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沉降差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数值分析不同工况下路基变形的特征,结合变形特征分析常见病害的设计控制模式和可行的控制技术。研究发现,路基综合刚度的不均匀性、结构自重的不均匀性和行车荷载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新老路基沉降差问题的主要原因;新老路基变形的形态特征相异,整体呈"~"形;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沉降差异问题的控制损坏模式为老路基层顶面开裂、新路基层地面开裂和新老路基结合部开裂。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高等级公路路基拓宽工程常见的病害,将拓宽路基进行模型简化,通过对实际项目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加强新老路基结合面的处治,路基加筋,拓宽部分路基地基处理,拓宽路基填料及压实度控制等具体处治措施来减小新老路基交界面产生的沉降差。其成果对今后路基拓宽工程实际项目中处治措施的选择、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连霍高速公路拓宽路基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连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论述高速公路路基的加宽技术和新老路基的沉降控制方法。并对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拓宽路基填料及压实度控制、路基加筋及路面综合处治等技术的机理、效果和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路基加宽工程特点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既有路基、加宽路基及新老路基结合部三部分分析了高等级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的特点,提出了路基加宽处治的目的和存在的工程问题,从软土地基处理、路基填料的选择与控制、结合部压实度控制、施工节奏控制、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加宽路基工程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其中开挖台阶是新老路基结合部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京石高速公路涿州至石家庄段为工程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老路边坡开挖和加宽路堤填筑对老路及路基变形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台阶开挖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新老路基拼接的台阶开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印 《公路》2012,(7):49-53
对于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其中开挖台阶是新老路基结合部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对5种不同的台阶开挖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老路边坡开挖和加宽路堤填筑对老路及地基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台阶开挖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是路基拓宽工程病害的最根本原因,充分掌握不同工程条件下不协调变形的特征是路基拓宽工程设计和新老路基接合部处治的基础.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下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的特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得出结论.研究成果对道路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老路结合部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余常俊 《公路》2004,(3):105-108
新老路结合部处理是高速公路拓宽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沪杭甬高速公路一期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路面结合部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9.
路基拓宽中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地基处治、新旧路基衔接和新路基填筑三个方面提出了旧路加宽改造处治技术措施和方案,以解决路基拓宽后新旧路基结合部容易产生的纵向开裂和由此导致的路基路面破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公路拓宽工程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及上海、重庆等地实体工程的调查研究,对其典型病害和损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新老路基差异变形形成和其对路面结构响应方面作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路基稳定为前提,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控制为核心的路基拓宽设计理论,并在实体工程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拼接加宽路基损坏及处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需要拓宽改造。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对路基拼接加宽过程中出现的路基损坏、支挡结构损坏及路面损坏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从改扩建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等阶段人手,对上述损坏类型的处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设计和相应的处治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构参数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行设计规范提出的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厚度随设计弯沉、土基模量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土基模量、半刚性基层厚度对路面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得出通常情况下会以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控制结构厚度设计,以及提高土基模量、增加半刚性层厚度可以减小(底)基层层底拉应力从而减少疲劳开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雨季高速公路拓建工程的特点,研究了3种路床处理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基于弯沉指标及(或)压实度指标,若遇降雨,级配碎石方案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即级配碎石层实测弯沉大于设计弯沉,且容易在雨季施工中积水;水泥稳定土方案则均匀性难以保证,同时无法满足下雨天气施工质量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方案的处理层顶面实测弯沉及压实度均可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造价较高。为此,通过理论计算及经济分析,推荐了技术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其中,2%~4%水泥剂量的稳定碎石基本可满足各种类型的路面结构设计要求;8%水泥稳定土造价较低,若能够有效地解决针对扩建工程特点的施工工艺问题可考虑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4.
软弱地基上旧路加宽的路基综合处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地基上旧路加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避免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该文介绍广州番禺区 S362 线沙湾至紫坭段加宽工程的路基综合处治设计,着重论述软弱地基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的方法,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他旧路加宽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中结合我国当前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运用"反算当量路基回弹模量"法,把钢桁架混凝土桥桥面铺装结构倒置后,转换成普通路面的半无限空间层状弹性体系,并提出类似一般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钢桁架混凝土桥桥面铺装设计方法。该法以铺装层顶表面最大拉应力(拉应变)作为设计控制指标,对桥面铺装结构层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基于路基路面协调变形,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进行计算。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路面设计参数进行组合,系统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路基路面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面设计参数中,仅有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板拉应力与面层板厚度对路基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将路面厚度和路基回弹模量设计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重点。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下路基工作区深度,可将交通荷载影响区加深至1.5m。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路基回弹模量和不同轴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疲劳寿命影响规律,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应该增加路面厚度和增强路基。考虑经济因素并结合以上分析,建议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宜取28—30cm,路基回弹模量宜介于40-80MPa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对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瑞雷面波频散曲线正、反演方法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通过理论模型和试验测得巨粒土路基中瑞雷波的传播速度,根据波速和路基强度的相关性,建立横波波速与巨粒土路基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的思路,从全新的角度评价巨粒土路基的填筑情况,建立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把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路面设计指标与质量检测评价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路基施工、路面设计理论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将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上坡路段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道路纵坡下路面结构层层底最大拉应力、层底最大剪应力和土基最大压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上坡路段在不同超载率、路面摩擦系数和温度状况下各主要路面结构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纵坡改变只对面层所受拉力有影响,更易使面层产生开裂;各面层都是剪应力作用的主要集中区域;超载率、路面摩擦系数和温度对上坡路面结构受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超载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尽量提高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并严格限制上坡车辆超载。  相似文献   

19.
魏淑艳  姜炎 《公路工程》2020,(1):126-129,189
以某新建公路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路面结构三维模型,针对工程初步设计供选的三种耐久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RCC基层、加强型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峰值较于倒装式半刚性基层路面要小,故该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更优;②RCC基层、加强型半刚性基层和倒装式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差距较小,故均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损伤性能和使用性能;③倒装式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沥青下面层层底拉应力峰值较小,故抗拉开裂性能较优;④RCC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以及疲劳寿命较于其余两种路面结构要小,故RCC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疲劳能力、抗拉压性能较优;⑤三种路面结构中RCC基层的各项性能较优,故工程路面结构推荐RCC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