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欢 《中国电动车》2023,(10):115-117
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等教育纷纷将“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结合高职新商科专业,探讨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提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强产教融合、组织创业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汽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成为课程改革的难题之一。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08]8号)指出,应“扎实推进评价考核制度改革,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柳云华 《时代汽车》2023,(23):64-66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出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岗课证赛”四融通模式应运而生,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模式的沿革和发展、开发具体步骤,结合《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技术》课程内容,为相应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教育体系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授课质量,充分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而有功”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混合+互动”教学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方法,并通过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3个阶段进行学习成果对比,从而评价授课质量。研究表明:采用“混合+互动”立体式教学的授课班级,上课学习粘性更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更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更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培养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学生,使其能够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了发挥“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价值作用,该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结合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对应的具体要求,从明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和完善课程学习评价和考核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改革方法,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1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思政难点与存在的问题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实践性强、逻辑推理深,属于形成某一固定结论的收敛性学科。长期以来,教师聚焦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很少涉及与思政的融合,即便有也是“蜻蜓点水”。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汽车专业属于工科,工科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相比于发散性的通识类课程、社科类课程、经管类课程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高职体育教学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出更加优质的职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同时,只有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给广大高职体育教育工作着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强 《时代汽车》2023,(19):58-60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就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展开分析,以课程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不同类别课程如何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然而,当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普遍存在双创能力培养系统化不足、双创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脱节、双创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开发轻转化等问题。本文探索“四阶四途”双创能力进阶培养模式,通过“四阶”双创基础知识、双创综合能力、双创作品开发、双创成果转化训练,借助双轨运行、三教改革、毕业设计、自主创业“四途”助推,显著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评价体系特别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角度,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中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的结果分析,阐明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励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理念,为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途径、方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请亮出你的剑来。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模式的新课程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拥有一种“亮剑”精神,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种情感、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亮剑的勇气和能力。让学生拿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利剑,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实践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度,同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各种岗位都需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特殊性,在高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培养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我国高等教育下的共性问题,同时还有一些属于高职教育所特有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和探讨,希望能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以来,为我们的高职学校教育奠定了非常坚固的基础,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型作用,但由于日常工作中,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相较普通的综合性大学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它首先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性地位和关键性作用,本文将从高职学生管理这一微观角度来重点阐述《职业教育法》的积极创建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始终是我国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对语文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思政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高职工科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并分析实施策略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创新驱动与质量提高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高职教育要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需要进一步转变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然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高职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行业、产业链、经济圈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抗变能力较弱,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凸显;二是伴随着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和2022年4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高职教育如何成功转型,成为产业升级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我国新时期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三位一体”路径,以解“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智能网联汽车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提出将“问题引导法”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教学,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的创设问题、科学的课堂引导、及时的课后总结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表明,问题引导法在高职智能网联汽车课程的应用总体具有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以高职机电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高职机电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构建涵盖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提升、赛教融合、“1+X”证书制度等要素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五位一体”“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使高职机电类“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彦 《中国电动车》2009,(12):19-20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方向,其基本思路是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