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的植被恢复技术主要依靠人工和自然力两种,目前公路植被恢复基本靠人工建立植被群落,而做为土壤种子库载体的表土的保护在公路建设施工及后期植被恢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公路植被恢复及表土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土壤种子库在公路植被恢复中的潜力与应用,为公路植被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护坡是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一种边坡治理方法。阐述了植被护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了目前主要的植被护坡形式、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原则,总结出植被护坡存在的问题和植被护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公路边坡灌木化植被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平  江玉林 《公路》2007,(8):206-209
针对我国公路边坡植被持续性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边坡灌木化植被建植技术概念,从植被建植目标选择、草灌竞争调节机制、植物组合混播模式以及植被验收评价指标等几方面建立了边坡灌木化综合技术体系,最后对可持续植被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两侧植被环境的遥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遥感方法分析评价高等级公路两侧植被环境,通过Landsat/TM遥感影像获得植被信息,然后与实验区实测植被信息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公路建设及营运期间对两侧植被长势、健康情况等影响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青海省玉树县境内G214国道护坡的植被恢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保水剂、复合肥、专用肥和不同植物种类配比对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探讨适合当地植被恢复的技术方法,提出目前植被恢复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乔  余绍淮  余飞 《公路》2023,(12):344-354
定期开展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参数监测工作,对指导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地面实测方法难以对大范围植被参数进行快速长时间的监测。为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用一种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的高速公路路域典型植被参数监测与分析方法,以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路域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2影像,采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快速获取路线区域的多种植被参数,并结合时间序列信息熵与变异系数对植被参数的趋势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路域植被变化状况的准确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序Sentinl-2影像的路域典型植被参数提取与分析技术,可快速获取路域植被的生长变化状况,有效节约人力物力,为高速公路植被保护与绿化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亚平  陈济丁  辛有俊 《公路》2008,(3):179-184
植被是维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来观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青藏公路沿线植被的种类、类型及其特征,提出青藏公路沿线最普遍的三类植被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原沼泽群落,沿线植被生存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通过样方数据揭示:除取土坑外,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公路界外50 m;受公路建设的干扰,公路两侧草原植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植被护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路遥 《路基工程》2012,(4):189-191
植被护坡主要依靠植物的根系和茎叶来提高对边坡的侵蚀防护,可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概括为植被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两个方面。主要讨论了植物及其根系的生长及强度特点,分析了植被护坡的力学机理,指出了植被护坡的功能,展望了植被护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1)——植被护坡简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植被护坡的主要功能及常用的植被护坡方法,针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了现用的植被护坡方法用于岩石边坡的缺陷,指出了开发护坡新材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植被生长性能、植被持续潜能、植被防灾减灾、视觉美学等4个方面功能进行公路坡面植被综合评价的方法.基于数据采集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分析,筛选了能够反映以上4个功能方面的26个植被结构与生长特性指标,划分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指标权重值计算,构建了评价体系与模型.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吉林省...  相似文献   

11.
特殊土边坡的植被防护工程及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便于植被防护技术在特殊土边坡中的设计和应用,首先介绍了黄土边坡和膨胀土边坡在工程中的问题及形成问题的本质原因;然后,分别从植被根系的浅层防护、深层防护机理及植被防护的水文效应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植被对特殊土边坡防护的适用性;进而,针对黄土的湿陷性及膨胀土的非饱和性,分别探讨了植被防护的内在机理;此外,针对两类边坡的特点分别给出了植被防护种类的选取及建议;最后,分析了植被护坡生态景观效应,以期为特殊土边坡植被防护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岭隧道建设可能会改变周边地下水渗流场,严重时会疏干地下水,威胁地表植被生存。针对现有研究难以定量分析隧道排水对地表植被影响的问题,提出以土壤水基质势作为植被生存状态指标,建立隧道-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tunnel-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TSPAC)分析模型。通过Richards方程描述植被根系区的土壤水分运移,将大气、地下水渗流模型作为上下边界输入方程,计算植被根系区基质势分布,据此衡量植被凋萎过程并判断其生存状态。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大别山区明堂山隧道工程,分析隧道建设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 1)植被根系区土壤水基质势对地下水位和大气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和非均匀性,植被凋萎是渐进、动态的过程; 2)大气条件在该区域对植被生存起控制性作用; 3)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地表植被影响较小,且对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程度不一。TSPAC分析方法的创新性在于: 提出了物理概念明确、易于工程使用的植被生态危险状态判断指标与依据,在SPAC分析模型基础上引入隧道地下水渗流模型,将隧道排水的工程因素与环境因素相结合,分析隧道排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影响的整体过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可为隧道建设的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土壤细菌与植被相互作用对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影响,以广连高速公路工程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特性、功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但由于土壤细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等)氨基酸代谢及氮异化还原、同化还原功能较强,易与植被进行无机氮竞争吸收,植被生长1年后,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不足,即边坡生态恢复前期土壤细菌与植被氮竞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被生长。因此,在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重硝态氮肥的施加,以缓解土壤氮素竞争,促进植被稳定生长,进而提高边坡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国道G214线青海段路域土壤和植被的基本特征、相关关系与空间分异规律,为路域环境保护、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对公路沿线40个样地的土壤养分与植被盖度、多样性和生物量数据进行了基本统计、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将40个样地分成5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被属性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与离散性,显示了自然地带性规律叠加了人为影响;大约以K540附近为分界点,即玛多以北路段的土壤和植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退化,玛多以南至玉树段路域土壤和植被情况较好,少数破坏地段处于正向演替的过程;氮素不足以及土壤盐碱化可能是制约路域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当地植物如紫花针茅、沙棘、高山绣线菊、百里香等具有较好的植被恢复与土壤改良效果;为充分发挥当地适生植被的水土保持效果,避免生态受到破坏,在高原公路建设中应注意保护这些原生植被,同时增施氮肥(或种植固氮植物)和控制土壤盐碱化对路域植被恢复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工程养护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工程的生态建设目的及基础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终目标出发,结合实践,阐述了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工程养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完善了TBS植被护坡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监测低温雨雪后典型群落的生态恢复状况,基于CASA模型,构建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对雪灾影响植被生态系统程度进行分级,统计各级受灾程度面积。结果显示,2008年的强降雪对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47.1%的受灾面积需要人工与自然修复并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区公路弃土场植被恢复覆土的主要作用,在对覆土来源、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中对植被恢复覆土厚度的规定及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弃土场植被恢复对覆土厚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05,(8):18
此次中国科学院珠峰考察的一个重点是确定植被分布上线,重点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植被上线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再结合遥感等技术方法和实际调查,探讨这种变化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藏山南江北公路沿线风沙地貌广泛发育,危害江北公路的正常营运。通过室内风洞试验,测定不同植被盖度的输沙率,研究植被盖度和输沙率的关系,从而得出该区防治公路沙害的最优植被盖度为20%。  相似文献   

20.
大循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植物种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9):347-352
我国西北寒旱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小,植被的立地条件差,在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时会产生大量劣质边坡,亟需开展生态防护和植被恢复工程。依托青海省大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展劣质边坡生态防护试验工程,通过设置不同草本、灌木植物组合,结合定期植被恢复效果观测,探究适用于青海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物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草本搭配和灌木的配置形式应用于寒旱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差,受到寒旱区恶劣环境以及高速公路边坡特征的影响,宜采用单一的植被配置形式进行边坡植被恢复,植物种建议优选老芒麦、青海中华羊茅和同德小花碱茅等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