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自动离合器位置跟踪这一伺服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离合器的接合规律视为一种约束,为满足约束要求对系统施加一定的伺服约束力,在不引入格朗日乘子等参数的情况下,利用Udwadia-Kalaba方程对约束力进行求解。通过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合器位置跟踪的电流-位置双闭环控制系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离合器接合轨迹能较好地跟踪了目标要求曲线,具有较高的跟踪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自动离合器精确位置跟踪控制与起步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离合器位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专家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专家调整策略,在不采用速度环的情况下实现了目标位置的准确跟踪.针对离合器接合规律问题,采用模糊控制和规则协调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发动机恒转速起步.试验结果表明;专家PID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能够适应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要求;在不同工况下车辆均能顺利起步,且能够体现驾驶员意图.  相似文献   

3.
基于DMC-PID串级控制算法的AMT离合器接合位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MT离合器接合位置控制系统具有的时滞弱非线性特性,采用DMC-PID串级预测控制算法应用于该系统.利用TCU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时离合器接合位置跟踪过程中的波动、超调、上升时间和过渡时间等动态指标,均优于常规PID控制算法和单一DMC控制算法,大大提高了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4.
AMT换挡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离合器控制是AMT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接合特性及其对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冲击度最大值为约束条件,以减少离合器滑摩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某越野车上,对车辆换挡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换挡品质,满足了军用越野车辆对行驶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对传统重型车离合器驱动机构改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控气助力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算法,并对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检验;在开发的AMT重型载重汽车上进行了实车离合器系统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控气助力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能有效地实现离合器接合位置和速度的控制,具有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满足AMT系统离合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液压电控离合器接合速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液压离合器的结构及基本控制原理,提出基于单位控制周期内接合量反馈的闭环控制和基于脉宽调制(PWM)的开环控制两种离合器接合速度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AMT样车的开发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分析了离合器接合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对起步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降低起步冲击度和减少离合器滑磨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并阐述了离合器接合量及接合速度的确定方法。采用该控制方法对桑塔纳2000样车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起步品质。  相似文献   

8.
提出以车速跟踪偏差、冲击度、滑磨功为基于驾驶机器人操纵的车辆起步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发动机油门开度、离合器输出轴转速、离合器主从动轴转速差及离合器输出转速变化值作为起步过程控制参数进行车辆起步质量控制研究.确定了这些控制参数的控制规则,并提出了基于积分分离PID控制的起步离合器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起步质量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可保证离合器接合过程中车速跟踪偏差不超过1.5 km/h、最大冲击度值为8.08 m/s3、起步时间约为1.5 s.  相似文献   

9.
正大众0AM双离合变速器在更换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离合器接合杠杆、离合器接合轴承和接合杠杆的固定架时,必须调整接合轴承的位置,双离合器接合轴承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变速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双离合器尺寸如图1所示。1.确定尺寸"B"(1)安装离合器卡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控机械自动变速汽车起步过程中,对不同目标油门踏板开度下传动系统冲击度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新的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目标控制量的求取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建立了节气门开度变化率随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和离合器接合位移量而变化的目标控制数表.试验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目标控制数表,可有效地协调离合器接合速度与节气门开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较好地满足电控机械自动变速汽车的发动机局部恒转速起步控制策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故障现象一辆1.4L雪佛兰新赛欧,仪表上的变速器故障灯亮,挂D挡和R挡都没有反应。故障诊断与排除调取变速器控制模块TCM的故障信息,变速器控制模块TCM设置了一个故障诊断代码P0805(离合器位置传感器故障)。观察离合器油缸,发现发动机启动前离合器油缸处于接合位置;启动发动机后离合器油缸就拉动离合器摇臂,使离合器分离,不论如何换挡始终处于分离位置,所以前进挡和倒挡车辆都不能移动。此车采用马瑞利EMT技术,是在原有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线控离合器的结构,并对其传动链进行分析.以冲击度作为离合器接合性能的评价指标,得出起步工况下影响线控离合器接合性能的两个关键参数是拉杆行程对蜗轮转角的变化率和蜗轮角速度.最后具体分析了离合器结构参数、蜗轮转角和电机转速对线控离合器接合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线控离合器控制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某重型载货汽车的离合器气动执行机构数学模型,并分别设置了分离和接合过程中的离合器缸活塞目标位置。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位置设置较小时,单独控制相应电磁阀,活塞基本可以停在预定位置;当目标位置设置较大时,单独控制相应电磁阀,系统超调量较大,增加了离合器控制的难度。利用离合器执行机构台架进行了静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设计的分段动态控制器控制离合器的仿真结果表明,能够使分离轴承实际位移很好地跟随理想位移变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乘用车离合器踏板在离合器半接合状态下抖动的问题,对离合器踏板进行振动特性和振源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和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施控制方案后,离合器踏板接合平顺性得到有效改善,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优理论和方法,结合湿式离合器的特点,提出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片间最佳压力的确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线性压力的控制方法,基于最优理论确定的摩擦片间压力能较好的解决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滑磨功和冲击度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汽车的平稳快速起步。  相似文献   

16.
离合器控制是AMT系统控制的核心关键,实现对离合器位置的精确控制是保证离合器寿命、提高AMT换挡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而气动离合器由于气体本身的可压缩特性,导致离合器位置控制具有非线性、滞后性和超调现象,单纯依靠PID控制无法解决位置超调问题。故本文提出一种预测性气动AMT离合器位置精确控制方法,通过扭矩控制确定离合器目标位置,基于离合器目标位置,以离合器实际位置为反馈信号通过PID控制器实现离合器位置闭环控制,对离合器目标位置和实际位置相互关系、位置变化率等参数信息进行识别,寻找恰当时机提前开启离合器相应电磁阀实现预测性控制,从而减小气动离合器超调现象,提高换挡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和电机之间增加一个自动离合器,将其定义为节能离合器。针对该ISG型混合动力系统中节能离合器接合问题,进行了节能离合器控制策略研究,并对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离合器控制仿真模型。分析了离合器接合量和接合速度随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电磁风扇离合器是一种汽车冷却系统的节能产品,能根据汽车发动机水温的高低自动起动和停止,使汽车发动机始终在最佳温度下运转,并具有节能降噪的功效,是汽车冷却系统的革命性产品。 1 电磁风扇离合器的控制原理 电磁离合器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当温度开关闭合时,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吸合“衔铁”片,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风扇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离合器踏板开关原理对于装有手动变速器的车型,在离合器踏板上会加装离合器踏板开关(见图1)。发动机控制单元利用该信号识别离合器的位置(接合或分离)。若离合器分离,则关闭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并短时减少燃油喷射量,以此避免换挡期间发动机突然提高转速,造成换挡冲击。离合器踏板开关是一个带有5  相似文献   

20.
磁粉离合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模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模糊控制精度不高、自适应能力有限等问题,为了对车辆起步时磁粉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模糊控制,提出一种应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来优化模糊控制器量化因子的方法。优化的量化因子将根据环境和负载的状况,实时跟踪模糊控制器参数的变化,从而提高了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糊控制相比,采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的模糊控制算法在降低发动机转速超调量的同时,减小了车辆起步的最大冲击度和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滑摩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