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汽车制造平均涂装技术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要实现自主汽车企业涂装绿色制造,必须进行节能和环保技术升级,结合汽车涂装2025年绿色制造的控制指标,提出我国自主汽车企业绿色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实现我国汽车涂装绿色制造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我国汽车制造平均涂装技术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要实现自主汽车企业涂装绿色制造,必须进行节能和环保技术升级,结合汽车涂装2025年绿色制造的控制指标,提出我国自主汽车企业绿色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实现我国汽车涂装绿色制造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ASP的售后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售后服务体系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也才刚刚起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汽车制造企业,其售后服务还存在着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交流不通畅、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现状,对比分析欧盟先进发展理念,提出构建我国绿色拆解信息平台的思路,重点介绍了中国汽车绿色拆解系统(China Automotive Green Dismantling System,简称CAGDS)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拆解手册编制流程,分析了不同拆解信息发布模式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表明,依托CAGDS构建绿色拆解信息化发布平台,可以实现整车企业与拆解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拆解技术水平提升,提高拆解零部件和材料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制造2025》聚焦制造业绿色升级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支柱产业,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打造的C-ECAP中国生态汽车评价规程可谓正当其时。开展C-ECAP,可以引导汽车企业从原材料选择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流通和回收等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和能源的科学利用,从全生命周期对汽车进行系统性生态化设计,提高能源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汽车产业来说,则有利于引领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创新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绿色消费,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交》2023,(11):35-35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为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大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号召,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城市交通绿色信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绿色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推进绿色低碳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晓非 《汽车与运动》2009,(11):108-109
当人们都在关注绿色车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关注汽车工厂的绿色环保战略。其实,一个汽车企业从工厂开始,就会在绿色环保领域做很多的工作。消费者在追捧绿色车型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到汽车工厂和绿色环保的关系。而每一个真正重视环保的负责任的汽车企业,往往都会在工厂建设和制造流程方面进行严格的环保控制,日前我走进了被誉为"丰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明确限值;优秀企业,率先垂范"是发达国家汽车生产节能减排的基本经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水平虽然进步明显,尤其在装备、工艺水平上能够基本做到"国际同步",但能达到节能减排先进水平的企业数量很小,占比不大,且关键材料与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不足,导致我国汽车制造节能减排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依然明显。依靠技术进步,在提升汽车制造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约束,提升关键材料配套与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是落实汽车生产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轮胎就是汽车的四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节能、安全、环保日益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也成为轮胎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子午胎系列产品100%绿色制造的轮胎企业,风神轮胎以节能、安全、环保的绿色轮胎,演绎车轮上的绿色风景。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轻量化和绿色制造技术是实现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伴随中国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车用轻量化塑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给汽车轻量化塑料技术应用提出更高革新要求。汽车材料制造  相似文献   

11.
李永钧 《时代汽车》2009,(10):118-121
在国家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扶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汽车信贷是重要一环。下半年有望出台实施细则,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有望为车市继续繁荣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对于汽车销售企业而言,在我国汽车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于此,汽车销售企业应该对汽车营销模式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既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又能够拓展汽车营销的渠道,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汽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汽车营销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为加速汽车销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吉林省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以包括吉林省在内的22家汽车制造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各汽车制造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私家车进入到千家万户中,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及出行的便利性;而当汽车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其内部转向系统发挥着关键核心的作用,并对汽车企业及行业整体的运转与发展造成影响;为此,有关部门及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深入的研发创新,将传统机械转向系统进行优化发展,促进现代化汽车转向系统的研发应用,促进现代汽车整体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同时,相关企业及单位还可以联合部分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以此来加强对汽修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提高其对现代汽车转向系统的了解与重视,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素养,并将传统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现代中职汽修教育水平的提高。下面主要对我国现代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5.
信息资源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将其应用到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中,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更加正确的决策,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汽车维修业存在较严重的人才匮乏情况,且传统的信息交换无法适应汽车维修业的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汽车维修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鉴于此,本文就从多个方面对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近五年以来汽车对外贸易的海关记录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在现如今的国际形式以及中国汽车的发展对国际汽车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汽车企业出口贸易虽然发展比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其贸易模式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迅速,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式来说中国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在整个国际汽车贸易市场中中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汽车出口品类以及汽车售后服务等问题亟待加强,完善的汽车出口发展模式能给整个国家汽车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国家市场,同时在现如今的国际形式下完备的出口体系也是提升国内汽车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汽车行业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现代的汽车生产偏向于电子化和智能化,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新型汽车的出现让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产生改变,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汽车维修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将根据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使用情况,探讨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使用前景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在现代汽车维修之中,已经频繁的运用到现代化技术,技术集成度也相对较高,那么针对汽车维修技术而言会同时遇到诸多挑战与机遇。在该种形势之下,有关汽修企业得要及时掌握新时期汽修工作特征,将当下汽修之中常用的维修技术予以明确,来逐步加大自身维修技术水平,积极创新汽修理念,并积极引进先进化的汽修技术,并打造健全化的维修工作环境与基础,推动企业整体汽修水平稳步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汽车维修特征及维修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之痛     
金融风暴不仅仅让汽车企业叫苦不迭,也让很多近几来才成立的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深受其害。在汽车企业需要对过去盲目扩张进行反省的同时,汽车开发区的建设是否也该降降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企业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其他跨国汽车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全球运营能力和规模效益4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与国际先进汽车企业间存在的差距。指出只有突破这些瓶颈,才能切实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争雄于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