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在一个封闭的长隧道环境内,驾驶员速度感减弱,降低了行车安全。通过侧墙效应可增强驾驶员的速度感和安全感,利用3D MAX软件对长隧道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与分析隧道侧墙图案颜色、图形和间距等。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天蓝色能较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圆形、方形图案稳重,能缓解驾驶员的紧张心理。三角形图案锐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图形间距10~20 m范围是较适合的间距。  相似文献   

2.
处在一个封闭的长隧道环境内,驾驶员速度感减弱,降低了行车安全。通过侧墙效应可增强驾驶员的速度感和安全感,利用3D MAX软件对长隧道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与分析隧道侧墙图案颜色、图形和间距等。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天蓝色能较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圆形、方形图案稳重,能缓解驾驶员的紧张心理。三角形图案锐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图形间距10~20 m范围是较适合的间距。  相似文献   

3.
吴琼  潘晓东  杨辉  陈聪 《中南公路工程》2013,(5):99-102,118
隧道内是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区,由隧道内封闭单调的行车环境引起的侧墙负面效应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设计合理的隧道侧墙图案可有效缓解这一效应.通过利用3DMAX等软件模拟长隧道驾驶环境,采用评价清单的方式,从视认性和闪现率的角度对隧道内侧墙图案的色彩、图案尺寸及间距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侧墙图案应用设计,可改善隧道内的视觉环境,提高其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从视觉对比度和边缘率两个角度对隧道内驾驶员的视觉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隧道内对比度的降低和低边缘率导致了驾驶员对车速产生低估效应,从而使隧道内车速实际值高于驾驶员的期望值,这种现象是隧道内超速较多的致因之一;采用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度量了驾驶员在隧道内的速度感知情况,实验结果验证了前述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提高隧...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隧道内部引导驾驶员视线的轮廓标及路钮的研究不够深入与全面,规范也只给出了一个较大的间距设计范围。该文依据中频信息(包括轮廓标、路钮等设施)给驾驶员提供间隔的中等程度心理反应,考虑不同速度下隧道横断面尺寸、隧道线形指标、侧墙效应引起的驾驶员在隧道内行车轨迹的偏移等对驾驶员视野范围的影响,建立隧道内轮廓标与路钮间距计算模型,选择最优间距设置值。结果表明,直线路段与平曲线路段轮廓标与路钮设置间距计算模型不同,平曲线路段不同半径下轮廓标与路钮设置间距最大相差可达15 m。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速度越来越快,隧道数量急剧增加,隧道中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攀升。而隧道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驾驶员在隧道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视觉不适应性。通过改变侧墙装饰材料的表面特性,如侧壁装饰材料的反射系数、颜色、图形及间距等表面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隧道中的行车安全性。通过调研得到重庆市隧道的主要侧墙装饰材料类型,取样对其光学参数进行试验分析,然后运用Dialux软件进行隧道光环境建模,模拟分析不同的反光系数、颜色、图形及间距等表面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后通过模糊评价法及专家打分法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实验结论将为隧道的管理、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改善隧道的光学环境,有效保障隧道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埋隧道开挖引起的侧墙片帮问题,以深埋隧道侧墙拉裂-滑移式片帮为研究对象,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和片帮体极限平衡方程,建立了片帮体在支承压力、自重应力及剪切面上滑移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模型,推导了片帮岩体的前缘高度、水平坍塌宽度、后缘张拉裂隙深度及其上下限值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岩体重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隧道侧墙前缘高度、水平坍塌宽度及后缘张拉裂隙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侧墙发生拉裂-滑移式片帮时的水平坍塌宽度与侧墙岩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成负相关关系,与岩体重度和侧墙高度成正相关关系;而片帮体后缘张拉裂隙深度却与侧墙岩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成正相关关系,与岩体重度和侧墙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岩体重度和侧墙高度一定时,可通过增加岩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来控制侧墙的拉裂-滑移式片帮。侧墙单斜面剪切破坏是拉裂-滑移片帮的一种极限情况,当侧墙岩体的力学指标满足一定条件时,侧墙岩体由拉裂-滑移发展为单斜面剪切片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某隧道区间侧墙片帮岩体的前缘高度、水平坍塌宽度及后缘张拉裂隙深度等关键参数,为深埋隧道侧墙岩体片帮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计算分析方法,为合理确定该隧道围岩支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面积的相关数据,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小汽车与货车、入口段与出口段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变异系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1)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以及小汽车与货车驾驶员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车型(小汽车和货车)与隧道区域(入口段和出口段)2类因素之间对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无交互影响; 2)货车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觉负荷更严重,货车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瞳孔面积增大与减小变化率峰值均大于小汽车驾驶员; 3)货车车型和出口区域的驾驶员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挤压流动性隧道底臌机理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防治隧道底臌和仰拱破裂,针对挤压流动条件下隧道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的不足,通过建立隧道侧墙岩体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侧墙岩体和顶、底板界面应力以及岩体轴力的基本分布规律,推导了侧墙岩体水平收敛位移及其极限平衡区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隧道底板岩体在侧墙岩体的挤压下产生塑性流动时的最大剪切破坏深度及其与相应侧墙的距离。最后以云岭隧道底臌为工程实例,对隧道侧墙和底板的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及其与隧道侧墙的距离取决于侧墙岩体的极限平衡区宽度和底板岩体的内摩擦角;对于挤压流动性底臌,在加强地下水封堵和提高仰拱抗变形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对隧道侧墙和底板岩体的锚注联合初期支护,为后续挤压流动性隧道底臌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连续长下坡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从驾驶员的视认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口与互通段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操作的过程,明确了交通标志在隧道内外时出口与互通的最小间距设置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特长隧道出口处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规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比率波动幅度,计算出驾驶员在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均值为1.782s,建议交通标志位于隧道内外时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最小间距分别为400m和500m。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设计和实现"车进灯亮、车走灯暗"的隧道照明智能监控软件系统,采用车辆行为感知传感器、环境信息感知传感器、监控摄像机、调光控制器、LED照明灯具等设备为系统的硬件基础。软件系统以照明节能和智慧控制为目的;以隧道外部环境亮度、车流量和车辆速度为数据基础,根据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计算隧道内部各路段的所需亮度;以监控图像为基础,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时测量隧道内部路面的实际亮度;利用闭环反馈自适应调光方法根据隧道实际照明亮度和所需亮度对隧道亮度进行有效的调节;通过对路面均匀度的判断,确定隧道内灯具的好坏,从而实现快速维护。监控软件已在吉林省通化市赤柏隧道(右幅)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选择车流量和天气情况都相似的3天,分别采用智能监控软件系统的方法、时间控制的方法和隧道内灯具全亮的方法对3种方法的耗电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智能软件系统的方法在保证驾驶员安全舒适的前提下,相比于时间控制的方法节能超过40%;相比于灯具全亮的方法节能超过50%。  相似文献   

12.
结合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研究了海洋环境中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及照明控制方式等,并着重对隧道内各区段照明系统的设计及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公路隧道照明的目的是创造洞内良好的视觉环境,确保在白天和夜间行驶的车辆以设计速度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同时为在高速公路隧道内的车辆驾驶员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行车环境。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出口段照明、应急照明及洞外引道照明。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震荡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EMR-8B眼动仪,以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行车试验基础上,针对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选取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全性。结果表明:当隧道进出口行车速度控制在85 km.h-1以下时,能保证驾驶员良好的视觉舒适度,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停车视距应比现行规范增加20~30 m。  相似文献   

14.
李巍 《汽车维修》2009,(6):10-11
广州本田汽车的多路控制系统设有3个多路控制装置(见图1),即驾驶员侧多路控制装置(位于驾驶员侧保险丝/继电器盒内)、前排乘客多路控制装置(位于前排乘客侧保险丝/继电器盒内)和驾驶员车门多路控制装置(位于驾驶员车门内)。在每个多路控制装置之间设有专用的数据线(工作电压为3.5~9.5V),驾驶员侧多路控制装置与驾驶员车门多路控制装置之间的数据线为棕色,驾驶员侧多路控制装置与前排乘客多路控制装置之间的数据线为粉红色。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中,驾驶员在特殊灯光带区域视觉信息的感知模式,分析灯光带对视觉特征的影响,选用9名驾驶员进行隧道环境实车研究试验.采用眼动仪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视觉特征参数,通过专用软件及统计方法分析试验数据,获得数据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路段驾驶员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变化平缓,完整隧道段驾驶员扫视幅度值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通省隧道左线设计长度6900m,右线设计长度6873m,采用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设计速度为80km/h。依照隧道断面利用率高、结构受力合理的原则,确定隧道净空采用三星圆曲墙断面,仰供和侧墙采用小半径圆弧连接。文中详细介绍了通省隧道初期支护坍塌的发生、塌方处理过程及处理的辅助施工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危险感知错误导致的比例占40%~45%,而由于不良天气导致的事故总量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4倍;因此,研究驾驶员对不良天气的危险感知意义重大。对速度的感知能力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驾驶员危险感知能力的重要指标。运用虚拟驾驶半实物仿真平台,检测晴雨雪等不同天气对驾驶员视觉感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雪天气比晴天时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车速低3%~17%。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大丽(大理—丽江)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从而提出增大路面附着系数、缓和照明过渡、构建立体交通信息系统、增加特长隧道侧墙图案和色彩设计、加强速度检测及信息诱导、增设中长隧道入口停车休息区等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路弯道是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路段,尤其是在冰雪环境下,车辆事故数是非冰雪天气环境下的14倍。在死亡交通事故致因中,车辆超速和速度不当约占1/3,因此合理控制速度是保障公路弯道处行车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主要由获取的视觉信息决定,视觉是驾驶员重要的速度感知源。为了减少冰雪天气环境下公路弯道处的事故发生率,从驾驶员视觉信息角度出发,通过视错觉减速标线的合理设置,提高驾驶员的速度感知能力,达到控速的目的。基于视错觉减速标线作用机理和恒定闪现频率,对标线的颜色、宽度、形状3个设计参数进行正交组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种参数组合方案。采用3ds Max建立仿真试验环境,将驾驶员感知加速率作为指标对不同组合标线的减速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冰雪弯道施划减速标线可使驾驶员产生感知车速偏高的错觉,且纵向宽度为0.1 m的绿色梳齿形减速标线具有相对较好的减速效果;在显著水平α=0.01的条件下,减速标线的颜色、宽度及形状对驾驶员的车速感知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颜色因子形状因子宽度因子。  相似文献   

20.
奥德赛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刮水器具有高速、低速及间歇刮水的功能,有些车还装有后窗玻璃刮水、喷洗装置。间歇刮水器的速度由驾驶员侧多路控制单元和乘客侧多路控制单元调节。奥德赛轿车还具有车速控制间歇时间的功能。驾驶员侧多路传输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动力控制模块(PC M)的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