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汽车在无线指令下完成相应的行驶任务,根据测试需求,开发了无线控制系统,实现了上位机对车辆的无线控制。选用ZigBee作为通信模块,设计上位机控制软件,运用Python语言编写车载信息处理单元的主程序,完成无线控制系统的开发,经标定后进行台架和实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实现控制指令传送、状态数据显示等功能,可应用于智能驾驶或无人驾驶车载环境典型样本的收集和控制策略学习。  相似文献   

2.
陈刚  吴俊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6):114-123
为了实现不同行驶工况下车速的精确、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无人驾驶机器人车辆模糊滑模车速控制方法。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对车速控制的影响,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无人驾驶机器人油门机械腿、制动机械腿的结构、机械腿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的运动,建立油门机械腿和制动机械腿的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油门/制动切换控制器、油门模糊滑模控制器以及制动模糊滑模控制器,并进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油门/制动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速的导数为输入来进行油门与制动之间的切换控制。油门模糊滑模控制器和制动模糊滑模控制器以当前车速以及车速误差为输入,分别以油门机械腿直线电机位移和制动机械腿直线电机位移为输出来实现对油门与制动的控制。模糊滑模控制器中,为了减少控制抖振,滑模控制的反馈增益系数由模糊逻辑进行在线调节。模糊滑模控制器中的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用于估计和补偿无人驾驶机器人车辆的模型不确定性与外部干扰。仿真及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够精确地估计和补偿无人驾驶机器人车辆的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避免了油门控制与制动控制之间的频繁切换,并实现了精确稳定的车速控制。  相似文献   

3.
使用V形开发流程对车辆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系统进行开发,对中央控制单元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框架进行分析。基于MC9S12嵌入式系统对ESP系统中央控制单元进行硬件开发和软件框架的实现。在ESP硬件在环试验台对各模块功能的验证和集成的基础上,对ESP系统中央控制单元进行进一步集成和优化,并在试验车实现ESP系统的功能测试。通过试验车的测试,中央控制单元能够满足ESP系统的工作需求,为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西南研究所(Sw RI)已经获得专利,允许无人驾驶的空中系统与无人驾驶的地面车辆合作,提供更多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实现更加安全的演习。该技术具有即时的军事应用,并且该系统也正在帮助Sw RT开发用于远程检测系统的未来的商业解决方案。我们开发了这种能力以支持国防客户寻求应对在极端环境中驾驶无人地面车辆挑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无人驾驶车辆是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在以往的无人驾驶研究中多通过模糊控制、PID控制、滑模控制等控制策略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文章通过车辆行驶前方的障碍物的速度变化、前后车车距等因素来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切换控制的车辆纵向控制方法,利用Simulink进行逻辑控制的模型搭建,并进行模拟仿真,验证在前后车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时后车所进行的状态切换与动作执行。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领域的引领者之一,戴姆勒有着明确的发展步骤,无论是打造"自动代客泊车服务",进行智能驾驶试验车的无人驾驶试验,推出半自动驾驶重型卡车,还是计划投放无人驾驶出租车,与博世合作研发无人驾驶共享汽车,戴姆勒始终在推出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的科技之路上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能力低时,电池充电能力无法兼顾模式切换调速发电和能量回收发电,滑行能量回收过程模式切换会引起整车不平顺。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过程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实时信息识别模式切换类型和能量回收的状态,模式切换类型为串联切换并联并且车辆处于能量回收状态,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至断油扭矩和延长模式切换的调速时间,减小调速过程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整车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能够保证轮端按照目标回收扭矩进行回收,并显著提升了滑行能量回收过程模式切换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车速切换控制器和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转向切换控制器。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辆加速度为切换规则,协调控制加速和制动机械腿,车速切换控制器以车速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准则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转向切换控制器以轨迹跟踪侧向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输入,并以当前与下一个控制时刻横摆角速度之差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吴俊陈刚 《汽车工程》2018,(10):1215-1222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车速切换控制器和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转向切换控制器。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辆加速度为切换规则,协调控制加速和制动机械腿,车速切换控制器以车速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准则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转向切换控制器以轨迹跟踪侧向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输入,并以当前与下一个控制时刻横摆角速度之差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谷歌的无人驾驶,虽然成功测试里程已非常可观,但仍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之前全新奔驰S也借着车展秀了一把无人驾驶技术,但总归还是试验车,并没有说要量产。这种无需人工操作的自动驾驶技术真的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吗?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车协同控制系统中,传统控制算法需要准确获取系统中与驾驶员驾驶行为相关的参数以及与车辆系统动力学相关参数等问题,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自适应动态规划控制算法。以有人与无人驾驶车辆混行的多车协同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系统的横纵向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状态方程,采用递推数值方法在线逼近最优解,并通过对最优反馈控制矩阵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控制输入。该算法简化了系统的控制输入参数,仅仅利用V2X通信获得的车辆的前轮转角以及车辆期望的纵向加速度作为控制输入,即可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优化控制。基于Carsim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控制参数简单、收敛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适应性强,能够控制无人驾驶车辆在多车系统中保持期望的车速并且与前车保持期望的车间距,同时在任意曲率道路上行驶时与车道中心线之间的横向误差趋于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车辆在直角转弯、连续弯道和弧形弯的复杂路况下路径跟踪精度、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改进算法是根据行驶路径弯曲度确定车辆在平坦路面上不发生滑移的最大纵向速度,即车辆纵向速度不是假定恒定值。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设置以速度和前轮转角为约束条件,设计以位置偏差和控制增量为目标函数,获得最优前轮转角和行驶速度。最后,借助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的无人驾驶车辆平台与测试场地,试验对比分析了在复杂路况下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纵向速度恒定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时车辆路径跟踪效果,试验验证了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保证了车辆的路径跟踪精度、行驶平稳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用户车辆运行信息采集装置,设计了运行信息无线传输可行性试验的方案。包括分别进行了静态与动态传输测试,不同道路(区域)传输测试和传输稳定性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对测试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车辆运行信息无线回传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说起谷歌的无人驾驶,虽然成功测试里程已非常可观,但仍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之前全新奔驰S也借着车展秀了—把无人驾驶技术,但总归还是试验车,并没有说要量产。这种无需人工操作的自动驾驶技术真的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吗?  相似文献   

15.
<正>丰田准备在日本进行新型无线充电系统的最终验证测试,这一技术可以让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电瓶充电简单方便,它只要车辆停车时与嵌入地面的线圈保持一条直线,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该汽车制造商利用磁共振原理,采用两个线圈以相同的频率协调共振,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导。充电时间据说要花90分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电机混动车辆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串并联驱动模式的切换需求,通过分析双电机混联构型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协调控制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切换控制方法.将串联到并联切换过程分为发动机工作点转移、离合器结合、动力源切换三个阶段,将并联到串联切换过程划分为动力源切换、离合器打开、发动机工作点转移三个阶段,能够实现串并联驱动模式的顺利切换,同时上述切换阶段划分也能较好的支持串并联切换过程中的切换意图改变操作.最后进行了控制策略的实车验证,切换过程中冲击度小于8.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串并联切换控制方法能够完全支持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串并联切换.  相似文献   

17.
DTCC0197是为诊断横向偏摆率电路性能故障而设置的。EBCM每隔40ms进行一次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测试,并且将横向偏摆率传感器切换至测试模式。EBCM通过测试电路向横向偏摆率传感器发送测试信号。当测试运行时,被测试的横向偏摆率传感器发送至EBCM的横向偏摆率必须在(25±7)°/s范围内。当车辆静止时,车辆横向偏摆率为零。车辆静止时的横向偏摆率信号称为偏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辆悬架垂向变形量与车辆垂向载荷的相关关系,通过位移传感器搭建了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车辆载荷状态实时动态检测装置,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设计开发了用于车辆静态载荷和动态载荷分离的数据处理算法。为了分析构建的车辆状态实时动态检测系统在车辆行驶工况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中国第一汽车厂赛龙载货汽车为试验车,分别在B级平直路面和3种不同的强化路面18种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了实车道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B级平直路面行驶时系统对车辆动态载荷检测误差小于5%;车辆在3种强化路面行驶时系统对车辆动态载荷检测误差小于8%。该系统为车辆载荷状态动态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正面、侧面碰撞试验中常用的试验壁障对不同尺寸车辆相容性的影响。汽车在碰撞中前部所产生的破坏力的最大值是衡量车辆相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力学原理,使用固定壁障会导致大型车辆前刚度变大,从而加剧大型车辆与小型车辆间相容性变差。相关文献指出,车辆前部在碰撞中产生破坏力的最大值与试验车的自身质量成正比。通过已有的碰撞数据,确定了车辆NCAP等级与乘员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实现转向系统的控制是实现无人驾驶横向控制的基础。文章介绍了一种低速无人驾驶汽车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案,提供了上位机与转向系统的交互逻辑和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转向性能指标。基于该设计方案,针对不同测试工况进行了实车试验,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转向系统的响应性能。道路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特定道路工况下低速无人驾驶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