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车型右后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从源和传递路径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了减振器低温下异常振动和轮罩刚度弱是减振器异响根本原因。为了从工程设计和产品管控上彻底规避减振器异响问题,制定减振器单体台架试验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同时对传递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结构设计建议及目标。  相似文献   

2.
驱动轴减振器的动力学参数直接影响其减振效果,文章提出了一种减振器优化设计方法,对驱动轴-减振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减振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对其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考虑实际约束的基础上对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减振器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减小轿车驱动轴的振动.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某车型悬架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进行整车道路试验及台架试验。利用时频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得出减振器异响源是减振器本身和异响声音的频率;利用力锤模态试验求出减振器部件和组合部件模态固有频率,分析出异响噪声源。对减振器异响噪声控制方面和试验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整车发动机在1700~2900r/min大负荷加速工况下存在发动机前端附件系统异响的问题,计算并分析了发动机曲轴减振器对于附件系统异响的激励影响,研究了增大曲轴减振器外圈惯量,即减小外圈激励对于附件系统张紧器振动的影响。基于仿真分析,测试改制曲轴减振器样件对于降低外圈激励及张紧器振动的效果。测试结果发现,增大曲轴减振器外圈惯量,可以有效降低外圈激励。因此在设计开发时,在满足内圈扭振角度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降低曲轴减振器外圈角加速度,由此可大幅降低附件系统张紧器的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故障现象一辆行驶里程约为21万km的2006年产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起动时发动机有异响。故障诊断接车后打开发动机室盖并起动车辆,立即听到发动机发出较响的"当当"声,传出声音的部位位于发动机前侧。根据该声音特征及部位,初步判断是正时带轮附近的机械故障,但具体产生异响的部位仍需进一步确定。按照从简到繁原则,将发动机熄火后先拆除了发动机正时带,然后重新起动,异响依然存在,说明不是正时带方面的问题;再将发动机熄火,拆除曲轴扭转减振器,起动发动机,异响消失,从此判定故障应该在曲轴扭转减振器方面。该车使用的是橡胶扭转减振器(图1),拆开后发现硫化  相似文献   

6.
对某款4缸汽油发动机正时系统的噪声与异响进行研究,并开发出了诊断流程.对正时皮带引发的异响抱怨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其背部厚度.对相位调节器引发的异响抱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内部机油泄漏会导致正时系统的异响.对凸轮轴引发的异响抱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轮廓尺寸超差.对外界激励引发的异响进行了分析,使用静音惰轮和减振器降低噪声,发现减振器对外界激励引发的噪声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汽车用减振器的工作特点,按照国产某微型轿车后悬架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单出杆单筒磁流变减振器,并进行了实物样品研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建立混合工作模式下磁流变减振器计算模型,并对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动态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台架动态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单出杆...  相似文献   

8.
<正>故障现象一辆瑞风S5车,行驶里程约为8万km,因底盘异响而进厂检修。据驾驶人反映,该车在颠簸路面低速行驶时,底盘后侧会有"咕咚咕咚"的异响,而高速行驶时会有类似于车轮压到高速公路隔离带的高频振动感。故障诊断该车后悬架采用的是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试车发现异响很明显,判断是左后侧减振器损坏(失去减振效果)产生的"咕咚咕咚"声。直接更换左后减振器后试车,故障依旧,又将另一侧的减振器同时更换,故障依然存在。用举升机将车辆举升,检查并更换了后稳定杆支架、胶套、球头,调整了减振螺旋弹簧护套安装位置和后托臂的  相似文献   

9.
某车型在进行结构耐久过程中出现了异响问题,经试验人员检测,该异响是轮毂轴承处产生,本文通过对轴承的设计原理,异响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对标了轮毂轴承在整车、零件上的装配保证能力,最终将该异响根本原因锁定在整车拧紧力矩问题上,经设计改善,车辆的整个耐久路试未有轮毂轴承异响问题发生,问题得到解决。为后续轴承异响问题排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轻卡加速轰鸣问题,文章基于Nastran有限元法,对车架第二横梁及优化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并通过NVH振动测试试验,有效解决了该车型加速异响轰鸣问题,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