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针对上海6处停车换乘(P+R )点位使用率有高有低的情况,展开P+R用户选择行为调查。初步调查发现出行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出行费用。为研究结论普适性,采用网络观测辅以实际行程时间调查的方法,对高峰时段6个换乘点位的典型通勤路径的自驾、P+ R方式的出行成本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上海P+R设施应分为城区内和城郊设施2种类型;P+ R用户并非全部由自驾出行人员转换而来,也转自于公交+地铁或出租+地铁等其他出行方式人员;其中,自驾出行人员对时间节省最关注,道路通畅时其时间价值要低于交通拥堵时;公共交通出行人员由于出行时间节省而选择P+R;出租+地铁及普通停车换乘用户更关注出行费用;P+R有助于促进多模式交通出行,公交配套不完善地区P+R需求更大。   相似文献   

2.
鉴于解决国内交通拥挤,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选取上海市作为公共交通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公共交通发展的因素,找准上海市公共交通定位,进一步探求上海公共交通可持续优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和公交到达地铁站的换乘量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生成基于地铁站网络的泰森多边形。其次,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不同圈层的POI数量及自行车出行量得到泰森多边形的影响系数。再次,得到了公交站点数、公交到地铁换乘时间、不同类别的POI数量等多个变量,并建立了换乘量生成模型。利用北京市的智能卡数据、公共交通网络数据和POI数据,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可预测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的周边区域(泰森多边形中)的慢行交通出行量,为新建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及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居民出行的有效途径,可拉动经济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大气环境,节省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堵。据法国《公共交通》杂志2010年第12期报道,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交通联营集团公司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扩大经营规模和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周边交通衔接设施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地铁客流的供给以及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昆明地铁一二号线首期工程是云南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线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本文通过对其周边交通衔接客流的调查,从客流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换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包括商业、居住、客运枢纽在内的不同站点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通过对衔接客流的分析,为地铁交通衔接设施以及共享单车的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社会进程已经走到了新的时代关溢——交通机动化的井喷增长与城市发展格局、道路空间资源、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交通拥堵已经变成"让城市更美好"的一大制约因素,成为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时代课题。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交通拥堵带来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出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安全事故频发等。仅从经济角度考量,统计显示,中国  相似文献   

7.
什么才是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公共交通系统?地铁?新能源公交车? 都不是.2012年4月17日,在瑞典驻华 大使馆举行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城市公 共交通系统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不同 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 如何运用现有技术,营建绿色、高效、 低成本运营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缓解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 压力,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先进的公交 系统、使用生物燃料的公交车辆.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斯堪尼 亚中国战略中心执行董事何墨池给出 的观点是:发展地铁交通不能忽视公 交建设,电动汽车成本较高,不能解 决今天的公共交通问题,只有通过高 效的公交车和可替代燃料才能解决现 在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末,天津市公交专用车道将达到207 km,快速公交走廊将达到71 km,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实施。未来几年,天津市将继续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地铁网络、滨海新区骨架线路建设,完善地铁车站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并在地铁首末站、换乘站规划建设公交客运枢纽,实现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同时,将推广城市公交智  相似文献   

9.
杨亮 《运输车辆》2010,(7):40-41
重庆是我国公共交通环境最有特点的城市之一,受地貌环境和城市发展结构的影响,目前所拥有的公共交通模式涵盖了公交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缆车、扶梯(亚洲最大)、升降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州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国内有了快速发展。通过介绍广州市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来解决问题的设想。结合广州目前已有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公共交通子系统以及未来几年公共交通和社会交通模式快速变化的要求,对未来广州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综合各专业的系统规划。结合济南市西客站片区的横断面规划设计,分析道路交通功能、交通安全、城市景观、地下空间利用、时序发展等因素,并将绿色交通理念以及生态景观概念运用到道路横断面规划中。对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城市群路网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提出以中心城市到其他节点的出行时间作为城市群可达性基数,按照等时线测度交通服务的可达性概念,给出了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群可达性测算方法。根据测算出的到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将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交通圈,并分别以面积、人口、GDP三项指标的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对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城市群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别测算了公路网络、公路衔接现状高速铁路网络与公路衔接规划中高速铁路网络3种情景下的城市群可达性。经过比对分析发现,公路衔接高速铁路对扩大城市群2 h交通圈具有重要贡献,其中交通圈等级提升明显的县域主要沿铁路线路分布,且呈现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越远,提升等级越高的趋势。公路衔接高速铁路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即1,2 h交通圈上。在引入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后,发现城市群可达性进一步提升,2 h交通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面积覆盖率达到95%,但城市群内仍有少部分区域距离中心城市的出行时间达到2 h以上,即规划的路网仍不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目标,需要考虑进一步引入更快速的交通方式并配合完善公路网。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指出,铁路客运站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该地区往往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所在.接着,介绍了在哈尔滨市铁路西客站的规划建设阶段,对该区域的道路网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交通需求分析,提出了三种道路网规划方案,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前期的专项的道路网规划设计研究,加强了铁路客运站区域的交通设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诸多后续...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它是一种没有红绿灯的、全过程无干扰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案或方法,它包括无干扰干道网络设计和无干扰区域网络设计。该方案通过采用熊氏无灯交叉通行法的关键技术、单向通行技术、环形道路设计,创新网格区域车流和干道网车流的无干扰交互模式,规避了各种道路交通干扰因素,实现了道路交通全过程无干扰运行模式,避免了道路交通的梗塞效应,从而大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彻底避免目前的高峰时段恶性塞车情况,大幅提升汽车通行速度,减少汽车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该设计同时提供了两种方案,能够同时满足新城规划和老城改造的需要。同时,该方案的实施成本非常低廉,是解决当代城市交通难题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形态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形态是交通模式的基础,交通模式对城市形态具有引导作用,该文通过对山地城市特征、用地形态的生成及拓展规律的分析,从宏观层面(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交通结构)和微观层面(城市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方式)总结了山地城市用地形态与道路交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17.
从老城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针对老城区道路的现状条件,从道路横断面型式的确定、交通模式的选择,以及交通设计的细节处理3个方面阐述老城区道路改造的设计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道路交通组织的总体目标、基本策略和主要措施,对世博期间上海市日常交通和观博交通实现"双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P+R"停车换乘、公交优先、集约化出行转换等交通组织措施合理纳入世博会后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天津2020年将发展成为"超级城市"这个课题论述了第三代城市——"低碳生态城",结合天津"双港双城"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绿色交通进行研讨,通过对"超级城市"未来的车与路的展望,对道路交通设计提出8点新理念,对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布设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初步研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客货分离道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现状的深入分析,确定当前制约我国道路交通系统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客货分离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概念,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现有交通问题,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降低道路建设工程投资、提高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其成果对指导城市用地布局建设,推动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的快速、高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