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交通事故是高速公路发生拥挤的主要原因,而且已经证实,通过尽早发现和排除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可以大大减少交通延误。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率已成为衡量交通管理水准的重要标准。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就是针对高速公路的特点、事故特征而建立的,以期及时、准确地检测事故,迅速、及时、适当地排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伤害,降低事故死亡率。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工作应做到及时、有效、快速。为了提高隧道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效率,对隧道交通事故救援各个阶段影响应急救援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模拟广东省汕昆高速公路龙英段金门隧道事故应急救援为例,估算应急救援力量到达最快时间,分析隧道长度对救援力量到达时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救援力量布局对提升救援速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与紧急救援系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针对高速公路常发生交通事故及异常交通状态,本文以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应用为背景,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与紧急救援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指挥及辅助决策系统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应急指挥及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及流程;针对不同交通事件提出了对应的应急管理预案,以保证救援的及时性为目标,提出了高速公路紧急救援资源配置的原则及优化评价指标;根据路网中交通事故发生的区域概率、事故数和事故等级等建立了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实现了与应急指挥调度各子系统互联的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论针对高速公路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及其异常交通状态,以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的应用为背景,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与紧急救援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且时常发生二次事故,出现连环追尾。如果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检测到事故情况,并对事故按照一定的预警指标确立相应等级,采取相应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则可以极大程度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发生二次连环事故。文中对高速公路二次事故成因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二次事故预警指标确定及二次事故预警指标范围设置等进行了研究,为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预防技术与应急处置方案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现有高速公路路政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在应急事故和紧急救援时所面临的用户定位问题,分析了现行道路定位方式在行驶方向、立交匝道等处精确定位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建立于国家统一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基础之上,包含道路编号、百米桩号、行进方向和传输校验4大要素的路网精细化定位编码标识,并给出了编码规则和标志制作安装方法,使得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员和司乘人员能方便快捷的获取精确的道路定位,从而指引管理部门快速反应,为交通应急指挥和紧急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高速公路应急车道是指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的供车辆遇紧急情况临时停放、等待救援或遇有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中断,保障交警、消防及救援等车辆赶赴现场的应急通道。应急车道在遇有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中断时,抢救伤员、快速处置事故现场、及时恢复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高速公路的"生命通道"。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非法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违法行  相似文献   

9.
隧道安全保畅管理一直以来是高速公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交通事故的施救水平、有效进行紧急救护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常台(上三段)高速公路对近千起隧道交通事故进行归类、分析、梳理,对施救技巧进行总结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针对隧道特点的高速公路施救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尚宇辉 《上海公路》2001,(4):35-36,34
高速公路紧急电话系统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设备之一,它为解决公路上意外事故的报警,争取救援时间,减轻事故中人员生命伤害和减少财产损失,保证道路畅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上及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上均设有紧急电话.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上紧急电话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提高.其主要方向是大容量、远距离、多功能和高度智能化.为此,开发全数字式高速公路紧急电话系统也是目前紧急电话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汽车制造业进入大繁荣时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更加显著。作为医疗救护系统中的代表性产品——救护车而言,它起着抢救、运送和监护病人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加剧,救护车常常因堵车而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救治伤员。对此,文章进行一系列研究,研究一款小型、便捷的救护车。其最主要的设计初衷还是以救护车能不受拥堵路段的影响,在车流中加快行驶速度,并且安全运送伤员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12.
In Japan, the transport time of patients by ambulance is increasing annually, yet it is not clear how this is affected by the extension of ambulance driving time.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we used simulations to examine how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EMT) activity time could be reduced. The research period was from September 14 to November 15, 2016.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ansported to the tertiary emergency medical facility at Saitama Medical Center,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targe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probes deployed in each ambulance was matched with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 records to identify distance, acceleration, EMT activity time, and scene location. Response time (RT) was compared between cases when the ambulance was dispatched from the nearest fire department (FD), from another FD, and assuming the ambulance was dispatched from the nearest FD. Additionally, we extracted data on congested roads, simulated cases in which road congestion was assumed to be improved, and examined whether time was statistically reduced. Average emergency vehicle running time to the scene (EVs) in 35 cases (51.5%) dispatched from the closest FD was 4.3 ± 1.47 min (Group A). In 30 cases (44.1%) dispatched from another FD, EVs was 7.2 ± 3.59 min (Group B). In 3 cases (4.4%) dispatched when returning to the FD, EVs was 8.0 ± 5.10 min. For Group B, EVs for a simulated dispatch from the nearest FD was 4.0 ± 2.12 min (Group C).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ups A and B and Groups B and C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verage emergency vehicle running time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Vemd) in 39 cases (57%) in which the ambulance did not pass a speed reduction zone was 8.2 ± 4.56 min (Group D). In 29 cases (43%) in which the ambulance did pass it, EVemd was 15.2 ± 4.81 min (Group E). For Group E, EVemd for a simulated route without speed reduction was 12.1 ± 3.51 min (Group 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s E and F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Ultimately, this study identified issues that reduced EMT activity time by analyzing GPS data in an urban area; analyzing such GPS data may illuminate regional issues regarding ambulance driving.  相似文献   

13.
苏东兰  郭忠印 《公路》2021,(3):220-226
基于灾后路段可通行性、救援时效性及安全性的分析,提出了灾后最优应急救援通道定义。结合历史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时间与存活率统计资料,提出了时效性与安全性的最优应急救援通道评价原则,建立了包括路径行驶时间与行车风险的最优应急救援通道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0~1变化后,构建了应急救援通道的目标函数。按照灾后道路破坏导致的路网交通功能受损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常运营状态及破坏状态,其中针对路网正常运营的状态提出了行程时间最短、行车安全性最高的最优救援通道搜索算法;对交通中断的路网破坏状态,构建了基于路段破坏位置、抢通耗时、抢险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的最优救援通道修复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路段抗灾能力、路网冗余度、优化抢险保通技术力量及机械设备储备,是提高灾后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率,将交通状况、在途潜在风险等信息纳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救援车辆诱导研究中,基于实时和时变路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以车辆出行时间最小,路径可靠性最强为目标,构建基于在途时间和路径可靠性的车辆诱导最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实时信息和时变信息结合策略,使模型规划路径随路网交通量变化而相应做出阶段性调整,采用滚动时域策略将该动态决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离散时间点的静态决策问题,用于计算应急救援路径时间;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发生后路网交通事故率升高,同时容易发生拥堵的状况,进一步将救援规划路径可靠性作为决策目标,即应急救援车辆规划路径在面对道路中断或者严重拥堵时是否拥有更多的调整策略,更新救援路径尽快完成救援任务;为了便于量化计算将上述目标转化为统一的价值成本,共同决定救援车辆的行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行驶路段交叉口间距离较长,中间无其他道路连通,行驶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破坏趋势蔓延导致道路中断或拥堵等意外发生时,无法更新调整救援路径,最终导致救援延误;因此,基于救援时间和路径可靠性的车辆诱导最优化模型能够克服以上问题,进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5.
翁俊仕 《时代汽车》2021,(8):124-125
救护车作为基本的急救措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救护车布置设计的合理性也已经成为救护车制造业发展的共识。伴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救护车的总体布置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索救护车总布置设计的具体方法,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以监护型救护车为例对救护车的总体布置设计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建忠 《公路交通技术》2009,(6):133-136,143
提出多准则评估模式对公路隧道事故救援方案进行评估,以救援到达时间、车辆产生延滞、所需交管人力与救援危险程度为准则,建立公路隧道事故救援策略多准则评估模型,并以AHP法对救援方案准则进行权重分析。  相似文献   

17.
蔡涵哲 《隧道建设》2017,37(10):1322-1327
市域快线站间距通常远大于常规地铁线路,在市域快线长大区间中采用常规地铁的故障救援模式及救援速度可能导致救援时间过长。为了提高市域快线长大区间故障救援效率,以广州市规划的首条160 km时速市域快线为例,在分析常规地铁故障救援流程、救援速度和救援时间的基础上,对市域快线故障救援速度进行探讨,进而设计了长大区间设置渡线和设置停车线2类方案,与无配线方案在救援时间、后续堵塞列车疏散效率等关键指标上进行综合比选,最后提出不同的区间停车线形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长大区间设置停车线的方案救援功能较好,建议在工程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不同的区间停车线形式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营功能和工程规模后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城市轨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需要科学组织救援,以提高救援的效率,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并减低对其他列车运行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轨道列车故障救援的研究,优化救援组织,提高救援规程制定的合理性以及相关人员救援操作规程,并合理配置相关的救援设备,保证信息流传的畅通性和及时性。同时要加强故障预测,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从而更好的确保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21年8月份云南某地隧道关门坍塌事故救援,介绍小导坑救援、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和旋挖钻机竖井救援3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最终使用旋挖钻机开挖竖井,人工破除隧道拱顶初支钢筋混凝土后,将被困隧道77小时的5人全部救出;分析救援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是首次使用旋挖钻机开挖竖井形成通道成功救援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全地形履带式卫生急救车的水上行驶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车辆在水上的行驶性能进行了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车和后车的前后部流体流动发生分离现象,在前车和后车之间区域以及后车后部形成涡旋运动,涡旋运动会形成低压区;前车和后车周围存在不同的压力分布,形成压差阻力;在前车和后车的前部均产生兴波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