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加工端面齿轮的方法,阐述了端面齿轮加工原理,研究分析了加工刀具的设计原理及校核方法、机床调整以及接触区调整计算等方面技术。采用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加工端面齿轮,具有加工效率高,接触区调整方便、刀具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汽车驱动桥端面齿轮的加工中。  相似文献   

2.
汽车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传动系的可靠性是车辆保证动力性和行驶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关键部分,而车辆传动装置中最为重要、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部分就是驱动桥.尤其是其中的主减速器锥齿轮。结合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QC/T533—1999)中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方法和要求.提出一种汽车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试验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主要试验台部件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3.
汽车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试验标准,对行业内的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进行分析和总结,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所开发的高效率电封闭汽车驱动桥试验台为基础,对控制汽车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寿命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主减速器锥齿轮作为汽车驱动桥的主要零部件,其啮合质量对驱动桥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振动噪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MASTA软件对驱动桥主减速器齿轮进行接触印迹和传动误差的计算,并用其评定齿轮的啮合质量。与传统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可以避免依靠经验的定性评价,并且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可以有效的减少试验费用、缩短开发周期,为今后的驱动桥主减速器齿轮的开发与运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重型汽车驱动桥锥齿轮疲劳性能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轮齿的弯曲疲劳性能考核。汽车行驶过程中一旦发生轮齿折断,齿轮将完全丧失其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功能,因此对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的考核非常重要。试验表明,齿轮材料与主要加工工艺对其疲劳性能影响很大。这些因素包括渗碳钢的化学成分、钢的纯净度和锻造。预备热处理、渗碳淬火、表面强化、机械加工等工艺。  相似文献   

6.
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锥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目前,在驱动桥主减速器中多采用螺旋锥齿轮或双曲线齿轮。在差速器中多采用直齿锥齿轮.一般的设计程序是:(一)锥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二)锥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三)锥齿轮的强度验算。  相似文献   

7.
以德国ZF低地板客车驱动桥为例,对螺旋锥齿轮、轮边斜齿圆柱齿轮系及轴承受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MASTA软件建立的驱动桥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从而总结出驱动桥齿轮及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止推轴承受力与校核的一整套计算方法.另外,指出了目前MASTA软件在螺旋齿轮校核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驱动桥异响的原因①轴承响。主要是由轴承磨损、损坏(疲劳剥落、刻痕、散架、烧蚀等)使轴向间隙加大,特别是润滑不良或驱动桥桥壳变形,以及装配调整不当(过旷或过紧)等原因产生。②主减速器螺旋锥齿轮副响。此响声往往由于调整不当,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不符合要求,特别是更换时未成  相似文献   

9.
电驱动桥的NVH性能与齿轮的重合度有密切关系。文章以我司实际开发的一款电驱动桥产品为例,在传动系统分析软件MASTA中进行齿轮设计和分析优化,比较了大螺旋角和细高齿两种设计方案对齿轮重合度的提升和对系统的影响,得出细高齿设计要优于大螺旋角设计,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细高齿优秀的NVH性能。该设计方法推广应用于后续开发的电驱动桥产品中,同样取得了优秀的NVH表现。  相似文献   

10.
螺旋锥齿轮副是车桥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传动元件,尤其是准双曲面齿轮副,由于其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准双曲面齿轮为例,以齿根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为基础,分析了提升螺旋锥齿轮承载能力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齿高系数、刀具参数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效果。试验证明:通过优化工作齿高系数、齿顶高系数、大小轮齿厚、刀具圆角半径以及刀具修形参数,能够有效提高螺旋锥齿轮副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DFB-Ⅱ型电封闭驱动桥试验台是进行汽车驱动桥齿轮、轴承疲劳试验和总成静扭试验的装置,增加少许装置,还可进行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壳疲劳试验,其电气部分采用电封闭式结构,故力能指标较高,较开式耗能型结构可节电70%,机械部分采用小闭环的混合式结构,节约试验台的初投资,而且使电控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解放牌载货汽车后桥齿轮的疲劳寿命,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提高齿轮传动的精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着重研究改善后桥减速器的薄弱环节——一对圆柱斜齿轮热处理变形问题。工作中,设计制造了一套从动圆柱斜齿轮专用的新型压淬装置。通过采取压淬工艺,减小齿轮热处理变形;以此为基础、在基本上不改变从动圆柱斜齿轮在机械加工后的各项参数的前提下,通过对主动圆柱斜齿轮在精加工剃齿中,根据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的原理,对其齿形、螺旋角及齿长方向的鼓形量进行微量调整,改变热处理后齿轮啮合的几何形状及位置。籍以保证该对齿轮良好的传动状态,从而也为改善一对螺旋锥齿轮工作时受力的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整个后桥减速器齿轮疲劳寿命得以提高。台架试验的结果循环次数平均达到178万次。此外,主要是从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及其传动的精度对齿轮疲劳寿命的影响出发,通过几何尺寸的测量和宏观低倍放大,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台架试验后的齿轮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液压加载式驱动桥封闭试验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液压加载式驱动桥封闭式试验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并指出这种试验台不仅适用于驱动桥总成齿轮疲劳寿命试验,还适用于变速器,传动轴的有关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上海汽车轮总厂于1957年开始试制汽车变速总成,差速器齿轮和螺旋锥齿轮。当时我厂技工林国珍在牛头刨床上靠模刨削加工出差速器齿轮。金凤鸣技工在立式扦床上采用挂轮差动的原理加工出螺旋锥齿轮获得成功。在总结试制基础,又自行设计制造了15台铣锥齿轮专用设备,组成了生产流水线。在自制设备上加工出囤内第一批螺旋锥齿轮。我厂就这样不断群策群力,走三结合双革四新之路。从而为我厂于1958年生产出上海风凰牌轿车的变速器总成利螺旋锥齿轮作出了贡献。受到人民门报等媒体的报道,被誉为"草棚里飞出金凤凰"。1959年参与全国土设备展览会展出,得到国家机械工业部的认可。为了满足汽车和拖拉机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厂于1969年又自行设计制造了y69从动锥齿轮粗切机10多台,于1972年又自行设计制造主动锥齿轮粗切机8台,从而解决了我厂当时生产螺旋锥齿轮的瓶颈,为1976年机械工业部组织"全国双革四新成果"到我厂现场参观增辉。那时我厂的所有各种自制设备占全厂所有设备的60%以上,得到参观者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电控系统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的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起来。汽车故障自诊新系统的开发应用.对于及时发现故障以及故障维修提供了方便。汽车维修人员通过解读故障代码,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以及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然而.在对汽车维修时,若仅仅靠故障代码寻找故障,往往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实际上,故障代码仅仅是电控单元(ECU)界定的是或否的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控系统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的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起来。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开发应用,对于及时发现故障以及故障维修提供了方便。汽车维修人员通过解读故障代码,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控系统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的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起来。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开发应用,对于及时发现故障以及故障维修提供了方便。汽车维修人员通过解读故障代码,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齿轮热处理中,被动螺旋锥齿轮(以下简称“被动锥齿轮”)的变形是较难对付的。在各种类型的被动锥齿轮中、图1所示类型的齿轮最易产生变形。几乎所有专业齿轮厂和汽车制造厂都使用专用齿轮淬火压床对被动锥齿轮作加压油淬,以减少变形。但中小型厂往往缺少此类设备,因此需要对被动锥齿轮的热处理工艺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驱动桥的疲劳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汽车驱动桥的疲劳寿命基本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高程块和惯性飞轮的疲劳寿命试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实现进行了探索,开发了HCQ3.0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铜钼球铁CA—10B后桥螺旋伞齿轮的铸造、切削加工、等温淬火处理,强化喷丸等工艺试验概况及弯曲疲劳台架试验,十万公里行车试验结果。(由于篇幅过长,这里仅述及结论与分析部份。)文章认为球铁由切齿螺旋伞齿轮可以满足汽车驱动桥的工作要求;其抗点蚀能力大大优于精铸齿轮;强化喷丸工艺是大幅度提高球铁伞齿轮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并对提高寿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台架试验断齿进行断口金相分析,通过光学断口,扫描电镜断口这个窗口和性能、显微组织、应力状态、失效原因及使用寿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于鉴定失效原因、提出延缓发生失效的保证措施无疑是有益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