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职住平衡是反映居住功能与就业功能在一定规模城市空间范围内匹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结合其规划发展历程,研究职住比指标、职住总量、跨区通勤比例及跨区通勤量的发展趋势,剖析开发区职住分离带来的交通问题,从职住建设时序、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以及制定鼓励职住就地平衡的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层面的思路和对策,同时对开发区周边交通设施建设提出改善措施建议,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平面布线、道路横断面、道路交叉口位置及选型、道路竖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特别是提出了构建城市非机动车专用路网及其横断面布置形式,同时为下一步研究并修改现行规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以图论中的网络极大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城市道路网容量问题属于多起、终点的网络最大流问题。从调整O-D需求着手,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城市道路网容量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考虑路网服务水平的城市道路网容量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图论中的网络极大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城市道路网容量问题属于多起、终点的网络最大流问题。由于多起、终点网络最大流问题的复杂性,图论中至今没有给出相应的算法。为此,提出从调整O-D需求着手,首先使有缝网变成无缝网的思路,然后给出了理想O-D矩阵和可行理想O-D矩阵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城市道路网容量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考虑路网服务水平的城市道路网容量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动车交通呈现了"轻摩化"、"共享单车"、"绿道网"等新特性,给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非机动车发展历程,对非机动车的发展方式及专用网络的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入实施,济南交警逐步认识到"以车为本"治堵思路的实施只会进一步刺激小汽车的增长和使用,并逐渐向"以人为本"治堵思路转变,努力打造"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调整市民出行结构。近年来,按照"行人—非机动车—公交车—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大力倡导道路交通机非分离、以绿代栏,越来越多的新建及改造后道路采用三幅路或四幅路型式,具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在此背景下,依托道路改造工程实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提出非机动车道横坡向道路内侧坡,便于机非分隔带收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雨水,涵养土壤的设计方式.阐述了该设计方式的原理、具体设计方法以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城市环形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特征。简化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个体性,突出其群体性,将行人与非机动车作为一个整体,以当量人群描述行人与非机动车组成的交通流;以当量人数为自变量,当量人群群个数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城市环形交叉口当量人数与当量人群群个数的关系模型,选择三次函数表示当量人数与群个数的关系模型;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研究城市环形交叉口当量人群的到达时距分布,验证当量人群的到达时距分布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以M3分布描述环道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将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当量人群和环道车流作为独立优先交通流,研究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与三车道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混合交通流冲突特征。结合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当量人群、环道车流的到达特征以及城市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混合交通流冲突特征,应用间隙-接受理论分别建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与三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应用概率论建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环形交叉口共用车道情况下的通行能力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通行能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混合交通流条件下我国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骑自行车,既是一种低碳环保的通行方式,又能解决"最后1km"轨交接驳的难题。故而一座城市能否为自行车规划"友好"的道路,已经成为当代城市是否宜居的一项指标。今天的城市规划,已不可能在一张白纸上写就。所谓规划,就是要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道道难题,迎接一个个挑战。"不友好"的骑行环境在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骑行之后,陈浩终于被交警拦了下来。理由是:非机动车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陈浩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他与同学从国年路上的文科图书馆到国定路上的新闻学院,或去五角场乘地铁,这1 km多的路程对于以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的他们来说,就是一段"无奈的路途"。  相似文献   

10.
孙璐  赵晓洁  刘新民  孙秋霞 《公路》2024,(1):234-241
讨论经济因素驱动下高速公路网络拓扑结构、演化过程和特征问题。在BB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节点强度驱动和以经济流量为权重度量标准的复杂加权网络演化模型,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和分析,分别探讨了拓扑网络中经济流量增量和现实网络中城市经济属性对高速公路网络演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加权网络,其点权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并有重尾特征;经济流量增量成为拓扑网络演化的驱动力,而城市经济属性对现实网络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优化,以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3种非机动车待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交通流理论,以均衡相位延误公式为基础,分别建立交叉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平均延误分析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为评价指标,分析设置3种非机动车待行区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到达量及平均延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到达量小于1 000 veh/h时,设置普通待行区与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待行区交叉口的非机动车平均延误相差不大,大于1 000 veh/h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待行区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比设置普通非机动车待行区交叉口的平均延误低;在交叉口大小允许的情况下,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待行区最优,设置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交叉口的非机动车整体平均延误比设置其他形式待行区交叉口的大,但随着非机动车到达率增加,与设置普通待行区交叉口的延误差值逐渐减小。最后结合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标准和车辆到达率提出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待行区设置形式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复杂功能区如何实现慢行交通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某城市非通过性道路进行慢行交通理念下的重新规划改进为例,采用车流量数学模型理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能力进行计算,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加潮汐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等方式优化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的状况.改进完成后,该道路的实际通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调研发现,民众对该道路的交通状况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应用贝叶斯网络对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以3 584起交通事故数据为分析依据,基于专家知识和数据融合方法建立了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分析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利用服从Drichlet分布的贝叶斯方法对贝叶斯网络进行了参数学习。结合网络模型,应用联合树引擎算法推断了在车辆类型、交叉口类型、交叉口控制方式和交通参与者等因素的影响下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类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平面交叉口中,由自行车导致的正面碰撞事故的概率最大,为22.83%,由于交通参与者转向不当引起的侧面碰撞的概率为23.44%,同时也易导致刮擦事故的发生;交通参与者的感知判断失误导致尾随碰撞事故的概率为23.62%。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经济和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了解二者之间的协调演化规律,明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滞后因素,对帮助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形理论是刻画城市形态演变和网络空间结构的有力工具,依据成都市2000、2003、2006和2010年的经济与路网数据,通过研究经济分布的zipf指数和道路网络的分枝维数,定量分析经济分布和道路网络在城市发展中的协调程度,针对成都市分形拟合曲线的不同标度区,建立了差异因子和先行因子,以差异因子定量确定标度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程度,以先行因子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明确不同时期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侧重点,给政府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所得数据结论与成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城市多幅式道路上逆行的非机动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对交通秩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外关于过剩通勤研究的回顾,对国外过剩通勤理论及模型进行梳理,对过剩通勤概念进行讨论,分析了现有理论在通勤界定、影响因素及通勤范围确定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与通勤距离的关系,运用职住空间联合分布函数模型取代原有的城市分区模型进行拟合研究,并对 Sherratt模型进行简化,构建了单中心城市结构下过剩通勤与职住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三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各自特点,分别构建与城市空间形态相对应的交通网络,论述了交通网络的合理发展可以更好地引导城市未来空间发展,避免城市空间形态的盲目发展,从而形成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形成,城市发展与资源型产业密不可分。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和国家资源转型政策的支持下,众多城市为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纷纷进行改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与城市的交通系统息息相关,城市的转型影响城市的空间格局,而城市的交通又推动城市转型的步伐,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文以四川省某一山地城市资源转型为例,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的理念,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了该市基于资源转型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交通发展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7,(8)
正市域(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市域(郊)铁路发展,对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都市圈交通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短板之一,解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支撑职住平衡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体系。《人民交通》杂志拟从多个角度对《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多元交通走廊是解决当前道路交通城市内部道路无阻碍交通和路内停车的平面解决方案,以解决城市交通干道的机动车停驻、转向、占用非机动车道问题.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的平面布局,采取对道路整体资源统一整合,科学划分各类交通影响区域,合理设置各类交通轨迹.通过路内泊车有效兼容交通轨迹,结合顺行环流交通,采取集中、约束和平衡各类交通轨迹,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部传统主干道路的机动车路内泊车停驻、转向、占用非机动车道问题,达到城市内部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