汽车工程》1995,17(3):137-144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研究汽车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及求解方法,编制了汽车动力学性能计算机仿真程序(ADPCSP),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及有效地预测汽车动力性,建立了汽车动力性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编制了汽车动力性仿真程序。以某款微型车为计算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进行了动力性参数灵敏度分析,仿真结果与该车道路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各参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以动力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和汽车的总质量最为显著,分析结果对改善整车动力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进行车辆动力学研究,介绍并建立了包括汽车底盘、车身、转向、前后悬架、轮胎、动力总成等分系统的汽车整车模型,将整车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系统,建立微分方程,分别应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Car两种仿真方法,对整车模型进行了正弦激励输入下的仿真,比较计算结果可知达到稳态后的车身响应曲线非常吻合。研究表明:基于ADAMS/Car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准确,可以用于实际车辆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娄云  袁霞 《汽车技术》2007,(6):20-22
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车灯故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全电子汽车灯光检测器。该检测器作为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固定电器件安装在汽车中央控制盒上,通过和车灯串联的分压电阻作为敏感元件来控制电路工作。介绍了该灯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及性能。通过装车使用表明,该产品性能优良,且创下50万km无故障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汽车安全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市场、消费者和政府管理。文章分别从未来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发展以及被动安全性发展两方面作了具体介绍,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智能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智能化、人性化以及安全指数高的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汽车ABS系统仿真模型。分别采用Bang—Bang控制、PID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和模糊规则,对ABS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优控制方法,目的在于为汽车ABS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祖培  郭京平 《汽车技术》2000,(9):19-20,38
汽车点火综合性能测试台是由机械部分和电器部分组成。机械部分的主体是转台,以转台的主轴模拟汽车和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通过机械动力学、两轴从而 三圆盘等效系统图的分析、精心的机械风言风语才加工装配措施,成功地解决了高速工作条件下可移动式机械转台的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电子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汽车行业这种表现尤为明显,电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针对现如今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汽车电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电控技术与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轿车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轿车综合性能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据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了对轿车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提出了一种对轿车综合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的新方法。根据提出的评价方法,对轿车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该方法考虑了影响轿车性能的多种因素,结果简单合理,易于运用计算机来处理。评判结果对轿车的生产、销售以及购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康诚  严欣  高友发  张森 《时代汽车》2021,(8):172-173
汽车轮胎安全及其测试技术是汽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对国内外汽车轮胎安全及其技术法规的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汽车轮胎安全性能的主要指标的试验方法及现有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特别是对轮胎爆胎安全控制及其测试试验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未来车轮胎爆胎安全控制及测试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