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底板崩裂破坏机理,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底板崩裂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径向力是导致梁底崩裂的主要因素。箱梁底板由于压应力、施工误差、曲率效应、泊松效应等综合因素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压曲临界应力下降,最终失稳破坏。基于分析结果,最后给出了底板混凝土崩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立群  梁明进  许俊 《上海公路》2013,(1):37-40,13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在合龙施工过程中,出现底板混凝土崩裂的现象。就此运用计算软件对箱梁的局部应力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案例桥的验证判断出造成底板混凝土崩裂的主要原因是合龙底板预应力束管道的竖向偏差以及底板防崩钢筋的设置不足。  相似文献   

3.
沈旭东  郑永卫  肖汝诚 《公路》2012,(1):94-102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阶段结构破坏问题,采用空间计算有限元为主要分析手段,以实际桥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箱型结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三种破坏形式:中跨合龙段底板崩裂;箱梁支架现浇段开裂;预应力锚固区局部破坏.分别对施工阶段这三种破坏形式进行了精细三维空间受力分析,针对计算结果对其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最后给出各自的破坏机理及建议对策,为今后该类问题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雷 《公路与汽运》2010,(3):141-143
从设计和施工二方面对变截面预应力砼箱梁桥中跨底板在预应力径向分力作用下可能崩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变截面预应力砼箱梁桥中跨底板崩裂现象的力学机理,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合龙束张拉底板预应力筋时易发生的底板崩裂和裂缝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底板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曲线预应力束的等效荷载;对预应力径向力对底板混凝土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预应力束最小曲率、合龙段高程差限值及曲线预应力束的定位误差限值,计算了背景桥梁底板的抗裂设计参数,可为同类桥型的底板抗崩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PC箱梁底板崩裂的机理,以某大跨PC箱梁底板局部崩裂为研究对象,建立MIDAS模型进行总体分析,并对合龙段局部区域进行ANSYS空间仿真,最后采用经典力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底板纵向压应力太大,进而造成预应力径向力过大,这是导致该桥底板合龙段崩裂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制定处治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合龙段底板崩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某主跨为160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合龙段底板崩裂情况进行了调查,运用BSAS、ANSY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仿真建模。计算分析结果和现场施工情况表明,局部应力过大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合龙段底板崩裂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此桥底板修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连续刚构桥混凝土开裂,特别是箱梁底板裂缝的病害成因,对连续刚构桥底板预应力筋进行受力分析,分别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讨论了裂缝的产生机理。针对不同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优化设计、材料选择、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某高速铁路桥主桥为(85+2×180+8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梁为单箱双室截面,在中跨合龙段底板钢束张拉完、拆除底模过程中,合龙段下游箱室底板下缘出现混凝土剥落、崩裂、分层等病害。为了解病害原因,分析可能导致病害的设计构造细节因素;钻孔检测合龙段钢束实际线形,并采用圆曲线拟合,计算合龙口高差对底板拉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时未考虑合龙段预应力径向力效应,未设置防崩钢筋且波纹管间距较小,孔道外缘净距不足15cm,不能有效抑制底板混凝土崩裂;在合龙口两侧高差达5cm的情况下强行合龙,导致预应力孔道局部严重偏位,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对病害影响区域凿除重新浇筑,并采用配重、对顶等措施增加新浇筑底板压应力储备,监测结果表明病害处治后底板压应力储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和施工中的底板混凝土崩裂现象,考虑预应力孔道的应力集中和孔道对底板截面削弱的影响,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研究了空间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理论和空间预应力的施加方法,分析了预应力张拉对箱梁底板混凝土的剥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管道的曲线变化形式对径向力的影响较大;曲线突变处径向力和主拉应力大;长束的径向效应大于其余短束;腹板与底板交合部位的管道应力值大于其余管道周围的应力;靠近截面中心的管道变形大于腹板附近的管道变形.  相似文献   

11.
从对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跨中合龙段底板位置出现的多种纵向裂缝形态的分类出发,分析了跨中底板在自重和预应力作用下所特有的多重荷载效应,通过对某桥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多种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跨中合龙段底板纵向裂缝不仅是合龙索径向力与梁体自重作用下的横向框架效应耦合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多座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底板在施工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了纵向开裂甚至局部崩裂等病害。该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底板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底板病害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纵向预应力张拉导致腹板侧向崩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产生的力学机理和裂缝形成的原因,探讨了依据规范得出的局部验算方法。针对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空间仿真分析。得出了混凝土由于径向拉应力作用而产生崩裂的部位,并依据前述验算方法进行了局部验算。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设计与施工的防崩对策。  相似文献   

14.
某重载铁路桥为(96+132+96)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变截面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法施工,在合龙后张拉合龙束期间发现大面积的底板混凝土崩裂,主要病害还有混凝土质量缺陷及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桥梁病害原因后,根据维修功能、外形及使用寿命不变的原则,提出了更换底板、重新布设预应力钢束的恢复结构完整性方案,以及增加体外预应力和箱梁腹板粘贴钢板的补强加固方案。该桥加固后,通过荷载试验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强度、刚度均满足原设计荷载要求,加固后桥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世界桥梁》2021,49(3)
某桥为(78.5+120+61.5)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箱梁悬臂浇筑过程中,前期已完工的箱梁底板均存在纵向裂缝。为分析箱梁节段施工过程中箱梁底板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对该桥进行裂缝普查和无损检测,并采用ANSYS软件建立箱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箱梁底板共109条裂缝,均为纵向裂缝;箱梁无损检测所选测区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箱梁计算开裂位置与裂缝普查结果基本一致,箱梁节段混凝土龄期差过大是箱梁底板纵向开裂的主因;提出限制箱梁节段间混凝土龄期差、增设防裂钢筋网、加强养护及控制箱室内外温差等防裂措施。采取这些防裂措施后,桥梁通车前箱梁底板再无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16.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设计与施工特点,分别从底板预应力束线形、底板预应力束布置位置、温度应力的影响、钢筋的疏密程度以及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与顺序等方面分析了该类桥型底板容易崩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西北地区某大桥工程实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悬臂施工中底板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其产生和发展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阻止了下节段水泥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为防治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出现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梁中大量存在的曲线预应力束,常用的钢筋混凝土分离式和整体式有限元模型不适用于连续刚构的施工过程分析.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组合单元模型,即将混凝土体元内的钢筋作为梁元,根据钢筋和混凝土在单元内的位移协调条件和虚功原理将两者组合成1个单元.采用该模型对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进行跨中底板的防崩裂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刚构施工中的开裂部位和已有箱梁裂缝调查位置较为吻合,采用加设防裂钢筋网能够有效抑制箱梁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组合箱梁桥跨径布置为(80+2×150+80)m,箱梁为直腹板单箱双室截面,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在前8个节段的施工过程中,箱梁底板出现了纵向裂缝。采用ANSYS建立1号、2号节段箱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荷载工况下箱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并监测箱梁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横向应力和温度,分析了箱梁底板纵向裂缝开裂原因。分析得出混凝土内部的梯度温度荷载效应是底板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箱梁底板的横向配筋及重视箱梁底板养护的处理措施。采用上述措施后,后续梁段的施工监测发现箱梁底板没有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分析与修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过程中箱梁悬臂端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现象,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对悬臂端底板受力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结果与拆模后的观测情形对比,证明此种监测方法能有效反映混凝土箱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响应.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底板裂缝成因,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整个施工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考虑混凝土箱梁与外模板之间摩擦作用时箱梁结构的应力、位移值,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吻合.最后,采用BICS工法对梁体裂缝进行了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