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磷石膏改性二灰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卫国  姜舰  张丽  王奎  周明凯 《公路》2008,(1):141-145
研究了在二灰中加入磷石膏后对二灰以及二灰稳定粒料的强度、强度发展、水稳性、抗冲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对二灰类路面基层材料有显著的改性作用,磷石膏改性二灰早期强度大幅度提高,后期强度发展稳定,水稳性特别是早期水稳性显著提高,改性后的二灰稳定基层的抗冲刷性介于二灰和水泥稳定基层之间,和二灰相比有大幅度提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路面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用磷石膏改性的二灰路面基层材料与二灰材料相比,强度、水稳性、抗冲刷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同时还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减少环境污染,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确定3种磷石膏-二灰混合料配合比,对其分别进行抗压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冲刷性和水稳定性试验,并与几种常用底基层材料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二灰中掺入适量磷石膏,其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冲刷性和水稳定性得到提高,但磷石膏与粉煤灰的比例超出1∶3~1∶1时会影响上述性质;与磷石膏-二灰混合料相比,加入碎石的磷石膏-二灰混合料的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水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废石膏改性二灰碎石基层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家瑛 《中外公路》2004,24(5):85-87
废石膏改性二灰碎石在得到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利用其具有早强作用可以用作市政道路和公路的基层。废石膏改性二灰碎石的收缩率仅为普通二灰碎石的60%,可以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上面层反射裂缝的发生。文中介绍了废石膏改性二灰碎石基层的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并在试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泥磷石膏稳定材料用于路面基层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磷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磷石膏作为工程材料的可行性,采用不同掺量的固体固化剂和液体固化剂(掺量0.5%)改良水泥磷石膏稳定材料,进行素水泥磷石膏材料以及各种改良材料的水稳定性和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水泥磷石膏材料的水稳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强度形成机理,对其作为路面基层材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磷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质类似于土,改性或改良后的磷石膏是一种良好的工程材料;水泥磷石膏稳定材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固剂和液剂均明显提高水泥磷石膏稳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固剂掺量为1%时改良效果最佳;素水泥磷石膏稳定材料和两种改良水泥磷石膏稳定材料可满足不同等级和不同交通类型的路面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降低农村公路造价是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农村公路低交通量的特点,通过磷石膏改性二灰材料性能可成为农村公路的新型路面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纤维二灰碎石基层材料耐水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灰碎石是目前高等级公路中常用的基层材料之一。其优点很多,适用范围也很广,但是如果材料组合不当,二灰碎石基层容易在温湿状况变化时产生裂缝,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对路面基层材料来说,水稳定性又是耐久性的主要方面。通过在二灰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入纤维质材料,对基层耐水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包括二灰碎石失水试验、干湿交替循环试验和耐水性试验三方面。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灰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入纤维质材料后,可明显抑制二灰碎石基层的失水速率;干湿交替循环试验后,掺纤维的二灰试件平均质量差明显降低;经过60d的耐水试验后,其二灰碎石基层的整体强度提高。在二灰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入纤维质材料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二灰基层的水稳定性能,这对于道路基层材料的耐久性的提高及使用寿命的延长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石灰粉煤灰稳定沙漠风积沙作为底基层材料研究对象,在稳定机理分析、二灰稳定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二灰早强剂稳定沙早期强度、后期力学特性和温度收缩性能研究,得出二灰稳定沙漠沙强度增长及温缩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很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二灰稳定土基层的早强特性,并明确提出提高二灰稳定集料基层早期强度的措施和方法,用以解决二灰稳定土早期强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石灰粉煤灰稳定沙漠风积沙作为底基层材料研究对象,在稳定机理分析、二灰稳定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二灰早强剂稳定沙早期强度、后期力学特性和温度收缩性能研究,得出二灰稳定沙漠沙强度增长及温缩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很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路面快速维修技术中,早强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结合具体的研究项目详细介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早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最后通过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其结论对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早强混凝土配合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及快速修补矿物掺合料CUFG掺量的合理配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水胶比仍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再生骨料和快速修补矿物掺合料对强度的影响与龄期有关;合理安排水胶比和快速修补矿物掺合料掺量,在再生骨料用量达100%的条件下制备的混凝土24 h抗折、抗压强度均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测得双超路面混凝土(超塑性、超早强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研究水胶比、硅灰掺量和砂率等因素对双超路面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将普通路面混凝土作为对照组分析双超路面混凝土作为修补材料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双超路面混凝土的12h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22.13 MPa和3.77 MPa,早期强度已达到通车水平要求,28d抗压、抗折强度可达到47.92MPa和5.97MPa,后期强度满足工程应用标准。将配制好的双超路面混凝土应用于修补工程,在工程应用中,修补效果良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净浆的化学结合水量、孔隙结构和抗压强度,研究了在蒸汽养护与标准养护条件下水泥-粉煤灰胶凝材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蒸汽养护条件加快了水泥-粉煤灰胶凝体系的早期水化速率,提高了硬化浆体的早期抗压强度,但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对应试件相比,硬化浆体的孔径粗化,且后期强度增长较缓。  相似文献   

15.
三灰稳定砂砾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超凡  申爱琴  张新旺 《公路》2005,(5):139-142
针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早期强度较低和水泥稳定粒料抗裂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的强度和抗裂性能,并与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进行比较,从而得到配比合理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具有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高、抗裂性能优异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关于无损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强度的研究成果较少.成熟度方法是一个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强度的无损试验方法,然而在我国公路行业未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室内试验建立水泥混凝土的成熟度-强度曲线,并通过该曲线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合适的切缝时机和开放交通时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强度,且对于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实验和工程应用,成功地开发出混凝土路面的超早强修补剂(HW系列);介绍修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以及其经济成本分析。工程实践表明,该修补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修补方便、干扰交通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河砂为基准组研究了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和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比下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较河砂混凝土差,易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硬化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大于河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大于河砂混凝土,并随水胶比的减小而收缩增大。复掺粉煤灰和矿粉能明显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但不利于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磨细矿渣改性超细水泥修补微裂缝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存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无机修补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低,且水泥路面早期裂缝一般为细小的微裂缝的问题,采用颗粒较小的超细水泥、磨细矿渣(GGBFS)及其他外加剂制备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灌浆材料,对该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微观试验分析揭示了材料宏观性能的改性机理。研究表明:磨细矿渣能通过微粒填充作用使超细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密实,提高材料稳定期的力学强度;适量的磨细矿渣能改善灌浆材料的粘结界面微观结构,增加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20.
早强水稳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稳碎石作为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结构,其强度形成需要足够的时间,但是路面基层修建或修补时,有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并尽快开放交通,必须使基层的强度在短期内达到要求。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R-1型早强修补剂对水稳碎石材料进行改进,研究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掺入的R-1型早强修补剂可使稳定碎石在16 h内就能达到通车要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