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近些年引起了交通和环保行业的广泛重视,为了缓解负面影响、一些公路工程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并启动了跟踪监测,然而西北干旱区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方法方面还缺乏系统研究。本项目初步提出了西北干旱区公路动物通道设置的方法,包括动物通道选址、动物通道类型、动物通道尺寸、诱导生境设计、保护设施设计、动物通道监测等。在京新国家高速公路(G7)甘肃段白疙瘩至明水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尝试,效果良好。本项目还提出了未来需深入研究的两方面内容,包括加强野生动物通道净空及诱导生境的设计研究和持续开展野生动物通道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现状,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野生动物通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路网规划、野生动物现状调查、动物通道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建立栖息地及走廊带数据库以及制定动物生态调查的技术方法规范、动物通道设计指南等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的原则和技术性要求,以交通运输部典型绿色循环低碳示范路"鹤大高速公路"穿越靖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为依托,在公路动物通道设计中初步提出了公路哺乳动物通道设置的方法,包括通道位置的选定、通道跨越形式、通道的密度和净空的确定、诱导生境的营造、辅助设施的设置。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的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增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逐渐减小。道路建设分割了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了野生动物穿越引起的动物或人的安全问题,因此,在道路建设中逐步开始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和研究。崇明生态岛的北沿公路建设中,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帮助在该地区道路两侧生活的动物相互交流,设置和建造了2个小型野生动物通道。2020年1月~2021年12月,对该沿路区域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4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47种鸟类和2种哺乳类。2021年6月,公路建成后,采用直接调查和红外触发相机,对通道被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至2021年12月,记录到有泽蛙、黄鼬、白鹭、池鹭和珠颈斑鸠等动物利用通道或通道口。与道路沿线野生动物调查结果相比,均为该区域高频出现的常见物种和优势物种,说明通道对动物具有持续被利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将为在城市化区域内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提供设计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公路野生动物通道选址方面缺乏科学的、易操作性的方法。本研究提出基于生境因子的野生动物通道选址方法,主要包括5个步骤:筛选目标物种、建立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划分指标等级与路段适宜程度、筛选通行热区、评价路段适宜程度。以国道214线穿越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段K70~K90路段为例,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指导了野生动物通道选址,基于工程应用的经验并参考国际发展前沿,提出了未来加强研究的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6.
卧龙自然保护区公路动物通道设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云  李海峰  崔鹏  吴浩 《公路》2007,(1):99-104
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及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产生干扰,如导致生存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及退化。在适当位置设置动物通道成了缓解动物生存压力的必要途径。本文从动物通道设置目标、分类、使用影响因素、设置原则等方面总结了50多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卧龙自然保护区公路改建项目实际情况提出动物通道设置原因、重大意义、限制性因素,具体介绍了通道细部设计思路,包括通道尺寸、建造材料、外观、监测系统及其他配套工程等。在国内首次从设计上专门考虑公路动物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7.
朱广河  李娜  王云  关磊  孔亚平 《中外公路》2019,39(2):313-315
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向山区和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在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初步提出了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选择监测的通道、确定目标物种、设置红外相机(数量、位置、高度、角度、参数等)、有效性评价(独立照片选择与分类、定义"尝试穿越"与"实际穿越"、有效性评价)。以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K2991+500涵洞为依托,应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藏野驴对该涵洞穿越的有效性评价,效果良好。该文还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7)
结合欧洲地区的实际项目,对欧洲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做法和理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特别是从环评、排水、边坡、野生动物通道、声屏障的设置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欧洲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施工中的一些环保理念,供国内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择青藏铁路格拉段中小型桥梁和涵洞通道以及青藏公路藏羚通道桥,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自2014年8月到2016年10月开展持续监测,重点分析适用于4种典型有蹄类动物(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藏野驴Equus kiang和野牦牛Bos mutus)穿越的通道设计参数,并提出配套设施设计等建议。结果显示:高度不低于5 m、开阔率不低于129的桥梁通道预计可以满足藏羚大规模迁徙的需要,但桥梁通道必须位于藏羚迁徙路线上;高度不低于3.5 m、长度不小于6 m、开阔率不低于4.2的桥涵通道可以满足非迁徙路段藏羚零散穿越的需要;藏原羚通道开阔率不低于4.2,长度不低于6 m,高度不低于4 m;藏野驴通道开阔率不低于4.2,长度不低于3 m,高度不低于2.5 m。研究还给出了野生动物通道配套设施设计的建议,包括警示标志、限速装置、声屏障、地形营造、植被恢复、人工水体和红外监测等;建议青藏高速公路设置上跨式动物通道和下穿式动物通道结合的组合式通道类型,最大程度降低高速公路对藏羚等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未来在藏羚动物通道处,建议营造起伏地形以降低车辆视觉和噪声对藏羚穿越的干扰,设置水体和恢复原生植被以保持通道两侧栖息地的连通性,最大程度诱导藏羚利用动物通道;此外,严格限制野生动物通道周边的人为活动对于保障通道效率的发挥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首条高速公路共和-玉树高速公路于2017年通车运营,本路有约75 km穿越星星海保护区段,公路两侧野生动物分布与活动较多,故设置了大量的桥涵通道,供动物穿越。动物通道的使用情况如何,高速公路是否对野生动物活动造成阻隔,目前尚无评价。本文基于2014-2018年对星星海保护区段的路侧野生动物活动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①公路两侧大型动物主要观察到藏野驴和藏原羚,且都有靠近高速公路200 m范围活动趋势;②所观测的5座涵洞均被野生动物利用,主要是狐狸(包括藏狐和赤狐)、狼、高原兔和猞猁;③共玉高速公路运营初期对藏野驴和藏原羚有较为显著的阻隔作用,但对犬科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猞猁)阻隔作用并不明显;④跨度和高度不小于2 m的涵洞通道可满足家养牦牛穿越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的需求。本研究为三江源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和畜牧通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2015年5月,项目组对G216线五彩湾至大黄山公路沿线13处桥梁、涵洞和通道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公路沿线野生动物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桥梁、涵洞、通道等穿越公路,并且大中型食草动物偏向于利用高度3m且人为活动较小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玉  陈飞 《公路》2007,(12):97-102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动物生境产生影响,造成动物死亡率提升。动物通道的设置成了野生动物穿越高速公路和解决阻隔效应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以及阻隔对动物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出野生动物通道类型、影响因素和设置原则,提出了适应我国山区公路动物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对山区高速公路野生动物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于春辉 《公路》2022,67(2):376-380
国家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高等级道路作为特殊的战略资源,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保护国土安全也起到了特殊意义,如何做到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友好是公路工程设计者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疆某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高速公路动物通道设置情况的分析说明,阐明设计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人员密集、通道网络复杂,且进出口数量较多,客流疏散效率不易提高。针对这个问题,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考虑改造物理设施,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通道开闭状态及通行流向,充分发挥既有设施通行能力的疏散流线设计优化方法。设计了由系统输入、疏散仿真及疏散流线优化模块组成的疏散流线设计仿真优化框架。其中,系统输入模块包含疏散需求、疏散网络、疏散行为参数;疏散仿真模块用于给定疏散流线方案下疏散效率的模拟测算;疏散流线优化模块则基于疏散仿真模拟结果迭代优化疏散流线方案。疏散仿真方面,考虑到行人在疏散途中可能动态修改疏散路线的特点,基于Logit模型构建了行人疏散择路行为模型。疏散流线优化方面,为提高疏散效率,避免局部通道过于拥挤,设计了以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最低为目标的疏散流线优化模型,并应用基于NSGA-Ⅲ的疏散流线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虹桥火车站到达层疏散场景为例开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情况无特殊流线设计的疏散方案,优化方案的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分别降低36.2%、16.6%、51.6%。该方法对建设安全高效的综合客运枢纽内部行人疏散系统具有较好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阮艳彬  吴万平 《公路》2012,(4):65-69
受自身结构特点与地势条件的影响,下挖通道地势低洼,积水易、排水难,是低路基公路排水的重要环节.为了彻底解决下挖通道排水困难的问题,提出从地表排水、结构排水、地下排水等3个方面进行通道排水设计,并根据我国南北方地质特征,结合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分析现有通道排水装置的利弊,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调蓄功能的下挖通道排水装置.基于节能环保的下挖通道调蓄式泵站排水装置和基于节地环保的下挖通道调蓄式渗井排水装置,实现了下挖通道快速自流排水的设计目标;而且所述下挖通道排水思路对低路基公路、下穿道路、隧道等低洼路段公路排水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途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仙米自然保护区境内曼大公路宁克NK-SG 4标段建设对当地生境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在探讨绿色施工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本工程主要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土壤污染防止,植被恢复,施工现场的扬尘与噪声控制,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在该标段施工过程中,土壤污染程度较轻甚至可以忽略,植被恢复效果明显,施工现场的扬尘与噪声控制在46 d B~59 d B之间,动物穿行野生动物通道的数量明显增加,材料、水资源、能源、施工用地的利用效率分别达到39%、45%、55%、42%。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满足了业主与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铁联络通道在软土地基中土体加固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城市地铁规模的不断发展,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在防灾、排水、联络等方面的功能日渐突出,联络通道设计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上海地铁20余个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地基加固技术作一浅析,以期得到更多业内资深人士的关注,寻找更佳的设计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促进了中国国际通道的建设,但中国与周边邻国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的差异使得国际通道交通标志的设置面临许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越南和泰国的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研究三国在标志分类、标志样式和颜色、标志尺寸、标志图案与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国际通道的特点和各国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认知习惯,为中越和中泰国际通道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建议,并为其他国际通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强封闭性阻隔了公路两侧范围区域内动物的通行和交流,使野生动物的基因交流和种群数量收到影响。文章以安徽省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为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对其动物通道的设置意义和方式做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详细叙述了日本东京某换气所的大型通风管道工程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的设计,包括模型的搭建,荷载的考虑及组合,周边土体的约束等。在施工方面,介绍了多角度注浆地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