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交织区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交通流量、交织流量比、自由流速度、交织区长度、交织区内车道数和交织构型等。选取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吕小寨立交-朱宏路立交之间交织区为调查对象,开展道路条件和交通流运行状况调查。运用调查数据对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交织区交织速度和非交织速度预测模型进行修正,重新标定相关参数。基于该速度预测修正模型,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交织区运行分析计算工具,定量分析影响因素对交织区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HCM2010交织区速度预测模型存在的3个典型问题,分别提出了交织区速度预测分段模型和改进的回归模型。选取上海市快速路4个典型交织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算法分别对HCM2010模型、分段模型和改进的回归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为进一步测试所提出的模型,利用仿真试验的方法,对所提出的改进回归模型进行了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交织车流速度预测平均误差为9.52%,非交织车流速度预测平均误差仅为6.64%,且改进模型不会出现交织车流速度大于非交织车流速度这种明显违背现实的预测结果;新的3个交织区的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回归模型交织车流速度预测误差为10.79%,非交织车流速度预测误差为10.45%,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上游存在交织段,在城市道路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一方面决定了交叉口各流向车流到达率,同时自身的运行情况又受交叉口红灯排队的影响.根据车流在交叉口到达驶离特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方面研究了上游交织段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对交织段影响下的交叉口理想到达率的分析,建立了考虑交织段情况下的车道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交织段长度、进口道长度对通行能力起主要影响,而且增加交织段长度对于提高进口道通行能力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是当前我国城市快速路建设分析所缺少的关键内容,为梳理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脉络,确定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研究方向,研究首先应用对比分析及实测数据测算方法,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对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工作时常用的"九五"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指南、"十五"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指南、2003年《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而后详细阐述了2010版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最新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及流程,论述改版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交通研究人员开展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臧晓冬 《中外公路》2011,31(1):236-238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交织区运行速度分析模型应用在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分析中的不足,提出了车道变换次数的预测方法,应用建模技术建立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交织速度和非交织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满足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速度预测的需要,为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的规划选型和评价提供理论基...  相似文献   

6.
驾驶行为特性对道路宏观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在2010年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中,驾驶人总体特征修正系数取值在通常情况下建议为1 ,并未给出具体解释以及进一步量化.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不同驾驶员行为特性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将驾驶员类型分为冒险型、一般型和保守型3种,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 5 .3构建基本路段和交织区仿真场景,提出以仿真实验为基础的通行能力影响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限速为80 km /h的城市快速路上,自由换道行为可以提升道路设施空间利用率,提高交通流由自由运行状态向稳定运行状态的转变速度,而对道路通行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跟驰行为与强制换道行为对道路通行能力有显著影响.提出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对应冒险型、一般型、保守型驾驶员分别为1 .04 ,1 .03 ,0 .86 ;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在交织比为0 .1~0 .4的情况下,3类驾驶员对应的值有所差异,进一步细化了HCM2010中驾驶员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7.
为梳理高速公路交织区运行分析脉络,本研究以美国HCM2010、德国HBS2015、瑞典METKAP和周荣贵《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为对象,分别从运行分析步骤、交织构型、运行分析模型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及分级4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然后以HCM2010交织区篇章案例2为例,选择流量比、汇出比、交织比、交织区长度和车道数为影响因素,对周荣贵方法和HCM2010方法通行能力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测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曲江互通交织区交通流数据,获取实际最大通行能力值,并与HCM2010方法和周荣贵方法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CM2010方法未考虑交织比且高估了流量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周荣贵方法低估了流量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交织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因汇出比和汇入比的不同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与主交通流具有优先通行权规则不符。据此改进周荣贵方法通行能力模型,将模型中汇出比指标替换为交织比,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改进模型的流量比、交织比系数进行重新标定,拟合优度为0.96,表明该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点拟合程度较好。交织区交通流实测数据是建立运行分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的大小及其精度影响模型的可信度,智慧交通能够实时精确采集交织区域的交通流参数,也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及深度挖掘,是今后交织区运行分析数据采集方式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苜蓿叶或相邻象限设置环形匝道的部分苜蓿叶互通存在距离很近的相邻进出口,互通内主线存在交织区且交织长度短,交织车辆易对主线直行车辆造成影响。为提高主线的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经验上一般在存在交织区的主线设置集散车道。考虑设置集散车道后,互通的占地与工程造价会较大幅度增加,设计阶段需对设置集散车道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利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中对高速公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全苜蓿叶枢纽互通是否需要设置集散车道的论证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交织区通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匝道接地点前方交织区是影响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通行效率的关键,其通行能力决定着整条匝道的通行能力。在调查的基础上,论文概括了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交织区内交通流的运行特征。基于交通工程学和移动车队理论对该交织区通行能力的计算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交叉口上游存在交织段,在城市道路中十分普遍,它一方面决定了交叉口各流向车流到达率,同时自身的运行情况又受交叉口红灯排队的影响.根据车流在交叉口到达驶离特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方面研究了上游交织段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对交织段影响下的交叉口理想到达率的分析,建立了考虑交织段情况下的车道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交织段长度、进口道长度对通行能力影响大,而且增加交织段长度对于提高进口道通行能力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是引发相关路段及其周围路网拥堵的主要原因。交织流率和交织长度是影响出入口处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并采用仿真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具体案例的Vissim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总流量为4 900veh/h,流率比由0.15增加到0.4时,交织段均车延误增加2倍,交织车速降低将近40%;交织长度选取160~180m时,均车延误为1.3s,平均车速达到45.02km/h,是快速路出入口交织长度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8种高速公路交织区构型,通过对其重要因素如交织区构型、交织区长度、交织区宽度、交织流量等进行分析,建立其冲突因子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其进行重新划分,以为高速公路交织区的设计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13-114,137,383
新篁南枢纽与横梁北互通形成复合互通,是长春至深圳国家高速公路南京段重要的控制性节点之一。该文通过交通流率、交织强度系数、交织区状况评价指标等确定复合互通交织区的服务水平。系统计算表明复合互通的服务水平满足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匝道联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对分布密集的出入口匝道实施信号联动控制.为减少驶入与驶出车流间的交织冲突,保证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出出入口匝道信号联动控制方法.采用Vissim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主线车辆的运行速度,有效缓解交织区的严重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交织车辆在车道变换过程中所占用道路资源与非交织车辆是不同的,考虑这一因素对服务水平的影响,提出了快速路交织区交通相对密度的概念,及相对密度的计算公式,以此作为评价快速路交织区服务水平的依据.该方法将密度和交织比参数作为评价服务水平指标,通过确定快速路交织区临界密度值,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快速路交织区服务水平评价标准,与过去采用的速度或密度参数评价服务水平的方法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快速路交织区中车流的频繁交织行为引发车头时距重分布现象,系统研究了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的内在规律,得出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内车头时距分布随断面流率动态变化的结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典型城市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采集的代表性快速路中A类交织区中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分车道分断面统计分析,拟合分析及x~2检验的结果表明断面流率小于2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当断面流率位于250~7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而当断面流率位于750~1500 veh/h时,车头时距则服从Cowan M3分布,为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分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VISSIM微观仿真系统对采用连续交通组织方式的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道口车辆路段行程时间随交织段长度、车流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综合效益最佳的交织段长度,并对道路设计和管理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VISSIM微观仿真系统对采用连续交通组织方式的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道口车辆路段行程时间随交织段长度、车流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综合效益最佳的交织段长度,并对道路设计和管理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车速与交通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行车速、超速行驶、速度差以及限速等与车速有关的方面分析了车速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速公路交织段的概念,结合城市道路间断流运行特征及路侧指路信息对交织车辆的影响机理,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实际交织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道路交通设计特征及驾驶员变道行为特征分别确定了城市道路进口道交织段的起讫点.选取上海市典型交叉口对车辆换道行为及微观行车特征进行视频观测,共获得159个有效样本,分析了车辆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呈正态分布.结合指路信息的影响改进了现有交织段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比较了该交叉口三个典型断面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断面、交织段断面、路段断面,并指出随指路信息位置变化时交织段通行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指路信息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