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汽车列车的制动稳定性汽车列车制动时不发生列车折叠和挂车甩尾等现象的性能称为汽车列车的制动稳定性。产生折叠和甩尾现象是汽车列车在高速行驶制动时造成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汽车列车的自由度分析我们将参考坐标系设在牵引车上,坐标原点在牵引钩的中心,来分析挂车相对牵引车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2.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下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包括任意载荷分布的非线性轮胎模型在内的半挂汽车列车整车模型,应用汽车列车动力学仿真软件Arc Sim,分析了半挂汽车列车在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时的转向特性。通过在不同车速、不同结构参数等条件下的仿真计算,揭示了半挂汽车列车的转向特性与车速、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半挂汽车列车转向特性在这些条件下的表现特征,为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某半挂汽车列车虚拟试验整车模型,参照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对该半挂汽车列车进行转向瞬态响应试验仿真,分析得到了半挂汽车列车在不同速度下的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响应、转向瞬态响应试验的极限车速及半挂汽车列车安全运行的最大侧倾角,为半挂汽车列车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汽车列车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了制动时半挂车汽车列车和全挂车汽车列车产生折叠现象和甩尾(摆动)现象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式.通过这些方程式,发现了折叠和甩尾现象的性质及运动规律,并由此得到影响汽车列车制动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应使汽车列车各轴的制动力与其轴荷成正比;在制动力不能自动调节的汽车列车上,应合理地分配列车各轴的制动力;制动时应使列车具有最佳的车轮“抱死”顺序以及制动力“建立”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5.
汽车技术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法规要求,西欧的重型货车行驶时的车外噪声值已降至很低的水平,它们的一些厂家采用了新的燃油喷射和燃烧技术以及EDC,EMR,IES,HS等电子系统。总质量40t的长距离运输汽车列车作为标准的汽车列车,其发动机功率范围在270~310kW,目前许多厂家还在努力提高直列柴油机发地劝机的功率水平;行驶系仍为传统结构,由于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改进,使发动机的  相似文献   

6.
毕晓东 《汽车技术》1993,(8):19-21,56
以单后轴半挂汽车列车为例,分析了牵引车前轮最大转角对半挂汽车列车转弯的影响,并推导出牵引车前轮转角与列车转弯直径的计算公式及半挂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的计算公式。最后,介绍了QDZ9350TJZ型半挂汽车列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长途物流在整个物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用户对重型汽车列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组成汽车列车的牵引车和半挂车是2块牌照,用户可自由选择两者组成列车.而对于汽车列车中的铰接列车(即半挂式汽车列车),GB 1589-2004明确规定其总长≤16.5 m(注:自2008年1月1日起,与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组成的铰接列车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时,车身最大限值为18.1 m).考虑到半挂车不能单独上路行驶,所以,汽车列车总长限值的实际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出口总值达到 197亿美元,同比增长56%, 汽车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顺差。那么,中国汽车企业未来出口将面临何种挑战和机遇?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准完全竞争时期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75万辆  相似文献   

9.
宏观·国内     
<正>我国将在黑龙江开展超长汽车列车试点2015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对《关于黑龙江省龙运集团试点运营双挂列车的请示》进行批复,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展超长汽车列车试点工作。批复称,黑龙江省龙运集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将货车、半挂车、中置轴挂车等货物运载单元进行组合,组成中置轴货车列车、超长汽车列车从事运输作业,并将汽车列车与甩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半挂汽车列车运输的现状,通过分析欧美半挂汽车列车运输模式及其各要素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道路货物运输的五轴半挂汽车列车运输模式、运输单元,并建立了中国五轴半挂汽车列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半挂汽车列车弯道行驶稳定性差的问题.运用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整车模型,通过对比稳态转向特性试验和制动效能试验的仿真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与实车的一致性.分析了弯道行驶工况下轴偏角对半挂汽车列车折叠角和转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挂车轴偏角的方向与半挂汽车列车的转向一致时,半挂汽车列车折叠角增大,有利于半挂汽车列车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准确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是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研究的关键。文中主要研究半挂汽车列车稳定性控制中的状态估计问题,研究了基于线性四自由度(4-DOF)半挂汽车列车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KF)算法估计半挂汽车列车的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基于商用车动力学仿真标准软件TruckSim,通过标准双移线仿真工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非高速急转向工况下,所提出的估计方案能较准确地跟踪汽车列车的状态信息,为半挂汽车列车主动安全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半挂汽车列车的再生制动方法,分析了制动过程中的载荷转移和牵引座纵向力,运用AMESim软件搭建了半挂汽车列车再生制动仿真模型。在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制订了适合半挂汽车列车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对半挂汽车列车再生制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可达27.7%,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模拟半挂汽车列车的再生制动过程,本研究为重型车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长途物流在整个物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用户对重型汽车列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组成汽车列车的牵引车和半挂车是2块牌照,用户可自由选择两者组成列车。而对于汽车列车中的铰接列车(即半挂式汽车列车),GB1589-2004明确规定其总长≤16.5m(注:自2008年1月1日起,与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组成的铰接列车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时,车身最大限值为18.1m)。考虑到半挂车不能单独上路行驶,所以,汽车列车总长限值的实际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长途物流在整个物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用户对重型汽车列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现在组成汽车列车的牵引车和半挂车是两块牌照。用户可自由选择两者组成列车。而对于汽车列车,国家明确规定总长尺寸小于16.5m。考虑到半挂车不能单独上路行驶,所以,汽车列车总长限值的实际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6.
汽车列车在公路交通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公路货运量流通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输方式,贴合当代发展需求。随着汽车列车使用需求日益增长,其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因而提高汽车列车的运输效率及安全性,保证汽车列车长远发展势在必行。现基于一种双杆式全挂汽车列车提出主动转向控制研究方法,使车辆进行弯道行驶时,在主动转向装置和主动转向控制方法的双重作用下实现挂车对牵引车的转向运动进行主动跟随。文章建立连接装置、电液控制部分以及全挂车模型,仿真结果证明该转向系统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4)
以连云港至镇江线五峰山大桥为依托工程,研究了公铁两用悬索桥列车荷载与汽车荷载及风荷载的组合问题。通过分析建立了汽车荷载和风荷载产生的悬索桥吊索索力与主缆拉力概率模型,基于已有的列车荷载概率模型和建立的汽车荷载及风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吊索索力和主缆拉力的概率模型,按照等超越概率原则确定了列车荷载与汽车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研究表明:列车荷载与汽车荷载组合、列车荷载与风荷载组合及列车荷载与汽车荷载组合和风荷载组合时,列车为主导荷载;3种情况下,汽车荷载组合值系数、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均可取0.8。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半挂车制动过程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影响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的相关因素。为深入研究各因素对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的影响程度,选定半挂汽车列车的初始管路气压等四个因素开展了试验验证,并通过对试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开展此项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半挂车生产企业为提高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性能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转弯制动性能对半挂汽车列车的制动安全有重大影响,针对我国目前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试验标准缺失,传统的单车试验设备不适用于半挂汽车列车等问题,本文中从试验系统搭建、系统安装方式和试验方法与评价等方面对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试验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过程中侧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横摆角速度和牵引车的俯仰角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建议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试验中车速不超过30km/h,转弯半径不小于25m。  相似文献   

20.
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列车是牵引汽车与挂车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其横向稳定性研究涉及多体动力学、刚柔耦合力学、气体动力学、车辆非线性运动和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本文论述了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试验手段,探讨了使用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角阶跃输入下汽车列车侧向加速度响应.最后,对汽车列车动力学数字仿真算法及代表性软件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