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车辆NVH性能是汽车研发中一项重要指标,车身阻尼结构的振动和吸隔音特性是影响车内空腔声学响应的重要因素。以国内某车型为例阐述阻尼材料在车辆NVH开发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阻尼材料的选材及结构优化,降低车内关键频率段的噪声声压级,提升车内空腔的声学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动力总成声学台架上测试分析动力总成噪声,是优化动力总成声学性能,提高汽车NVH性能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了四驱自动挡动力总成声学台架的搭建方法及应用范围,促进了动力总成声学台架在提高汽车NVH性能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根据交通噪声传播规律和声学原理研制开发的《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设计系统》对三义庙立交隔声屏障进行声学设计,并从隔声屏障的结构安全,对行车的影响,耐久性能,易施工尾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汽车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包括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整车级别的声学品质目标设定、系统和元件级别的声振特性目标设定)、NVH仿真分析的置信度、NVH虚拟环境技术、车辆噪声控制的材料及结构技术等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汽车内饰声学环境的噪声,依据层复合材料的声学特性与防水膜材料特点,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结合内饰设计工作经验,对3种主流车门防水膜材料及其组合内衬材料的声学性能、成本及使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PE材料防水膜满足设计要求,吸声和隔声效果良好,在层复合材料中,刚性高的材料能提高隔声效果。为新型材料用于车门内饰件功能扩展方面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车内噪声,应提高汽车仪表板的隔声性能.采用声学边界元方法求解仪表板的透射总声功率,找出仪表板透射声场的最大声压点位置,即"目标场点".将仪表板划分为几个区域,分析它们对"目标场点"的声贡献量,找出仪表板隔声的"关键区域".在"关键区域"敷设声学包装,利用结构- 声耦合法,建立复合结构仪表板模型,计算其隔声量.结...  相似文献   

7.
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内噪声产生机理,阐述了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车辆噪声振动测试、车内噪声产生原因分析、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白车身模态试验、车室声学分析、车身结构优化等.按照该流程进行了实际车辆车内结构噪声的治理,显著降低了车内结构噪声,提高了该车辆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声激励下的车内高频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动机声激励下中高频噪声和整车声学包隔声性能,在VA One软件中建立整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和声学包模型,并进行基于能量的整车隔声量测试和发动机噪声采集试验,验证了整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驾驶员头部声腔和腿部声腔的输入能量贡献量分析,发现前围和地板是车内噪声的主要传播路径,为后续汽车声学包的优化设计和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结合汽车内饰材料开发实践,阐述了以NVH性能为目标的汽车内饰轻量化开发工程控制方法及机理。结合某乘用车车型开发,以前壁板隔音垫与车门吸声材料的轻量化设计验证为例,提出一种内饰材料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方法。通过SEA仿真和道路测试,全面评估和验证了其优化效果。在质量减轻高于50%情况下,显著提升了行驶工况中的车内声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汽车的NVH性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而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也为NVH性能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高频噪声带来的挑战。因此,应对高频噪声的声学包的优化设计便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某三厢电动车进行路试评价,得到后排乘客抱怨来自衣帽架处的高频噪声的结论,进而进行了密封测试,传递函数测试以及对噪声路径进行分析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若要降低来自衣帽架处的高频噪声,首先要密封住车内噪声传递路径上多余的孔洞,其次要减小必要的总开孔面积。最后在布置空调通风孔位置时,提出优化设计噪声路径,使噪声在吸音棉上的有效路径最长来达到优化声学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热泵系统的振动噪声性能在新能源汽车整车NVH舒适性评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热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特点,结合汽车振动噪声控制原理,从振动噪声激励源、结构模态分布、传递路径、评价工况等多个维度开展了热泵系统振动噪声控制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某国产混合动力轿车在热泵产品开发中的NVH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热泵NVH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压缩机、空调管路、HVAC箱体、声学包以及压缩机控制策略是NVH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的振动噪声性能控制提供了清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后,轿车车身结构设计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文章通过介绍车身布置新方案、空气动力特性、车身安全特性以及声振粗糙度(NVH)性能,阐述了轿车车身结构的新动向,如取消中柱;通过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及塑料等材料,以及采用新型车身结构来满足碰撞要求,同时减轻整车质量。车身结构也越来越考虑到减少车身噪声源和噪声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减汽车噪声危害需提高声品质,应分析减振、隔声、吸声材料和消声器技术性能,要做车身气密和轮胎噪声试验,以消除共振和共鸣峰值噪声;消声室数采发动机振动噪声和定位噪声源,测量声源声级、响度、波长和频率,噪声经频谱分析滤掉刺耳声频,不同相位、波长和功率噪声匹配传出低声级悦耳声音,提高汽车NVH性能和人类安全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和噪声问题成为影响消费者驾乘舒适度的两个主因,车内声学包部件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静音性起到了主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车内声学包部件VOC和NVH特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在汽车声学包的应用动态,指出了超细纤维材料同时具有低气味、低VOC、优异的吸、隔声特性以及质轻等优点;分析了超细纤维声学包部件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在当前汽车电动化背景下,超细纤维材料在声学包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刚度和模态应变能的某车NVH性能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创建某车的白车身模型和带内饰车身模型,进行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并结合车身的模态应变能分布情况和动刚度分析结果,查找并确定导致车内噪音较大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优化方案,采用CAE方法选择最佳方案,经试验验证,最终改善车身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16.
车身声振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身的声振设计属于汽车声学设计的范畴,也属于汽车NVH特性研究的分支,主要研究车身结构固有特性和车身噪声之间的关系,查清车身各种振动源、声源发生振动和声音的基本原理,明确各种振动和声音的特性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振动和声音传递的途径,在结合人们对各种声音主观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根据交通噪声传播规律和声学原理研制开发的《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设计系统》对三义高立交隔声屏障进行了声学设计,并从隔声屏障的结构安全,对行车的影响,耐久性能,易施工性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实测和运营预测表明,降噪效果明显,达到了设计要求。该系统的研制为我国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的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汽车燃油泵的振动噪声进行分析与控制,文章结合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通过NVH实验(Artemis/LMS)调查引起车内噪声振动的机理,利用仿真模拟(AltairOptiStruct)分析搭载燃油泵的车身结构动态特性,仿真关键路径精细分析车身工作变形模态(ODS)与节点贡献量(GPA),为燃油泵振动噪声的优化提出可行性方案。NVH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车辆怠速鼓噪声@100Hz与拍频噪声机理:燃油泵工作频率与整车怠速发动机八阶频率耦合发声;2)车辆常用电动燃油泵转子动平衡控制方法不完善,导致动平衡精度缺失,常引起燃油泵工频及谐频振动;3)通过试验与仿真结合快速定位车身薄弱位置,优化车身振动传递灵敏度3 dB,改善整车怠速燃油泵鼓噪声5dB(A)。文章详述NVH实验与仿真模拟结合分析方法,提出了抑制汽车燃油泵振动噪声的有效方案,提高车辆驾乘舒适性,研究结果为汽车电动燃油泵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2018中国汽车NVH国际峰会"于1月17日至18日于上海圣诺亚皇冠假日酒店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希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内容主要涉及最新NVH主动控制技术、标准法规、动力传动系统噪声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NVH技术、轻量化对NVH的影响、NVH仿真模拟技术、CAE开发流程、声学包、声躁传播阻断技术等,并结合整车开发案例,对NVH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此次峰  相似文献   

20.
葛锋  李勇  顾彦 《上海汽车》2012,(7):45-48
主要根据统计能量方法,建立某款轿车的SEA模型,对其室内噪声进行了预测;对整车的声学包进行降本优化设计,在保证整车NVH性能的同时,降低声学包的成本和重量.最后,根据优化结果,以实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安装降本后的声学包,整车NVH性能和之前相比仍在同一水平.实用表明,利用SEA方法可快速对声学包进行优化设计,避免传统内饰开发的繁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