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文通过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项目对设计监理管理工作的经历及经验总结,论述在BOT+EPC建设模式下引入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提出对设计监理单位的选择方式以及对设计监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可供BOT+EPC建设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BOT+EPC模式下,高效物资管理有利于提升高速公路项目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增强项目运行的系统性与集约性,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高速公路项目物资管理体系有助于高速公路项目主体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基于此,文中以贵州中交道安(道真—瓮安)高速公路总承包部物资管理为例,通过对其管理经验的总结,构建BOT+EPC项目高效物资管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如所需的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过高,政府仍将面临债务增长的风险。在总结国内外高速公路投融资经验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PPP+EPC+项目打捆模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该模式能从优化收益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稳定目标利润三个层面为PPP项目创造新的盈利点,减少政府补贴额度,有助于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实际操作要点,并对新政策形势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出现了BOT、PPP、EPC等社会投资人参与的投融资建设模式。在新建设模式下,投资人为节约投资、降低难度、加快进度,对施工图阶段桥梁规模的调整有较强烈的意愿。文中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图审查的角度,通过对桥梁施工图不合理调整案例的分析,提出施工图阶段桥梁规模调整原则,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及审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BOT+EPC模式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以莞番高速公路项目某设计标段为例,从设计监理的角度出发,论述分析了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建设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BOT+EPC"作为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的一种新模式,对设计概算编制深度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结合重庆新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实践,指出传统意义上两阶段初步设计概算与新型建设模式不协调的一面。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角度,指出公路建设模式变化催生设计概算编制随之调整,强调新模式下概算编制中应着重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10)
在工程建设行业,PPP模式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将PPP模式与BOT模式混淆。结合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PPP模式的探索研究,分析总结了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异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架构、资金流向、投资风险与责任、招投标活动的法律依据、政府效率、综合效益、合作意识和政府角色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BT、BOT、PPP、BOT+EPC+政府补贴等新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实施。在适应新的发展模式过程中,如何在适应新形式、新常态、新模式发展过程中做好工程项目总承包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如何从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中探索出更有利的创新举措更是这个课题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安全管理现状,提出相应改进、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工程代建制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上正逐步推广运用,但在BOT项目上很少采用。樊魏高速公路作为湖北省高速公路招商引资项目,采用了工程委托代理建设制,这种建设管理模式湖北交通界称之为"樊魏模式"。该文分析了在高速公路BOT项目中应用工程代建制的优缺点,介绍了樊魏高速公路运用工程代建制而形成的"樊魏模式"的情况,探讨了这种模式的实际内涵、作用和效果,对类似BOT项目采用工程代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担设计的邻水邱家河至重庆高速公路是重庆市骨架公路网的八条放射状高速公路之一,是连接重庆市与周边省市的重要纽带,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路线全长53.108km,是重庆市第一条采用BO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经过2年的运营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验收要求,设计质量综合评分92.6分,评定等级为优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韩西  向丽  钟厉 《中南公路工程》2012,(4):47-49,113
结构损伤识别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混凝土梁结构的动力损伤识别,提出了利用位移模态的4阶导数进行损伤识别的新方法。通过有限元建模和分析,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损伤识别和算例仿真,从而验证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和分析算例表明:利用位移模态4阶导数分析,对结构单处损伤、多处损伤以及对不同的损伤程度都能有效识别,而且不需要结构损伤前的模态参数,显示了该指标检测损伤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舸鹏 《隧道建设》2014,34(5):428-442
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功能(包括换乘功能)、客流组织、车站和区间的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综合投资、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述和分析平行换乘模式下的双岛四线式换乘和上下叠岛式换乘,并介绍交汇换乘模式下的“十”、“T”、“L”形换乘、通道换乘,以及组合换乘模式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补充,总结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合理选择和设计中的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并对今后地铁换乘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内首个整车气动-声学风洞对某车辆在两种锚定方式下的气动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传统的浮动模式在高风速时车尾上翘,且上翘高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大。导致气动阻力系数比固定模式大,最大差值0.006。风速高于100km/h时气动升力系数比固定模式小,最大差值0.007。因此,整车气动力测量时应考虑锚定方式的影响,根据试验目的和条件合理选择车辆锚定方式,以保证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4.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所占金额巨大,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仅靠政府财政资金难以对成片区域进行高质量建设与改造。根据投资人+工程总承包+运营(F+EPC+O)模式的特点,对该模式在片区综合开发中三个阶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在F+EPC+O模式中,承包商通常可以在项目建设前期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在中期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在后期负责城市运营服务,并且协助产业导入,推动片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面道路的交叉路口,是最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地方。该文探讨一种新型两相位(掉头)信号控制模式,既保持了两相位的高效率,又有效地组织了左转弯车流,充分发挥路网系统的整体优势,大力提升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16.
综合交通信息平台 建设运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已建交通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服务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的平台性质与功能定位、建设运营模式和保障机制。提出了3种适合我国现状的信息平台建设运营模式:政府行为型;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研究了各类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天津市的道路行驶工况,将一套车载实测系统安装在一辆华利牌微型面包车上研究天津,市不同道路的行驶状况。用速度、加速度等行驶特征参数为准则数,对天津市各种道路行驶状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了一个基于实际汽车速度、加速度等准则数的行驶工况,并做了这个行驶工况和欧洲的ECE15、美国的FTP75和日本的10-15工况的对比。结果表明,天津市有它自己的道路行驶特征:市区平均速度低,怠速时间长,加减速频繁,平均加减速度小。  相似文献   

18.
卓发成  潘卫冬  白云 《隧道建设》2014,34(5):413-417
BT(Build-Transfer)模式因其具有缓解政府资金压力、提高投资和建设效率高等优势,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日趋广泛。通过分析BT模式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优缺点,结合南京地铁6号线机场线工程,从政策、管理和技术3个角度提出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采用BT模式的建议。政策方面,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体制及保险规则;管理方面,双方应合理地分担风险及选择项目回购策略,适当情况下业主可调整管理深度;技术方面,BT模式给企业应用新技术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发挥配置在生产现场中的密封性测试设备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作用,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文章介绍了现代汽车厂所建立的以状态监测为核心的密封性检测设备的管理模式,重点阐述了现场校准的方法、标准以及实施过程。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不但减轻了公司计量部门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贴近现场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并且可以对生产线上泄漏检测设备进行随时监控。  相似文献   

20.
在车企总装车间车身装配过程中,内饰线、底盘线、总装线、四轮定位、返修各工段都有各自的失效模式,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就会导致花费大量时间检查,影响生产效率。文章结合车辆在路试过程中的后背门异响实际案例,运用PFMEA工具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后背门异响产生的原因,并且在前期的总装车间装配过程中进行工艺优化,在后续的工艺试验验证基础上,解决了后背门在路试过程中产生异响的质量问题,提高了车身稳定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