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开圣 《公路》2006,(1):92-95
根据高速公路工程液化地基加固试验研究,对干振碎石桩加固液化地基的原理、设计和施工参数进行讨论。通过地基处理前后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质、标准贯入试验、瑞利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孔隙水压力试验等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干振碎石桩用于处理液化地基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处理后地基强度得到增强,消除了液化。  相似文献   

2.
林飞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125-127
依托长江中下游地区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针对沿线液化土层的挤密砂桩处理方法,通过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桩身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砂桩复合地基瑞雷波测试及砂桩施工过程前后桩侧土的超静孔压变化情况测试,分析了挤密砂桩对该地区液化土层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挤密砂桩不仅施工方便、费用低廉,而且对该地区液化土层的治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施工质量及处理效果的检测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测试方法。相信,本文结论对该地区工程建设中处置砂土液化地基的方案比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碎石桩在消除砂土地基液化病害的同时,也可大幅提高砂土地基承载力。为研究得到碎石桩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加固效果,本文通过开展碎石桩处治前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试验方法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承载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直径80cm,长度7m的碎石桩在0. 6~2. 4m、2. 4~3. 5m深度范围内的粉粘层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2. 5%和50. 6%,而3. 5m以下的土层承载力无明显提高,这一深度的碎石桩体主要起排水固结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玉蒙铁路碎石桩加固处理路堤液化地基为工程背景,采用水平振动模拟地震荷载进行了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测试了不同位置的孔压,对孔压的时程、分布特点和孔压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水平加速度为0.3g时,路堤坡脚以外地基产生液化,而路堤范围内未出现液化。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铁路液化地基时,需适当加宽加固地基的宽度。  相似文献   

5.
梁媚  梁宏斌 《交通科技》2009,(Z1):61-64
为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碎石法处理桥台地基的工作机理、工程适用条件和质量控制标准等技术,在对现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对碎石桩进行外观检测、单桩重型动力触探测试和静载荷试验,得出大粒径碎石桩快速加固软土桥台地基的碎石粒径以10~15 cm为宜,桩间距以1.5~2.5 m为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砂土液化和软弱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影响沿线结构物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挤密砂桩法对此类地质路段进行地基抗震处理。在试验区内设置挤密砂桩,通过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对抗震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和静土压力的观测,对软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挤密砂桩可以起到消除砂土液化和加固软弱土层的双重作用,非常适合于此类地质条件路段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某公路为例,从处治方案设计、施工控制、处理效果检测与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挤密碎石桩应用于处理公路可液化地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实践得出:通过采用挤密碎石桩对公路液化地基进行处理,消除了液化地基的危害,提高了液化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主要结合睢宁三合同段中的碎石桩试验段研究碎石桩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处理的实际效果,完善碎石桩的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瞬态瑞利波试验等检测手段的对比研究,探讨碎石桩的检测方法和碎石桩加固效果检测的最佳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9.
挤密砂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广贺高速公路北江特大桥桥头设置软基试验段,对挤密砂桩加固软基处理进行标贯、静力触探和监测等试验,对挤密砂桩抗砂土液化和加固效果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挤密砂桩在处理砂土液化及软土地基处理方面的一些主要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路基砂土液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饱和砂土液化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挤密砂桩、振冲碎石桩、袋装砂井3种处理方法,优选出挤密砂桩法,使该路段砂土液化地基处理既经济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粗粒混合土具有颗粒级配和均匀性差的特点,难以用作变形要求高的建筑地基。结合海拔4300余米的西南某重点工程项目,采用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和强夯的方法对原粗粒混合土抛填地基处理和高填方填筑体进行了压实试验。通过颗粒分析、压实度测试、动探、载荷试验、波速试验等检测表明,中高能量强夯可有效破碎工程区粗粒混合土填筑体中碎石,使填筑体颗粒级配变好,密实度显著提高,处理后填筑地基物理力学性能良好,达到了高填方地基稳定、均匀和密实的要求。同时提出了粗粒混合土大面积填筑工程质量控制应采用施工控制和地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且地  相似文献   

12.
桩土应力比是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中最重要的参数,但由于其涉及到桩体、土体及筋材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且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无明确的计算方法。基于此,根据刚性基础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征,首先通过数值模型研究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与荷载、埋深、筋材刚度以及桩土弹性模量比的关系。根据数值模型揭示的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提出一个新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在假设桩体、土体及筋材应变协调的基础上利用弹塑性分析方法推导刚性基础下筋箍碎石桩桩土应力比的解析公式;基于建立的模型及计算公式探讨桩土应力比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解析公式基于弹塑性理论分析,但也能考虑现场桩土应力比实测值,能够综合反映桩体、土体、筋材、埋深及荷载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并且形式简单,计算方便;刚性基础下筋箍碎石桩桩土应力比在相同荷载水平下随埋深、筋材刚度、面积置换率、桩土弹性模量比及桩体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则会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值;在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中不宜采取单一的桩土应力比参数,而是应该根据荷载水平以及计算深度分层选取合适的桩土应力比作为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施工、路堤填筑、运行期全过程和地震动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碎石桩在路堤的填筑和运行期中起到明显的排水固结作用,当桩长大于6m后复合地基中的孔压最大值变化较缓慢;在桩长大于10m后路堤底面的沉降量和坡脚的水平位移量变化均会较小。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顶部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较底面更大;在碎石桩加固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水平刚度大于天然地基,而在整个地基内,复合地基的竖向刚度均大于天然地基,在地基刚度较大的情况下位移最大值较大;天然地基在路堤坡脚下方、路堤边坡等位置较易发生液化,经过碎石桩加固后降低了地基液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土工格室+碎石桩处治软土路基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土工格室 碎石桩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治技术的承载机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程,以振动沉管碎石桩 土工格室为例,探讨了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工格室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构成荷载传递和支撑体系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特点,建立了考虑格室体水平加筋作用的土工格室 碎石桩双向复合地基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一便于工程应用的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临长段地基处治实践。理论分析及实际工程实践表明,土工格室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软土地基可充分发挥碎石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及土工格室的水平加筋特性,两者共同工作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普通碎石桩,土工织物包裹碎石桩受力变形过程因涉及到碎石与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得更为复杂。为研究包裹碎石桩强度及变形等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土工织物包裹碎石桩的单轴与三轴压缩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工织物模量、抗拉强度和围压对包裹碎石桩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包裹碎石桩体变形承载及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包裹碎石桩体在加载早期即已进入屈服状态,当织物发生拉伸破裂后包裹碎石桩体强度随即从峰值强度迅速下降;包裹碎石桩模量随土工织物模量呈线性增长,碎石相对密实度越高其模量增长幅度也越高;包裹碎石桩单轴抗压强度随土工织物抗拉强度线性增长,增长幅度与碎石相对密实度无关;在三轴压缩状态下得到的表观黏聚力随土工织物抗拉强度线性增加,与碎石相对密实度无关;土工织物抗拉强度对包裹碎石桩体的摩擦角几乎没有影响,其对包裹碎石桩体强度的提升主要以增加表观黏聚力的形式体现;围压和土工织物对碎石桩体约束作用发挥的先后顺序将改变包裹碎石桩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数值模型无法反映碎石颗粒对包裹织物带来的刺入及磨损,因此在土工织物包裹碎石桩数值模拟中必须对织物抗拉强度进行一定程度折减,否则数值模拟结果将极大高估其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6.
加筋碎石桩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探讨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几种破坏模式.在不同的破坏模式下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导出了加筋碎石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破坏模式1主要由格栅套筒抗拉强度控制,破坏模式2由加筋段桩体侧摩阻力和非加筋段桩体鼓胀破坏前向上提供的端承力共同控制.实例计算表明,加筋碎石桩的承载力比普通碎石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路中心分层沉降,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扩大头作用和较高的桩身质量,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更多的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下卧层,有效减小了加固区的沉降,但下卧层的沉降有所增加;由于下卧层土质较好,其地表总沉降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扩大头高度、桩长、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总沉降的主要因素;扩大头直径、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桩土相对沉降的主要因素,提高扩大头高度能有效减小地表总沉降;提高扩大头直径能有效减小地表桩土相对沉降。  相似文献   

18.
结合福安某厂软土地基加固工程,采用管井降水动力联合预压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分析了其基本原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对有代表性区域的地下水位、沉降进行监测,利用静力触探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工程实践表明:管井降水动力联合预压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为主跨430 m的空间索面人行悬索桥,集旅游、景观、娱乐、休闲于一体。考虑张家界“峰林”地貌,桥塔采用圆环形钢筋混凝土独柱结构,塔柱间不设横梁。西北侧、西南侧、东北侧、东南侧塔柱高度分别为40.65,40.65,37.15,40.15 m。东、西侧两塔柱间的横向中心距分别为50 m和45 m,每根塔柱均采用4根?1.2 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桥塔总体静力、稳定性和细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合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