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递路径分析用于车内噪声贡献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传递路径分析(TPA)的基本原理.建立了TPA模型,并通过在实际工况下的测量和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某车车内噪声各条传递路径贡献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排气管悬置4的Z向、发动机右悬置Z向及发动机左悬置Y向的贡献量最大,为主要的噪声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主要贡献量路径进行的频响函数与工作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频率为26.7Hz时,排气管吊点Z向的贡献量主要是由其工作力所引起的,即发动机2阶频率时的振动所产生的力;发动机悬置与发动机表面声辐射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某国产新型SUV的路面激励噪声,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法将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开展优化分析。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试验测量获得了沥青路面60 km/h工况下悬架系统车身安装点激励力,利用Hypermesh模拟计算确认此工况下对车内响应影响较大的路径为后悬架左、右横拉杆与车身安装点所在路径,在此路径上展开优化,降低左、右横拉杆衬套刚度并进行了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车内噪声,满足目标值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某摩托车为例,通过对摩托车进行车外通过噪声试验,发现该车工作时,在其右侧面存在1kHz附近的共振频率;通过对发动机右侧面进行声强试验,发现1kHz附近的噪声是通过壳体向外辐射的,以结构噪声为主;通过对发动机右壳体进行模态试验,发现该壳体在振动的激励下,存在1kHz附近的固有频率。综合分析三种试验所得的数据,发现该型号摩托车右侧面噪声较大的原因是:发动机右壳体在振动的激励下,在1kHz附近发生了共振,进而向外辐射出大量的噪声。这个分析结果为下一步优化壳体的振动噪声特性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轻型客车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某轻型客车前悬架扭杆弹簧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扭杆弹簧最大通用化基础上,建立了扭杆弹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相关参数,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扭杆弹簧模型进行应力校核,最后进行样件试验。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扭杆弹簧刚度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轻型卡车翻转机构一般采用单扭杆结构实现车身的翻转。针对单扭杆翻转机构螺栓断裂问题,本文对轻卡车身前悬右支座结构受力进行分析并判断失效原因。同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通过HYPERWORKS软件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优化前后车身前悬置翻转机构支座以及紧固件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台架试验与可靠性路试对优化结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传递路释分析(TPA)方法对某一新型轿车进行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分析,首先运用TPA方法拟合测试数据以求出路面对轮胎的轮心激励值,再将该值加载到CAE模型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车内噪声。数值模拟计算中发现乘用车后轴对整车噪声的贡献大于前轴,说明需要对乘用车的后轴进行改进;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路面噪声的实际测试数据,发现分析误差可接受,完全可以反映出车辆车内噪声特性,验证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车内噪声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某一新型轿车进行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分析,首先运用TPA方法拟合测试数据以求出路面对轮胎的轮心激励值,再将该值加载到CAE模型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车内噪声。数值模拟计算中发现乘用车后轴对整车噪声的贡献大于前轴,说明需要对乘用车的后轴进行改进;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路面噪声的实际测试数据,发现分析误差可接受,完全可以反映出车辆车内噪声特性,验证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车内噪声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怠速工况下某轻型客车驾驶员座椅导轨异常振动情况进行研究,将发动机3个悬置和2个吊耳X、Y、Z方向的振动作为输入,以座椅导轨Z方向的振动作为输出,建立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模型。采用试验方法,利用矩阵求逆法对每条传递路径的激励力进行了计算,并对主要贡献路径进行识别,发现27 Hz时排气管前吊耳Z向的激励力较大,引起了座椅导轨振动严重。最后对路径耦合对传递路径分析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ADAMS建立了某轻型车完整的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学仿真模型,为反映车辆的真实行驶工况,对左、右车轮测试平台分别创建了随机激励。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运动特性参数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原导向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前轮定位参数在优化前、后的变化量较小,均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轮距和前轮侧向滑移量的变化较大,优化后二者都在理想的范围内变动,达到了预期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Hypermesh软件建立某新能源汽车真空泵支架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纵梁两端加载X、Y和Z方向的振动激励,采用频率响应方法对其进行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最大应力幅值超过其材料屈服,不符合设计要求。通过集成优化得到最优的支架厚度,优化之后其应力水平均低于材料许用应力,能够满足振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后驱车型传动系统高阶弯曲模态共振引起的车内噪声问题,利用激振器对试验模态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使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综合运用试验和仿真手段对模态的敏感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传动系统间隙和变速器档位对弯曲模态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传动系统四阶弯曲模态共振引起了车内噪声问题,该模态的质量敏感位置位于第二段和第三段传动轴,可通过调整后桥输入法兰质量分布实现降噪6 dB(A),优化传动轴支撑点的位置可有效提升传动系统弯曲模态频率,并降低其引起的7 dB(A)噪声响应。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某款国产SUV开发过程中出现路面激励而引起车内后排乘员噪声的问题,本文利用传递路径分析理论,分析车内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关系以及传播路径,建立整车振动与噪声分析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分析路面激励通过车身结构而引起车内振动与噪声的传递路径,对影响比较大的几条传递路径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目标值。最终,通过对样车进行试验,车内后排低频的隆隆声消失,达到了期望的效果。该分析方法对车身及整车的NVH分析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立排气系统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利用所采集的加速度信号作为边界条件,计算分析了排气系统吊钩的动态响应力.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激励作用时,吊钩载荷响应力和加速度在同一频率出现峰值,且处于弯管处的吊钩由于有附加扭矩而造成动态响应力较大.对吊耳刚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排气系统对吊耳Z向刚度较敏感.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吊耳Z向刚度来减小吊钩处动态响应力.  相似文献   

14.
结合轿车扭杆式后桥的等效刚度力学模型、后悬架非对称橡胶衬套的变形耦合特性以及减振器、螺旋弹簧的力学模型,建立轿车扭杆式半独立后悬架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表明仿真和试验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车身平顺性及车轮接地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分布式四轮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中建立了整车模型,通过对前、后悬架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探讨其对车身平顺性与车轮接地性的影响。基于α法建立评价车身平顺性与车轮接地性指标的多目标函数,对灵敏度较高的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前、后悬架的刚度减小,前悬架的阻尼增大。与优化前相比,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16%,左、右前轮动载荷的均方根值均减小11%。  相似文献   

16.
鉴于随着后视镜、A柱、天窗等部位的气动噪声源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车底高速气流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中对汽车底部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噪声进行研究.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车模型车体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结果表明,声压激励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湍流压力激励,车内噪声随频...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结构振动和辐射噪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多体动力学方法、有限元方法、声学边界元方法于一体,对某柴油机结构振动和结构辐射噪声特性系统地开展了数值预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模态试验数据修正了发动机各部件及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确保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由计算所得发动机结构表面的振动速度值和试验值变化趋势一致,在部分频率段吻合较好。基于表面振动速度法通过Matlab编程获得了各部件的声功率级及其排序,能够有效地指导低噪声设计工作。通过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分别对不同激励工况下发动机结构振动响应和声学响应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可知,在低频段范围内活塞激励和燃烧激励相对阀系激励对整机辐射噪声的影响大,高频段辐射噪声主要集中在1 700Hz左右频段,其中,阀系激励对该频段范围内辐射噪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扭杆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化与可靠性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已深入到结构设计,强度与寿命分析,选材和失效分析等各个领域中,讨论了扭杆的秘优化设计问题,在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特性已知的情况下,应用随机摄动法和约束随机方向法对扭杆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直接实现扭杆可靠性优化设计,迅速准确地得到扭杆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信息。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基于复特征值法,建立了某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噪声分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包括从频率、振型、负阻尼比、模态参与系数、模态应变能等仿真结果进行制动器制动噪声分析,为汽车盘式制动器系统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汽车盘式制动器系统在8 337 Hz频率附近发生制动噪声的可能性最大,在8 337 Hz时复特征值实部为最大值45.5,负阻尼比为最小值–0.545 6%,Z方向的参与系数值最大,制动盘和制动块的应变能比值较大,且该不稳定模态主要是由于制动盘和制动块之间发生模态耦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SUV车型在3档加速工况下由于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引起整车轰鸣噪声,进行整车传动系统传动仿真分析与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将仿真模型进行对标,尝试了4种不同的方案以优化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频率和幅值,最终选取扭振减振器(TVD)和挠性盘离合器作为实车验证优化方案,使车内的轰鸣噪声下降5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