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岩质边坡锚杆(索)框架梁加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一维弹塑性锚索单元及三维弹塑性锚杆单元与三维线弹性梁单元耦合的方法,模拟边坡工程中的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以及它们与加固岩体的相互作用,对西攀高速公路K132岩质高边坡加固进行了方案的评价比选。结果表明,与锚杆框架梁相似,无框架的锚杆加固方案能对坡体浅部位移及应力场有所改进,不同的是,锚杆框架能够显著限制坡体表面变形;预应力锚索框架体系中,锚索的布置及预应力设计值在较大范围内显著影响坡体内部的位移及应力场的分布。因此,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方案是提高K132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快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差问题,采用锚索支护配合坡面防护及排水等措施加以处理。以广东省江门市迎宾西路的快速路段高路堑边坡为例,对锚索支护方案中的关键支护参数提出优化设计,得出最优锚索长度、锚固长度及锚索倾角;并对布设锚索后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特征作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锚索支护结构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支护后潜在滑移面向坡体深部移动,边坡整体安全系数提高了约47.7%,且坡体变形较小,说明设计的锚索支护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该路堑高边坡稳定性问题,可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明了岩石高边坡开挖施工期现场监测所反映的信息主要有位移信息、应力信息及地质信息。基于这三类信息提出了反馈动态设计分析方法,可以为根据位移监测信息分析坡体稳定性状况并将分析结果用于当前设计方案的修改与补充的位移分析法,也可以为根据支护结构的坡体压力及结构内力的监测信息分析结构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坡体的稳定性状况并将分析结果用于优化当前设计方案的应力分析法,还可以为综合考虑坡体位移、坡体压力与结构内力以及其它监测信息分析当前坡体的稳定性状况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把分析结果用于当前设计方案的调整与完善的综合分析法。最后给出了岩石高边坡开挖施工期的监测反馈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初建时期由于施工开挖、工程爆破、防护不到位或者高边坡防护措施不合理,后期易受到雨水冲刷发生浅层山体滑塌,严重威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文章针对某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发生浅层山体滑坡的实际,在边坡施工条件受限情况下,选择有效边坡加固防护方案,先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设计施工参数,然后对该段高边坡施工安装预应力锚索和浇筑肋板墙加固处治,有效提高了坡体的稳定性。目前边坡浅层表面未出现继续滑塌现象,坡面裂缝未有明显变化,达到了加固防护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揭示了土质路堑高边坡在开挖卸载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及坡体应力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土质路堑高边坡坡高变化对坡体变形特性和虚拟力的影响及两者之间关系,讨论了坡体开挖卸载过程中,正开挖卸载坡面对上下坡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高增加会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边坡侧向位移,降低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福建省永宁高速公路高边坡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施工实例,通过对锚索受力机理和不同张拉工艺的验算分析,认为采用差异荷载补偿张拉工艺,方便施工操作,更符合压力分散型锚索受力特征,有利锚索对坡体加固作用的发挥。研究结果和施工经验可为类似高边坡加固的设计、施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多级边坡为例,采用FLAC3D软件构建三维计算模型,分析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对多级边坡的支护效果及开挖对框架梁的受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对边坡进行防护后,边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坡面框架梁所承担的荷载随坡体开挖逐渐增加;第二级坡面框架梁较第三级、第四级坡面框架梁所受荷载大;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边坡的中下部,在开挖过程中应防范该处发生"鼓胀"破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质路堑高边坡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多级边坡的水平变形S(坡体位移)与水平虚拟力P(人为控制坡体变形而产生的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含水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在多级边坡的施工卸载过程中,下级开挖面对上级坡面的影响关系以及含水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路堑边坡开挖卸载将产生显著的坡面变形;每级坡面的最终位移都是由自身卸载时释放的位移(约占70%)和下级坡面卸载对它的影响位移(约占30%)两部分构成。其成果对土质路堑高边坡的设计施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基本思想,通过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比计算了石太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治理工程中的一处边坡支护前后的应力/位移,其计算结果为采用预应力锚索和格构梁边坡防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验证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并根据防护后边坡位移的实测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公路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和格构梁联合防护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公路路堑高边坡的防护大多采用坡面防护、削顶、放缓边坡、抗滑桩等措施进行治理 ,以保障行车安全 ,这样做不仅使某些路堑高边坡施工困难 ,而且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国外已广泛地采用预应力锚索技术进行高边坡的整治 ,这种技术施工简便 ,结构新颖 ,造价相对较低 ,且能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因此 ,在国内一些公路高边坡的治理中也开始被采纳。但目前国内这种技术尚不够成熟和规范 ,该文结合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翁城至太和段治理不稳定路堑高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的工程实践 ,介绍其工艺原理、设计方案、材料要求、施工方法以及现场质量管理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半结合式双层板弯曲的近似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谈至明 《公路》2001,(4):25-26,62
文中给出了用层间结合系数表征双层板层间水平结合状况下的双层板截面刚度和应力,层间接触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GPS技术进行盾构隧道下穿管涵施工水平变形跟踪监测,为盾构的推进提供水平位移参数,得到管涵受盾构隧道推进引起的水平变形规律;通过现场数据采集提出了影响GPS数据采集质量的因素;通过合理设置2个基准点,解决了测得的位移数据转换到实际需要方向上位移的问题,成功将GPS技术应用在水平位移监测中。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云南省昌保高速公路工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分析,研究泡沫轻质土陡坡路堤的工后变形、地震荷载下地基-路基接触面的作用机理、位移反应;分析路堤的整体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地基-路基接触面(路基基底面)的摩擦系数值增大,路基表面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抑制和路基临空面的水平位移也相应的减小。另外,在静力与地震激励作用下,陡坡路堤滑动面均经过坡脚处。  相似文献   

14.
陈建民  项彦勇 《隧道建设》2012,32(4):506-513
为了研究相互邻近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以某新建地铁车站结构和上部密贴的既有公路隧道结构为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水平密贴的两个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公路隧道结构在有、无地铁车站结构时的地震响应,探讨结构接触面性质对水平密贴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在设定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对公路隧道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幅度小于5%,但公路隧道顶板与底板的相对水平位移峰值增大了20%,水平加速度峰值增大幅度大于5%,隔墙动应力峰值增大11%,底板结构应力峰值增大150%;2)影响公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结构接触面性质主要是切向刚度,切向刚度增大,接触面范围内的公路隧道底板下侧的动应力减小,而接触面两侧的公路隧道底板的动应力却有明显的增大。  相似文献   

15.
王宁  高毅  于少辉  李洋 《隧道建设》2019,39(3):413-420
为更准确地计算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所需顶推力,揭示小间距顶管隧道群施工中后背土体在顶推力多次叠加作用扰动后的变化情况。首先,基于现有顶管顶推力相关计算公式推导出适用于矩形顶管的顶推力计算公式。然后,整理分析某顶管隧道群工程施工中后背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实测数据,论证矩形顶管顶推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得到后背土体受顶推力作用产生的水平位移是以隧道中心处为最大值的弓形分布、土体在顶推力二次作用下会产生更为显著的变化且存在残余应力现象等结论。最后,采用统计方法对顶推压力与后背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之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取得后背土在顶推压力作用下产生水平位移与土压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某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据与Origin数据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变形曲线由“悬臂型”向“抛物线型”发展,且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地表沉降变形曲线呈“凹槽型”分布,沉降最大值发生在临近基坑土方开挖完成阶段,且最大沉降点位于坑壁外12 m处,工况Ⅱ,工况Ⅲ,工况Ⅴ的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实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宁波某地铁深基坑为依托,建立一套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和光电成像技术的实时监测系统。介绍光纤光栅测量应变、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原理,并推导利用光纤光栅实测应变计算水平位移的公式。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位移测试计算方法的成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测量墙体应变数据准确、可靠,计算的水平位移与测斜仪测得的水平位移一致,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精度高于全站仪,可推广应用于基坑工程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8.
运用UDEC软件模拟影响层状岩土质混合边坡施工稳定性的各种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某高速公路典型岩土质混合路堑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土层厚度不同,边坡水平位移不同,且土层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岩层敏感得多。②岩层顺倾时,最大水平位移随层面倾角变化先增大后减小;逆倾时,呈现略微减小一增大一减小的趋势。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趋势与边坡最大水平位移恰好相反,这也与工程实际相符。③典型岩土质混合高边坡经加固后处于稳定状态,这与现场监测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地下工程中叠合结构接触面采用常规凿毛等方式进行预处理时存在的施工难度大、剪力槽设置参差不齐等难题,提出一种便于施工的预制叠合结构形式,然后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波浪形、三角形以及梯形波纹结构面进行受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梯形结构面在结构应力、接触面压力以及接触面滑移方面更有优势,并确定梯形结构面作为静力荷载试验方案。通过静力荷载试验对比分析整体现浇梁和梯形结构面叠合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水平位移以及裂缝开展形态,结合实测数据表明: 在受到相同荷载作用下,叠合梁的挠度增量小于整体现浇梁,同时叠合梁在裂缝开展阶段存在停滞现象,能够减缓裂缝穿过叠合面,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大位移公路桥梁伸缩缝的动力定位耦合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支承刚度的增加,伸缩缝最大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响应随之减小。当支承刚度从50050 N/mm增加到80050N/mm时,伸缩缝中梁最大水平位移响应减小60.71%,最大竖向位移响应减小38.36%。当中梁支承刚度>50050N/mm,速度为81.5km/h时,增大支承刚度对伸缩缝中梁冲击影响较小。随着速度增大,伸缩缝中梁水平向振动位移和竖向振动位移变化规律趋于一致。与双辆车同时同向通过伸缩缝相比,单辆车通过伸缩缝时,最大竖向位移相差较小,最大水平向位移则明显要小。在单辆车通过伸缩缝时,最大竖向位移相差较小,最大水平向位移明显要大于双辆车同时反向通过的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