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终接头施工使用世界最大12 000t起重船"振华30"起吊6 000t的最终接头,是交通建设领域最大重量构件(6 000t级)吊装施工,起重船进入现场、系泊抛锚和最终接头出坞、浮运、吊装等作业工序对人、机、物、法、环等安全要素要求极高,重大施工安全风险需制定水上安全保障措施,将最终接头施工中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沉管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贯通的关键结构,为了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和施工质量,创新地选择了整体主动止水结构最终接头,具有快速、可逆、无潜水作业的施工特点。最终接头本体结构由外包钢壳和内部高流动性混凝土组成,为国内首创钢壳三明治复合结构,是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全新的施工工法,将水下施工转变为工厂预制和管内施工,是一种有效提升质量和工效的方案。文章对最终接头本体结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工艺作为深中通道工程建设重难点之一,“预制推出式”最终接头方案以其潜水作业的依赖性较小、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实际项目,设计了缩尺模型试验,模拟最终接头推出段推出过程,对顶推系统进行工程可行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千斤顶推出、横向纠偏工艺的可行性,为施工图设计参数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建飞 《隧道建设》2007,27(3):43-46
最终接头的位置和选型对沉管隧道的工期和造价有较大影响,以生物岛-大学城隧道最终接头的设计实例,介绍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结构组织和施工工艺在国际上均属于首创,无施工经验可寻。最终接头采用吊装的方式进行沉放对接,其吊装重量约为6 000t,是国内交通领域最大的吊装施工,为确保最终接头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项目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最终接头专项吊装技术研究,并成功研发出满足6 000t级超大型构件吊装技术,为后续同类型超大型构件吊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钢壳混凝土施工在国内属于新工艺,暂无成熟可参考经验,鉴于日本在钢壳混凝土领域研究较完善,故本施工技术主要通过"引进、吸收、转化、创新"的思想,参考其相关经验和国内规范,通过工艺试验验证确定钢壳混凝土配合比、浇注孔排气孔布置、浇注速度的控制及品质管理等,最终达到合理浇注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壳混凝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林放 《隧道建设》2022,42(3):430-436
为研究对装配式结构承载起到关键作用的拱顶接头力学性能,基于长春地铁装配式车站长期原位监控量测,对承受弯矩较大的拱顶接头进行整个施工期的力学行为分析,讨论拱顶接头应力、相对变形量以及相对转角随施工进程的变化趋势,分析拱顶接头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性能表现,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1)顶部构件落拱拼装成环刚开始,结构有一段时间的自适应期,接头应力和变形较大; 2)覆土回填以及水位恢复之后,接头所受轴力增大,应力和变形减小,对接头承载起到正向作用; 3)接头应力整体变化幅度不大,施工期间双榫接头的2个榫头依靠彼此的咬合作用承担外力,并表现出一拉一压2种不同的性质,施工结束之后最终都稳定在压应力状态; 4)拱顶接头整体变形较小,安全余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超轻钢汽车材料的可焊性及电阻点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点焊 粘接"这一复合连接技术以提高高强度钢连接接头和车身结构的疲劳强度、扭转刚度和抗冲撞力.介绍了"点焊 粘接"复合连接用结构胶粘剂、工艺参数、接头性能评估及接头性能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该复合连接技术在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内外工程实例、规范标准等调研,对国内外水泥稳定集料施工方法、集料组成、试验方法、技术指标、施工机械等方面技术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国内水泥稳定集料的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年为何在港珠澳大桥东侧主航道海域选用海底巨型沉管隧道,而摒弃不用桥梁或盾构隧道方案进行了阐释。总结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中几项位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科技,包括构筑人工岛时采用自稳式的巨型钢质圆筒作为施作基坑围护结构,大面积、超深度"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技术,采用"半刚性管段接头","三明治"式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倒梯型最终接头,钢筋混凝土沉管结构的控裂和防腐耐久性设计,中国智慧、中国速度的建造技术,等等不一而足。指出了大桥沉管隧道在运营期间应关注的若干技术问题:1)大桥通车后,沉管隧道后续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量是否会进一步发展?最终的收敛值又将有多大?如果超限,又应作何种管控对策? 2)如果发现有大/小管节/管段的接头张开,又该怎样应对处理?如何确保设计预期的沉管各节段间大小接头都要求做到"滴水不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管控对策:1)如果大接头工后沉降(尤其是差异沉降)超限,建议采用深水下的"微扰动注浆"进行后处理; 2)如果接头在底板处有因正弯矩值过大而张开的不测情况,认为只需截断管段顶板内的部分预应力筋,而使截面正弯矩值降低,即可将接头处已张开的底板接缝重新闭合,达到整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敞开式TBM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法亮  赵海雷 《隧道建设》2017,37(Z1):128-133
高黎贡山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可总结为"三高四活跃"。其中,高地热、高地应力、多断层破碎带、高压突涌水是制约TBM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地质因素,将给TBM施工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为了减少以上地质问题带来的TBM施工风险,通过资料查阅、调研国内外现有的TBM施工案例、专家咨询研讨、设计高适应性的TBM,并结合工程目前的施工状况,提出了TBM超前地质预报、钢筋排和钢拱架联合喷射混凝土及时支护、合理调整掘进参数等一系列确保TBM连续施工的方案与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即将进场施工的TBM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户田建设和HUME联合开发出一种管片快速接头——HGA接头,目前已在一项盾构隧道工程(内径2 800 mm)中投入应用。该接头能够取代以往的螺栓连接方式,实现管片分块间的快速拼接,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利用接头的高紧固力提升盾构隧道质量。通过此次工程应用,验证了该快速接头的施工性能和优势。开发背景传统盾构隧道管片拼装通常采用螺栓接头,需要进行封堵螺栓手孔等作业,存在后续工序施工时间较长等问题。对此,日本开发了多种仅需轴向滑动即可完成拼装的管片快速接头,具有缩短拼装时间、省略后续工序等优点,从而提升了施工效率。基于免二次衬砌和施工快速化、自动化理念,今后这类快速接头在管片拼装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基于港珠澳大桥沉管最终接头钢壳制造的研究和实践,简要介绍了复杂钢壳结构制造的工艺流程、本体结构制作的精度控制以及两半楔形块滑移合体技术,为后续钢壳沉管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南锚碇工程实例,对地连墙基础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地连墙槽段接头采用"铣接头",基坑开挖后槽段接头无渗漏,封水效果好;地连墙槽段在岩层中采用"冲铣法"(冲击钻配合液压铣槽机)成槽,实现了地连墙槽段快速施工,平均成槽速度达到1.96d/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及时监测地连墙应力和位移,确保了基坑开挖和结构物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内外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路面层间结合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对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简述,并综合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的优缺点,为我国增加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指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电缆中间接头技术是电缆施工中的必要技术。本文从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技术、防腐处理技术,质量判断技术和1KV塑料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安装技术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GXJ橡胶止水接头工艺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3标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施工特点,简单阐述了采用GXJ接头工艺的原因,同时对GXJ接头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发生问题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详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是基于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E32-E31管节接头处发生异常沉降之后,提出的通过向沉管基础密闭腔内压浆来实现预压基床、抬升管节的构想。在通过大量调研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近似帕斯卡原理通过压力传递实现沉管姿态的可控调节。该构想在E32-E31管节接头基础后注浆的实施结果中得以证明,起到了基床协调差异沉降、预压密实基床、调控沉降形态的目的。同时,该构想的成功实施创造了一种调控管节沉降的新方法,可为后续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月1日始,由南通开发区振华重工南通基地承接的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结构焊接进行实战演练。这意味着,开工6年多、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将在他们手中实现贯通。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 km,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称为"世纪工程"。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采用滑模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本文在大量文献总结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之上,分别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前场、后场及运输等工作方面,全面分析了采用滑模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为提高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平整度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