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对车内VOC的管控历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车内VOC法规的状况,并将国内外VOC相关法规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详细介绍了整车、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级别的车内VOC检测方法,通过对国外相关VOC法规及检测标准的介绍,为我国车内VOC法规及测试标准提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为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VOC是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甲苯、苯、二甲苯、乙醇类及酮类等各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车内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本文通过TDS-GC-MS方法检测了几种常用汽车内饰用原材料的VOC成分,对查找车内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与HPLC对开启车载净化器前后的车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此车载空气净化器对车内VOC具有净化效果,且甲醛净化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对净化效果的时效性进行验证得知,车载空气净化器第10min时净化率趋近稳定,通过此次车载净化器净化车内VOC的效果验证,为主机厂开展车载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验证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对车内空气质量严格的管控标准条件下,为了指导车企更有效地控制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含量,从汽车内饰件所用材料的角度对VOC的产生和散发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高分子材料本身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车内VOC含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剂等因素有利于VOC的释放、湿度对VOC释放的影响情况则与有机物本身的水溶性有关。同时,进一步从原材料的选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及工艺设计、汽车的结构设计以及消费者端等4个角度提出控制车内VOC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当前我国车内VOC含量的现状。经调查研究发现有害气体中超标最为严重的是甲醛含量,而其来源主要是汽车内饰用的隔音棉。文章从分析改进制造隔音棉的原材料着手,对减少隔音棉有害气体(VOC)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通过采用适当含量的化纤代替酚醛树脂,从而有效降低隔音棉的甲醛挥发量,同时满足其使用性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方式以及现状,同时也通过我国国内某公司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利用云处理分析具有较低VOC的材料,而且通过大数据总结了车内禁用材料清单。同时还通过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相关的VOC数据库来进行高危风险零部件的筛选。希望而已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测量不确定度对乘用车内部VOC管控限值的影响,通过建立车内VOC数学模型,分析车内VOC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车内VOC测量不确定度,从而得出了基于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5种物质测量不确定度的精确管控限值。车企内部应用该VOC的精确管控限值作为VOC管控目标,可以提升整车VOC开发目标的一次性通过率,同时,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法规要求,以及其他领域中验证周期较长、验证成本较高的同类别开发目标的确定,本研究方法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汽车行业常用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差。主要针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VOC测试方法中的预处理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整车测试采用6 h作为预处理时间,VOC释放较难达到平衡,测试结果存在差异。说明整车VOC含量的测试采用6 h作为预处理时间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一致性,试验中应延长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0.
空调总成是车内通风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控制其乙醛含量是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了空调总成中乙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调壳体乙醛含量占空调总成乙醛含量的86%,通过控制空调壳体的注塑温度、采用低VOC含量的塑料原材料和选择合适的存放温度可以有效控制空调总成中的乙醛含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汽车的普及,车内的空气质量引发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糟糕的车内空气质量会增大人们罹患某种特定疾病的概率,因此控制与减少车内空气污染成为汽车生产设计商所追求的目标。微颗粒污染物,即PM2.5是车内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负离子因能有效沉降空气中的微颗粒,成为车内快速去除微颗粒污染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我们通过在车内进行微颗粒沉降实验,记录微颗粒物浓度在负离子仪以及车内空调内/外循环净化模式下的变化,并通过SPSS与MATLAB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负离子仪器并无法有效降低车内空气的颗粒浓度,而必须配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在负离子作用下,结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微颗粒浓度迅速下降,下降速度与空气交换速度和微颗粒在空气中的迁移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一般汽车发出的鸣笛声单调响亮,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城市很多区域和特殊时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汽车鸣笛。笔者设计的基于ISD1730汽车语音提示系统,能使汽车提醒路人的方式更具文明和人性化,减少了人车冲突,有利于文明交通和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黄生伟 《时代汽车》2021,(7):115-116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高速发展,汽车普及范围随之拓宽,销售量也呈现每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汽车销售量增加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等问题,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汽车行业也逐步调整和改进了技术研究方向,将环保理念逐步渗透于汽车产业研发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这为推进汽车变革、促进汽车领域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在世界中占据重要位置,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中国、融入国际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型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对环境的巨大污染和石油大量消耗。正因如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文章出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考虑的目的,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要性、优势和目标等的分析,得出了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排气系统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厂家对其NVH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车怠速工况下,车内的噪声与振动状态是影响整车噪声、振动及平顺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影响乘车舒适性。文章以某款车型为例,对车内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确定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验证表明车内轰鸣声消除,噪声及振动明显减小,效果良好,为后续应对类似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从原来的自行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大国,随着汽车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开车出行已经成为我国交通出行的一项重要部分组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致使驾驶途中的污染排放现象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另外,在汽车维修上,排放性能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并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本文就汽车驾驶与维修方面的排放性能的现状和影响展开分析,希望能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与革新。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汽车污染与能源问题。传统汽车产业融资方式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汽车金融公司以及财务公司等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各个供应链中,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通过保兑仓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方式,逐步解决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融资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车内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汽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评述了车内噪声被动控制技术的三个途径,并对主动控制技术在汽车减振 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视频数据统计出8种典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形态比例,对比分析了大型车与小型车、客运车与货运车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持续时间以及所处道路的服务水平,得出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和持续时间与车辆类型有关而道路服务水平与车辆类型无关的结论,并且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种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得知小客车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及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发和研究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汽车仿真技术是当前汽车研发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Cruise软件对某电动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电动车产品开发初期节约大量的成本,还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