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交通枢纽雨水内涝问题,从高架道路、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角度,分别提出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枢纽道路服务能力。对于高架道路,采用了排水性沥青路面、雨水浅层蓄渗技术,以减少路表径流;通过雨水处理与利用装置,实现了雨水循环利用。对于地下道路,可采用自流排水、调蓄排水与抽升排水,同时可选择排水交通复合型隧道防洪。对于地面道路,可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等措施进行雨水控制。  相似文献   

3.
道路规划设计多以交通功能为核心,在选线及设计过程中,缺少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缺少对使用主体-人的关注。以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为契机,结合独有的山地地形特点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梳理总结规划设计面对的挑战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道路规划设计原则、标准及控制性量化指标体系,重点对道路红线宽度、平面选线、竖向设计、无障碍设计、精细化设计及创新亮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生态型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乌鲁木齐市自然气候特征和水资源匮乏现状,阐述了将雨水作为第二水资源对于干旱缺水的乌鲁木齐市的重要意义,结合乌鲁木齐市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并以明华街西巷道路雨水生态利用工程为例,分析了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产生的效益。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生态排水系统实现雨水利用从技术、经济和可实施性等方面完全可行,对缓解半干旱地区缺水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国内外绿色生态道路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在对生态进行释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城市道路的定义与要素特征;提出了生态型城市道路的6个设计模块,分别为低影响道路系统、道路安全评价体系、道路智能系统、道路建筑美学体系、街区道路空间综合体系、低碳交通服务系统,给出了各个设计模块的关键技术及内容,归纳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制定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昆明市二环路的建设特点,结合道路周边地块使用情况及地形特征,选取东二环作为试点,提出了对雨水进一步生态利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道路、车辆和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水、热、冰雪、噪声、尾气对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沿线生态环境均有明显影响,为了消除或降低各种因素对道路功能、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促进道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内外提出了诸多新型路面结构和材料并成功应用.文中收集国内外研究动态,结合各因素分别介绍了透水性路面、地吸热式路面和自融冰雪路面等生态型路面,以及低噪声路面、尾气吸收路面等环保型路面,介绍了各类路面的特点、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这对了解未来道路发展趋势,探寻新型路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俞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19-222,330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集汇水、过滤、灌溉、储水和自动排水功能为一体的道路雨水资源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郊野公园设计过程中需在系统性生态理念指导下,根据项目内的水系和地形条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实际项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回用,达到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案例分析水量平衡体系、实现了良好的雨洪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补水优先取自项目内收集回用的雨水,实现局部生态循环补水。在汇水坡面整齐、水塘较多的项目背景下,进行局部水系规划,建立一个清晰的标高体系,并且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方式,通过水平衡计算分析雨水资源优化利用效益,提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生态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新模式,对于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生态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对城市雨水进行规划利用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含义及发展概况,研究了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目标与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导致的环境严重污染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不断增长问题,从生态约束的角度提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采用logit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计算交通生态承载力,从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的角度来限制机动车发展规模;根据博弈论原理进行交通总量2阶段交通分配:第1阶段根据各交通小区权重预测交通小区交通总量,第2阶段根据道路条件预测各交通小区内部的路段交通量.选择大庆市西城区交通规划作为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算例,根据大庆市西城区的方式划分比例及交通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得出该地区的交通出行总量应控制在164 793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崇明岛内既有道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需要角度,提出相适应的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规划建议。从规划、线形设计、筑路材料、雨水收集、生态景观等方面,分析适合崇明地区推广的生态道路建设理念与方法,以实现道路建设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强绿化景观生态性等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园林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构建宜居的绿色环境,是本世纪的城市发展主题。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绿地生态效益和体现城市景观特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哈尔滨市域范围内主要道路绿地植物构成取样调查,分析植物种类组成、生态位分布、植物配比关系、观赏特性及道路绿地质量等,提出哈尔滨市可持续性道路绿地建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对南方丘陵地区进行生态型市政道路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分析总结,尤其在现状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且尚未开发的丘陵地区进行新建道路设计时,若规划建设条件允许,应重点考虑现状地形地势、减少填挖,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并结合山水河湖等现状自然元素,综合道路线形、路基、边坡、绿化、桥梁等多种设计手段,力求形成融入自然、生态亲和的景观道路。  相似文献   

15.
透水性人行道具有良好的透水贮水功能,能够消除道路积水,增强道路安全性与舒适性,促进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优点,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趋势。该文阐述了一套适合北京地区的透水性人行道结构组成,并通过一系列试验验证了其透水性、强度、对土基稳定性影响、抗冻胀性能等均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着重从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道路断面设计提出一些见解,使有限的雨水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缓解城市缺水状况。并对由于雨水的影响,造成道路路基稳定性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处理措施,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北京市郊区公路生态绿化规划为案例,在分析北京市公路及其他设施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公路规划中引入生态型停车场地建设的思路,并说明了生态型停车场的概念。而后,从城市规划、功能要求等方面入手分析停车场功能定位、建设策略等,从总体阐述如何进行生态型停车场的建设,并且对其主要建设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从道路等级、道路功能、交通流、安全、噪音、绿化分隔等方面,提出了现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具体确定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标准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与汽运》2007,(3):198-198
上海复兴中路(重庆路-思南路)人行道改造中,首次使用了全新的生态透水道路系统,道路像人体呼吸一样,雨天可吸收雨水,夏天可“排汗”,缓解城市积水和热岛效应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这对城市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建设除了要满足自身的功能外,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设施有效控制道路本身产生的雨水径流和面源污染。通过对道路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条件的分析,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对城市道路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技术要点,为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