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Strasser 《隧道》2004,(1):15-16,18
斯坦豪斯隧道是Semmering连接线的一部分,穿过奥地利疗养胜地Semmering附近,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因此。对支护喷射混凝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使用早期高强度湿喷混凝土。本文介绍了所使用的早期强度为J2和J3级的湿喷混凝土,以及非碱性速凝剂。文章还介绍了确定用于拱顶混凝土成熟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斯坦豪斯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2.
以湿喷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汕头LPG地下储库工程中的实践应用为例,介绍了湿喷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生产工艺,施工组织(采用大型湿喷机),施工技术以及效益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隧道喷混凝土支护的农渐硬化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地层位移的支护响应以及喷混凝土衬砌中产生的应力。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考虑喷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并能提供支护隧道的收敛一约束曲线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湿喷技术存石头岭隧道初期支护中的应用为例,着重介绍了湿喷机的原理及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并通过十喷与湿喷的比较,体现了湿喷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5,35(12):1235-1242
阐述了各国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要求和日本的相关研究,强调在今后的隧道施工中,必须强化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测试,积累有关初期强度的数据,摸清楚初期强度与变形控制的规律。喷混凝土最佳配比是确保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介绍日本建议的确定喷混凝土最佳配比的试验施工流程,提出应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尤其是日本对喷混凝土机械的研制及应用情况(包括:分离式喷射系统,一体式喷射系统,长臂喷射机,双喷嘴喷射机等),认为提高喷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实现快速及时喷混凝土,对保证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是保证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之一。列举了各国应用纤维喷混凝土的现状,认为合适的纤维补强材料可以取代金属网,应当尝试,以简化作业程序、提高喷混凝土速度和质量。介绍了日本青函隧道对喷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的长达40年的调查情况,认为青函隧道的喷混凝土保持了长期的耐久性。最后强调,强化对喷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机械的开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确保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如何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是今后在施工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这2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确保喷混凝土在初期支护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秦岭Ⅰ线隧道是国内首次使用TBM施工的铁路隧道,TBM配备了先进的混凝土湿喷设备,本文结合现实实践,详细介绍了秦岭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现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不同的喷混凝土技术所达到的质量情况,研究了Grodinge工程中喷混凝土的生产控制情况。采用湿拌法并在现场采用可移动的混凝土搅拌器拌合混凝土获得了最佳的质量,若采用工厂预拌合的混凝土,其质量变化较大;采用干拌法时,其质量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8.
《隧道建设》2014,(5):466-466
<正>作为世界级工程,青岛胶州湾隧道在建设过程中着力加强了科研课题对工程的实际指导作用,实现工程的自主创新。隧道施工采用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主要包括:C50模筑混凝土一次浇筑100%合格、在全国首次采用C35湿喷高强度混凝土、成功实现多重防腐锚杆的施作、堵水控制效果远远超出设计标准及国内首次采用可维护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9.
水泥的水化作用对混凝土的可加工时间和强度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隧道 施工中往往会出现施工工序延误的情况。因此掌握水化作用是很重要的,这样便可根据需要而更好地使用喷混凝土。近七年以来,已开发了一种二组份系的混凝土添加剂。采用这种添加剂,可在72h以内阻止水化作用。不过,在这段时间内可随时使喷混凝土活化。由此,隧道施工人员可使喷混凝土的施做作业适应于掘进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状况,而不会担心因混凝土的超前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海口世纪大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口世纪大桥基础工程设计中,对钻孔桩基础与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分别从工程造价、质量控制、施工周期等方面作了必要的比较、分析、探讨,为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相关的基础资料,以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过沛渊 《国外桥梁》1993,(4):285-289
分析研究预应力先张桥主梁中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的经济效益。首先用路易斯安那州的材料,探索出28天抗压强度超过69MPa,坍落度为21.6cm的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研究其18小时强度、弹性模量及破断模量。曾就AASHTO的7种主梁类型以69MPa的高强度混凝土替代一般41MPa的混凝土,用改变主梁数、跨径和梁型的方式分析研究跨径增大的可能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确定喷混凝土的质量是如何受到岩石表面高温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有多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下采用最低强度等级为52.5的加有微硅粉的波特兰水泥(CEMⅡ/A-D,SIA-norm215.002)并结合相应的喷混凝土添加剂可以减少喷混凝土强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不论采用何种喷射混凝土方法,在整喷射射中都会产生回弹。实际上这种状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喷混凝土的一个典型特征。所作的试验是采用湿骨料和喷混凝土专用水泥的新工艺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陈菁 《国外桥梁》1996,(1):11-14
美国得克萨斯州于1994年建成国内第一座整桥采用高强混凝土设计与施工的卢埃特(louetta)公路高架桥,几项创新使该桥在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后独具特色,这几项创新在美国均是首次采用,如在其先张混凝土结构中率先采用了直径15.24mm,以50mm栅距设置的预应力钢绞线等。本文介绍了该桥的结构,以及梁、桥墩、桥面和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这一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为美国今后充分利用现有建桥技术建造出超高强度混凝土桥梁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机制砂喷混凝土堵管的问题,以郑万高速铁路小三峡隧道使用水洗机制砂喷混凝土为例,基于施工现场材料、施工环境、施工进度、经济效益的要求,对水洗机制砂喷混凝土使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良水洗机制砂的级配,选用合理的喷混凝土配合比,保证了该项目机制砂喷混凝土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并在工程中获得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战良  邹闯 《公路》1997,(9):1-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几种粉煤灰混凝土(钻孔桩水下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高泵程预应力混凝土和路面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庆槐 《国外桥梁》1996,(1):38-46,50
在最近20年间已对高强度混凝上材料、配合比及其基本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一期间对用于桥梁构件时它的跨度能力也已作过一些研究。在桥梁方面的高强度混凝土的计算技术还研究得很少。本文将为桥梁上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提供资料,为当今混凝上桥梁设计提供资料。还将提出最大科学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中的科研计划,以及留待今后科研的重点范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速凝剂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湿喷混凝土塌落度、回弹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塌落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当速凝剂掺量为2%、4%、6%、8%时,湿喷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平均值分别为201、165、152、144 s,湿喷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平均值分别为442、422、345、330 s。随着速凝剂掺量的从2%增加至8%,湿喷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速凝剂为6%时湿喷混凝土的回弹率最小,当速凝剂掺量为4%、6%时,湿喷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都高于30 MPa,满足湿喷混凝土对抗压强度的要求;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湿喷混凝土坍落度的增加,平均回弹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120~140 mm范围内时湿喷混凝土的平均回弹率最小。添加水泥重量6%的速凝剂和水泥重量1.0%的减水剂的湿喷混凝土的密度都在2 100 kg/m~3以上,平均抗压强度达到32.56 MPa。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现场喷射回弹量大、强度低、成本高、工作性能不佳等问题,通过在试验材料中添加流变控制剂(RC430),解决了砂率高、石屑含粉量高造成的混凝土粘稠现象,同时考虑水灰比、砂率、石屑占细集料比例和RC430含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现场实测,不断优化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以得到最佳湿喷混凝土配合比,并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湿喷混凝土。试验结果和现场应用表明:1)砂率对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砂率为70%;2)水灰比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最佳水灰比为0.47;3)石屑占细集料比例为50%及RC430含量为0.4%时,其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最佳;4)金林隧道现场试验中,研制的高性能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回弹率较普通喷射混凝土降低50%,综合经济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湿喷技术是一项推广中的新工艺。混凝土湿喷技术的使用,能极大地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缩短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循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湿喷工艺建立喷射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使喷射混凝土品质稳定可靠。以渝利铁路隧道施工为例,探讨湿喷工艺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